【Venezia 2014】《切口》法提赫·阿金因拍敏感事遭死亡威胁

切

土耳其裔德国导演法提-阿金,作为欧洲中青年导演的旗帜代表,在国际电影节上交出的成绩一直傲骄。2004年影片“勇往直前”勇斩柏林金熊后,继续强劲势头,2007年“在人生的另一边” 戛纳获最佳剧本奖,2009年“心灵厨师”是斩获威尼斯评审团大奖的罕见喜剧作品。时隔5年,法提-阿金的“切口”再次亮相威尼斯征战金狮。

“切口”是导演法提-阿金爱情,死亡和魔鬼三部曲的终结篇章,探索恶性和可能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影片也是导演一部及其个人化的作品,渗透着他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导演将作品形容成一部史诗、悲剧、探险、西部片众体合一的作品。

影片以生活在土耳其小城mardin 的铁匠納扎莱特的平静生活开场,他有贤惠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然而一战爆发,一天深夜,土耳其警察敲门将他从家中带走,苦难的历程拉开帷幕。在逃脱苦工、饥饿,大屠杀等一系列灾难后,他最终获得自由,并得知一对女儿还活在世上,从此生活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她们。土耳其到黎巴嫩,古巴再到美国,納扎莱特远涉重洋,遇到好人帮助,也有恶者和风险,最终不负有心人。

这部影像宏伟,史诗气质的宽银幕影片拍摄,得到马丁-西科塞斯、波兰斯基等一众名导指点帮助,风格上也借鉴参考了泰瑞斯-马力克、伊里亚-卡赞,约翰-福德等大师作品。因为“预言者”中的精彩表演,法国演员塔哈-拉伊姆被选中担任这部史诗巨作的主人公。不过,上世纪初发生的这场历经艰辛辗转多地的奥德赛旅程,在导演娴熟的镜头下,却没有产生奇迹效果。主人公历经坎坷和命运多变,但似曾相识的剧情结构和循规蹈矩的叙事,让整个影片显得缺乏创新和激情,流于平淡。相对此前对于导演的太高期待,不免令人失望。

这样的失望大概不止于记者一人。早在今年5月,新片曾被看作戛纳参赛大热门,最后关头却以“个人原因”被导演撤片,其中缘由一直是谜。威尼斯影展开幕后,法提-阿金在纽约时报专访中首次透露弃戛纳选威尼斯的原因:“我们在同一时间把电影交给了戛纳和威尼斯,威尼斯的反应非常热烈,而戛纳则更谨慎一点,这是经常的情况。于是我有点恼火,就跟随了直感”。

应该说,“切口”的话题和意义要远远超过它的艺术考量。影片触及了土耳其历史上至今没有结论的禁区——境内亚美尼亚种族的大屠杀历史,它是罕见的讲述依旧敏感的历史事件的大银幕作品。 法提-阿金的勇气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记者们的赞赏和掌声。不过,土耳其极右派民族主义者对阿金的做法,则发出死亡威胁做回应。如今“切口”在威尼斯全球首映,而一旦在土耳其本土上映的话,极端分子扬言将会像对待2007年遇害的记者HrantDink那样对待阿金。“这部影片用去了我人生的7、8年时间,我有时间来考虑它的后果”,法提-阿金向记者宣布,“对于威胁,最重要的是不要太把它当回事”。

此外,对于影片中选择用英语来叙事,法提-阿金否认是出于商业考虑,他举例贝托鲁奇拍摄“末代皇帝”也选择了英语对白,“我不懂亚美尼亚语,为了更好的指挥演员,我们选择了带有地方口音的英语,这样,我挑选演员也不用局限于亚美尼亚本土演员了”。

【原载于新浪娱乐】

刘敏

旅法记者,影评人,曾为《电影世界》驻法记者;十多年来,协助新浪娱乐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及其它重要影展,并受邀为《南方周末》,《周末画报》、《北青报》和《大众电影》等众多国内媒体撰写影评、电影节和文化报道。凭借在法国积累的多年经验人脉,近年来还致力于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