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喧哗与骚动》影评
来源: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sound-fury-venice-review-729714
翻译:出走的象
校对:乐叁
詹姆斯·弗兰科在两年后又一次自导自演了由福克纳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同演员蒂姆·布雷克·尼尔森(Tim Blake Nelson)和斯考特·汉泽(Scott Haze)合作演绎。
威尼斯电影节——《喧哗与骚动》算是美国文学史上众所周知的既复杂又艰涩的作品。詹姆斯·弗兰科的改编表达了他对威廉·福克纳这部改编难度颇高的作品的崇高敬意。但是弗兰科对于小说核心——南方坎普森家族日渐衰败的把握,至少没有去年在戛纳首映的《我弥留之际》中的双屏运用来的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后者在试图争取更多视频点播外的观众时遇到了些困难,所以《喧哗与骚动》无疑也会面临一场艰难的票房之战。
这是福克纳这篇名作的第二次改编。第一次是1959年马丁·里特(Martin Ritt)导演,由尤·伯连纳(Yul Brynner)和乔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出演。弗兰科的版本里,在第一章他至少做到了通过电影的画面和声音传递了福克纳原文中密集的语言和很有挑战性的意识流文体。尽管如此却还是不得不说,他这一次的改编没有第一次那么成功。
一段简短的开场白后,《喧哗与骚动》就拉开了第一章的帷幕,班吉。班吉是曾经辉煌的坎普森家族里的幼子,虽然33岁,但是班吉有生长缺陷。正如坎普森家仆人的孩子所言“30年来都是3岁的孩子”。班吉的挚爱是他唯一的姐姐,“闻起来是树香味”的凯蒂(阿娜·欧蕾利Ahna O’Reilly饰)。
电影有三个部分(把福克纳原著中的四个部分浓缩为三个)分别在19世纪末的童年记忆和20世纪20年代的班吉庆祝33岁生日的“现在”闪回。为了让观众更能融入剧情,弗兰科和编剧马特·拉格(Matt Rager ,《我弥留之际》的编剧)借用了像是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一样的象征穿插起过去和现在的镜头。比如班吉总是把他的衣服挂在围栏那的钉子上,比如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花,这会让他想起过去。
为了给班吉这个笨拙又只会呼噜呼噜叫的角色一些心理独白,独白的声音也是孩童般的。电影里主要是对一些核心思想的不断重复,而不是原文里散漫的文字和记忆,他表达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小孩脑子里会想什么。死亡的主题在电影里也得到引入,班吉最初对死亡的概念很困惑,他只是问他们为什么祖母“醒不来了”。在这里弗兰科用了半不连贯的镜头,主要是用手持拍摄出松散的效果,表现出班吉的所需没有被他的家人忽视,尤其是他的姐姐凯蒂。弗兰科饰演班吉,他用了很大的戏份刻画出一个笨拙的大个子,他的刻画甚至有点过头,显得这个角色就是个傻子,而不是从班吉的内心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有限的笨拙。(在福克纳的原著里,班吉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且是人群中最敏感的一个,但电影里没有提到这点)。
电影的第二部分应该说是较理性也较符合原著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坎普森家最大的孩子昆丁(Jacob Loeb,雅各布·勒布饰)的故事。昆丁在哈佛学习,他古板的父亲(Tim Blake Nelson蒂姆·布雷克·尼尔森饰)总是灌输一些古怪的思想给他。比如他父亲曾经告诉他“耶稣是因为听到那些小齿轮的摩擦声被折磨死的”,所以昆丁的意识着迷于表,时间和死亡。像班吉一样,昆丁也爱着他的妹妹凯蒂,但是昆丁更重视凯蒂的名誉。因此当凯蒂未婚先孕时,昆丁觉得凯蒂背叛了他。勒布的表演非常出色,他演出了这个角色的脆弱,很好的诠释了昆丁的那些古怪思想,以及他对于自己的妹妹病态的爱。影片中在木桥上昆丁和凯蒂孩子父亲的一场对峙很精彩,令人印象深刻,直击演员的心理龃龉。毋庸置疑,通过角色不拖泥带水的表演,这一部分最好的诠释了福克纳复杂的信息群。
问题最多的也是三部分里最长的一部分,影片40分钟后的第三部分。这部分讲述杰森(Scott Haze,斯考特·汉泽饰)的故事。杰森的人生很失败,凯蒂由于未婚先孕被坎普森家赶了出去,但她的女儿却留了下来,因此杰森将他的恨意都倾斜在凯蒂同样名叫昆丁的女儿(Joey King,乔伊·金饰)身上。这一部分的故事最直截了当了。因为家族里家长的去世,杰森成了家族的当家人。他独裁又傲慢的控制了这一家,甚至拿走了凯蒂给她女儿寄来的生活费并据为己用。但杰森这个角色是有着南方典型的性格特色的,而汉泽对这个角色的诠释还不够有力。其他配角,包括丹尼·麦克布耐德(Danny McBride)饰演的警察局长和塞斯·罗根(Seth Rogen)出演的电报通讯员都有点力不从心。此外,由于原著中第四部分的一些内容也加进了影片的第三部分,所以在杰森身上的重点就有所减弱,毕竟添加的有一些故事根本就和杰森无关,其中包括一个在黑人教堂里的场景,同时这也是整部电影唯一出现宗教元素的地方。
整体来看,这部电影的确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呈现出了一个富裕家族的衰落,但是这三个部分并没有给整个故事的呈现添加多少内容。比如凯蒂,就完全忽略了她独自成章的那一部分。是有鬼魂带走了所有人还是某种力量重聚了他们的思想,欲望和困难都不得而知,电影里都太模糊了。
因为弗兰科再次聚集了《我弥留之际》中的大部分演员和工作人员,使得这两部电影之间有了一种连续性。他们都运用绿色和土黄色的色调,拍摄手法很松散,提姆·奥基弗(Tim O’Keefe)的音乐原声没有华而不实,他对情感基调的拿捏还算准确。
(编辑:王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