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中国电影资料馆
【本期试读内容】:
国宝级影片《盘丝洞》从在挪威发现到修复、从中挪双方接洽到顺利回归祖国,历时两年。这两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人员为了寻回这部流失在海外多年的珍贵老电影,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努力。天遂人愿,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中挪双方于2014 年4 月15 日在北京顺利完成了影片交接工作,并举行了研讨会和配乐展映,获得了学术界、媒体界及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好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电影资料馆向收存、发现中国珍贵影片《盘丝洞》的挪威国家图书馆的同仁,向影片回归期间关心、支持我们寻找海外遗失老电影工作的众多机构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无声影片《盘丝洞》由但杜宇先生创作于1926 年,是已知现存最早的改编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的古装神怪电影。八十七年前,1927 年2月2日,《盘丝洞》于上海北海路上有“国片之宫”美称的中央大戏院首映,并接连在全中国放映,轰动一时。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动荡波折,这部重要的电影并没有在中国保存下来,因而后世的研究者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图资料,来揣摩和想象影片中那瑰丽奇幻的世界。
2012 年4 月,第六十八届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FIAF)北京年会在我馆举行,我们向参会的数十个国家地区的电影资料馆代表发放征询表,希望他们协助查找散落在世界各国的早期中国电影。出乎意料,很快我们就收到了近十个国家的电影资料馆的反馈。在会议现场,与挪威代表的交谈中,我们更欣喜地得知挪威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中国电影拷贝。这部作品后经过中挪双方的鉴定,被认定为中国失传已久的《盘丝洞》。这部电影于1929 年1 月在挪威首映, 片名翻译为《蜘蛛精》(Edderkoppene),是挪威放映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影片在挪威发现后,在海奇电影修复实验室进行了修复。2012 年12 月,我在访问丹麦电影资料馆期间,还专门约请了挪威国家图书馆服务商会晤,就拷贝复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沟通。
2013 年10 月13 日,挪方修复后的《盘丝洞》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南方电影节”上进行首映,反映强烈,很多国内外媒体报道了此事。同年年底,中挪双方确定在2014 年4 月完成影片的捐赠交接仪式。经过两年时间,中国电影资料馆终于寻回《盘丝洞》的拷贝和数字版本。至此,《盘丝洞》重回祖国,让国人终于有机会一睹容颜。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建馆以来从海外接收的第一部捐赠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收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 年4 月15 日是《盘丝洞》正式回归祖国的日子。当天上午,《盘丝洞》学术研讨会在我馆多功能厅举行,十余位业界专家就影片的发现历程、修复保存、艺术品质和历史价值进行了交流探讨。下午,中挪双方举办了简洁而庄重的回归交接仪式,上百名嘉宾和文化界人士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当晚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放映,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金野教授进行现场钢琴配乐。放映前资料馆可以容纳600 人的艺术影院大厅一票难求,放映期间时不时地从观众席中传来欢快的笑声。挪威国家图书馆的副馆长罗杰先生和第一位发现《盘丝洞》硝酸片的蒂娜女士也坐在观众席中,当我们隆重向大家介绍这两位从挪威前来的嘉宾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中国观众给予挪威电影档案人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敬意。通过一部八十多年前的老影片,中挪电影档案人收获了难忘的记忆和真挚的友谊。
此后,我馆事业发展部在2014 年6 月策划了“金猴传奇”的主题影展,集中放映了9 部与《西游记》有关的电影,将《盘丝洞》放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进行了考察,研究室专家则对到场的数百名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普及; 与此同时,《当代电影》杂志组织了《盘丝洞》的论文撰写工作,收到了众多高校历史学家和学者的精彩成果,这些成果都已被收入到这本《盘丝洞》专书中。多媒体部承担了《盘丝洞》的统筹、组稿和编辑工作,从“发现•回归”“摄制•缘起”“探索•解读”等多个板块梳理了《盘丝洞》的寻回过程和历史人文价值,尤其还完整地复刻了姚苏凤1927 年编辑的珍贵的《西游记盘丝洞特刊》别册,可谓将档案性、学术性和收藏性完美熔为一炉。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书系的第一本书, 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认真仔细地推敲本书的各个细节,期待本书出版后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反馈。
影片回归后,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但杜宇、殷明珠的孙辈李勤、李勇、李伟、但启贤等主动与我们建立了联系。在此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他们提供了大量未曾公布的文图史料,对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说,《盘丝洞》的回归只是一个新的机遇和起点,作为新时期的电影档案人,未来我们将不负使命,与世界各电影收藏机构及个人加强沟通合作,促进更多散失在海外的中国老电影早日回归,让社会历史文化影像记忆得以传承。
本文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官方授权刊载的电影图书试读系列,提供影迷更多接触电影知识的机会,文中内容不代表迷影网观点
(编辑:唐冶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