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柳赖德电影节上最闪亮的全球首映片非《模仿游戏》莫属。
这部以历史上受到不公正迫害的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生平的剧情片的剧本早在2011年就吸引不少眼球,它是当年Black List(还没进入拍摄阶段的剧本清单)的榜首.虽然这只是畅销书作家Graham Moore的第一个剧本.其实阿兰图灵的传奇人生充满了一部好剧情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元素.他在数学和计算机上的瞩目成就,在二战期间临危受命最终破解了德军的密码机,成为联军二战快速胜利的一个关键.同时,他的同志身份的私生活也是当年饱受争议的事件,当他正当自己科学研究处于高峰期,却因为被迫接受荷尔蒙治疗最后造成自杀的悲剧,则是人类历史上对异端迫害的重重一笔.阿兰图灵的故事属于怎么拍都会成为一部话题性和可看性很强的电影。制片方找来了刚刚出名的挪威年轻导演莫腾·泰杜姆.而在演员方面,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应该是众多人心目中毫无疑问的第一候选人,他之前也扮演过不少历史人物,属于那种演谁像谁的演员.影片中BC的造型也的确和图灵本人挺像的.
电影以图灵家中被偷而卷进同性丑闻为开始,以一个侦探得到报案后试图去查看图灵本人记录为引子,从而展开图灵在二战中破解德军密码的主线.同时影片在主线中穿插了图灵在中学时候与克里斯托弗的初恋故事,最后影片在图灵被迫害自杀中结束. 模仿游戏这题旨源于图灵对人工智能的一个猜想,他当时设计了一个著名的黑盒判断计算机是否有人类思考能力的实验:把一个人和一台电脑分别放在封闭房间里,外界只能通过发问来和交流.图灵认为,如果外界的人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无法判断谁是电脑谁是人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电脑具有人类一样的智能.电影中当图灵对认为自己是苏联间谍的侦探坦白了自己二战中破解德军密码的经历后,侦探责问这故事的真实性的时候,他就反问侦探是否能判断自己是人还是机器.电影把这一概念进一部扩展,认为破解德军密码也是一种模仿对面密码交流的一种游戏.最后在图灵被迫害过程中引申到人类之间交流的困境和对异端事情的恐惧.
《模仿游戏》很聪明地把电影中心放在图灵领导的Hunt8小组破解德军密码上,因为这段故事本身在二战中具有非常的传奇色彩.但是其实在计算机实验室呆过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那些学究们的日常生活可谓是相当的乏味.我也可以想象当年的图灵真实生活应该是非常有规律地日复一日画电路图,与非门,制造最初的巨型计算机.如何把这段平淡历史拍成紧张又风趣的符合现代人流行口味的电影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我觉得在演员和角色塑造上,模仿游戏是非常成功的.图灵首先被塑造成类似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Geek形象,相信现在的观众对这样一个角色的接受度已经非常高了.马修则扮演修.亚历克山大,这位传奇人物被塑造成一位具有聪明学识的花花公子,成为与图灵即对立又合作的形象.这和现在流行的双男主设定非常契合,和之前福尔摩斯,X战警系列一样,想必会掀起腐女们中新一轮的津津乐道.而凯拉·奈特莉则扮演了图灵的闺蜜,女数学家克拉克,她在剧中饰一个聪明美貌又情商极高的角色,成为了男生们之间的粘合剂,也给叙事结构带来了张弛有度的效果.因为密码破解工作不像战场有具体的敌人,所以电影让自负愚蠢的情报局负责人成为了敌人,再三阻拦图灵计算机的进程,在剧情中构成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而二战背景给密码破解工作增加了紧迫感,不断勾起观众紧张度.电影又加入了苏联间谍和高级情报官,更是让剧情变得复杂而不是单一平面化。相信电影上映后,这条主线肯定能让大部分观众在影片中屏住呼吸一口气看到底.
相比主线,图灵的初恋分线穿插了大量密码学的因素,这让它和主线能够轻松地粘合起来.其中两人用密码来穿字条的段子,不仅回应了主线,也把这初恋描绘地非常清纯美好.相比之下,图灵因为交友不慎,被自己包养的男人来自己家偷窃最后导致自己被迫害地分线却非常浓缩.原因应该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这本来不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二漫长的法庭判决和迫害也并不是一个很愉悦地过程.影片着重用克拉克拜访在荷尔蒙治疗期间的图灵这一片段来展现图灵所受到得不公正审判.以克拉克的视角,观众看到了一个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挽救了无数生命的科学家.他在自己科研的高峰期,仅仅因为自己性取向的不同而被折磨到无法正常的生活.这让模仿游戏的悲剧性得到了升华,相信此片公映后,它会以自己非常通俗的电影语言给人们传达正面的信息.这也是模仿游戏的聪明之处.
模仿游戏毕竟是剧情片,熟悉图灵或者计算机科学的观众们也会看到很多与史实不同的地方.比如历史上图灵在家失窃后他是自己去报案的,因为作为书呆子的他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而电影中被改编成是邻居家报案,毕竟这才符合大众的思维方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有益的改编,让故事能够更好的被大众接受,相信BC出演的书呆子却不失幽默图的灵将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图灵的形象.而正因为是出色的剧本和抓人眼球的表演,加上题材的先天优势,模仿游戏也是本人心目中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强力候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