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译】十部电影认识英国新浪潮(作者:Chris Beech)

题目:10 Essential Films F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ritish New Wave
作者:克里斯•比奇(Chris Beech)
翻译:lafendan
校对:出走的象

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欧洲开始重建——不仅仅是街道房屋,电影业也在经历重生,电影制作活动遍及整个大陆。在繁荣的50年代,世界见证了欧洲的改变,“新浪潮”在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本文要介绍的——英国兴起。

相较于其他国家,英国的新浪潮运动在美国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但是其对于英国电影制作者来说不啻于一场革命,托尼•理查德森(Tony Richardson)、林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和肯•洛奇(Ken Loach)都在这一时期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这些新浪潮电影经常会被归结为“厨房水槽现实主义”(kitchen-sink realism),这一概念来源于小说,成形于(同时期)英国。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艰辛生活,尤其是英格兰北部。这些影片营造日常生活的阴暗面,表现那些坚韧不拔的人,并且诞生了所谓“愤怒青年”(angry young men)的角色——这也是贯穿于新浪潮运动的词汇。

其风格有点像实录电影(cinema vérité),观察并记录社会问题的存在方式。60年代,新浪潮运动偃旗息鼓,而其余波仍在欧洲蔓延。它会慢慢退去,但是它树立的原则和风格依然风行,并影响着英国乃至世界的电影制作者。

林赛•安德森被公认为这一运动的先锋之一,他曾说过,电影已经变成了一种“势利、反智、压抑情感”的固定模式,幸好英国新浪潮改变了这一现象。而下面就是几部蕴含这一运动的真谛的优秀影片。

10. 托尼•理查德森《少妇怨》(Look Back in Anger,1959)

这部影片改编于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的同名戏剧,是托尼•理查德森的第一部新浪潮电影,也是他的处女作。作为新浪潮运动最早的作品之一,《少妇怨》细致表现了阶级差异和造成阶级对立的现实。

吉米(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饰)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的妻子艾莉森(玛丽•乌尔(Mary Ure)饰)来自上中产阶级,吉米与妻子及妻子的好朋友海伦娜(克莱尔•布鲁姆(Claire Bloom)饰)陷入了一场三角恋。
理查德森的处女作体现了英国新浪潮的最基本原则。场景是英国新浪潮的基本元素,影片背景设置于一个工业城镇(东米德兰的德比),这里的工人阶级数量庞大。影片用实录电影的方法刻画了吉米和妻子之间以及阶级之间的分歧,这种方法在新浪潮运动中屡见不鲜。

尽管这部影片获得了几个奖项的提名——四个英国电影学院奖和一个金球奖(理查德•伯顿获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少妇怨》票房并不好。

本片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理查德•伯顿是否胜任男主角的争论,主角吉米本应该更加年轻(约翰•奥斯本的戏剧中就是如此)。尽管影片票房不佳,但它勾画出了英国电影和英国电影人的未来。

9. 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说谎者比利》(Billy Liar,1963)

这部电影公映时,英国新浪潮正处在全盛期。在英国,其叙事风格也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

这是约翰•施莱辛格早期的导演作品,也是汤姆•康特奈(Tom Courtenay)最早主演的影片之一,他扮演的比利是一个店员,他讨厌自己的工作却无计脱身,在自己幻想的世界“安布罗西亚”(Ambrosia)中度日。可以说,《说谎者比利》与《白日梦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2013)有些相似,区别是前者发生在约克郡的利兹。

不同于新浪潮运动中的大部分影片,本片是一部喜剧,但这是一个喜中含悲的故事。在一场标榜厨房水槽现实主义的运动中,这当然是意义重大的一刻。与《少妇怨》一样,本片也改编自舞台剧,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演员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也曾主演此剧。

汤姆•康特奈在银幕上取代芬尼献上了自己的代表作。尽管比利为人极不可靠,满嘴谎话,但是作为安布罗西亚的国王,他是一个英雄。野心在英国新浪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出于角色的典型背景,它和希望被视为更加难能可贵的东西。

本片也遵循这一原则。比利在生活中无所归依,只能幻想自己的作家梦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生活自然很艰难,然而正是无尽的谎言使他的生活一团糟。比如他不得不周旋于“两个未婚妻”之间……是的,两个。最后,比利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终于向实现梦想迈出了第一步,抛却了自己的幻想世界——而这都拜一个女人所赐,她由年轻的朱莉•克里斯蒂(Julie Christie)扮演。

本片获得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并在1963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一项金狮奖提名。

8. 布莱恩•福布斯(Bryan Forbes)《陋室红颜》(The L-Shaped Room,1962)

新浪潮运动来势汹汹,但是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夹杂不少争论,而《陋室红颜》就是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简(莱斯利•卡伦(Leslie Caron)饰)来到伦敦,在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安家。(如片名所言,一间“L形的”房间。)简未婚先孕,这在60年代早期的伦敦非常大逆不道。

她帮助邻居托比(汤姆•贝尔(Tom Bell)饰),两人开始交往,但是双方都遇到了麻烦。简不肯嫁给孩子的生父,而托比则挣扎于自己的作家梦。(梦想实现之难在之前的新浪潮电影中已经有所表现。)

如上所述,故事是以一个有孕在身的未婚妇女为前提发展的。对于有关恋爱和性的话题,新浪潮运动是极其开放的,经常会围绕开明的家庭建构故事(《陋室红颜》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电影发展主流中,未婚母亲、异族通婚和同性恋被看作新主题。

这时的电影开始以一种自由的方式描绘社会。顺理成章地,英国新浪潮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和实录电影的准则促成了一种主流观点:故事和人物都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能有任何回避。

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同性恋是违法的,异族通婚也会招来异样的目光。因此,这部电影以及整个英国新浪潮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偏见的藩篱,培养了一批新观众。

莱斯利•卡伦在本片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女演员奖,她还得到了奥斯卡提名。尽管《陋室红颜》这样的电影充满争议,但是它们打破了传统电影表现人际关系的界限,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7. 托尼•理查德森《蜜的滋味》(A Taste of Honey,1961)

在英国新浪潮运动中,类似于《陋室红颜》和其他富有争议的自由主义电影,《蜜的滋味》也是关于恋爱和打破界限的。本片改编于谢拉夫•德莱尼(Shelagh Delaney)的同名剧作,也是这张片单上第二部由伟大的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影片。17岁的乔(丽塔•塔欣厄姆(Rita Tushingham)饰)有一个糟糕的问题家庭,她和自己的酒鬼母亲住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

一天放学后,她摔伤了膝盖,一个名叫吉米的年轻黑人水手(保罗•达琼(Paul Danquah)饰)帮助了她。一场短暂的邂逅,乔怀孕了,因为遭到妈妈的驱赶,她离家租住在一间公寓里。就在此时,乔遇到了一个叫杰夫的同性恋学生(穆雷•梅尔文(Murray Melvin)饰),对她给予很大的支持。但是在乔的母亲搬来和他们同住后,形势紧张起来。

《陋室红颜》表现的是一个未婚先孕的女人,而《蜜的滋味》则是一个与异族发生关系的未婚先孕的女人,更具争议,但是影片中描绘的社会却更加真实自然。

这样的电影通过一种基于真实世界的结构影响了其他影片。在英国电影界的这场革命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里,传统电影和困扰电影业的审查制度所惧怕的正是这种社会现实主义。

到1962年,英国新浪潮运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所有电影制作者和观众的学习曲线。因此,《蜜的滋味》广受好评,并获得了数个奖项。影片囊括了四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包括最佳女演员、最佳英国影片和最佳编剧。梅尔文和塔欣厄姆分获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奖,后者还获得了金球奖最具潜力新人女演员奖。

6. 杰克•克莱顿(Jack Clayton)《金屋泪》(Room at the Top,1959)

不同于大部分新浪潮电影,《金屋泪》的故事不是发生在当代,而是将观众带回了40年代晚期的约克郡。本片是最受推崇的新浪潮电影之一,也是这场运动的开山之作。

杰克•克莱顿执导的《金屋泪》改编自约翰•布莱恩(John Braine)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年乔(劳伦斯•哈维(Laurence Harvey)饰),他与一个大富豪(海瑟•西尔斯(Heather Sears)饰)的女儿陷入热恋。后来乔又和一个叫爱丽丝的熟女(西蒙•西涅莱(Simone Signoret)饰演)纠缠不清,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这部电影包含我们想要的所有的新浪潮要素:忠实记录的现实主义,危险的三角关系,以及最重要的,即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许多人认为《金屋泪》是第一部新浪潮电影,尤其是因为它首次表现了对英国阶级体系的戏仿。无论当时的英国电影是否从属于新浪潮运动,这部影片都为英国电影人开拓出了一片新视野。

《金屋泪》让许多人了解到,要拍一部全世界观众都感兴趣的电影,不一定非得把故事背景放在伦敦。(不幸的是,不列颠群岛的其他部分似乎大多被好的故事和影片忽略了。)

毫无疑问,西蒙•西涅莱在本片中的角色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由于参演了这部广受好评的影片,法国女演员西涅莱跃身成为国际明星,并在后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之前提到过,这部影片口碑很好,还被提名了六项学院奖,最终获得两座奥斯卡奖——西涅莱和编剧。西涅莱还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和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赫米安•巴德科(Hermione Baddeley)获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她还保持着最短出演记录——她只在本片中出镜2分20秒。

5. 卡雷尔•赖兹(Karel Reis)《浪子春潮》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1960)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工业区诺丁汉,是另一个伟大先驱者卡雷尔•赖兹的处女作。捷克犹太人赖兹是尼古拉斯•温顿(Nicholas Winton)营救到英格兰的669名大屠杀幸存者之一。新浪潮运动中的传奇演员阿尔伯特•芬尼也在本片中奉献自己的第一次演出。

《浪子春潮》的监制是著名的托尼•理查德森,影片讲述一个青年工人亚瑟(阿尔伯特•芬尼饰)在两个女人之间疲于应付,其中一个还是怀有身孕的有夫之妇。

看这张片单,你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新浪潮电影另一个常见的主题——除了未婚先孕的女人和异族通婚之外。它是关于已婚夫妻的,他们出轨并且陷入麻烦。但是这种社会现象在当时很常见,而新浪潮运动正是以表现“现实世界”的真相为特征的。

如果“现实世界”中的人们真的争吵、酗酒、通奸,那么电影中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呢?林赛•安德森希望电影摆脱它所创造的“势利、反智、压抑情感”的世界,在这种意义上,《浪子春潮》证明了安德森和赖兹这些电影人的观点是有理有据的。

本片在票房上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还收获了三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包括最佳英国电影和最有前途新人主演(芬尼)。

4. 托尼•理查德森《长跑者的寂寞》(The Lonelines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er,1962)

到1962年,新浪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观众,新浪潮以外的优秀英国电影也获得了尊重(如《詹姆斯•邦德》系列)。这些经典影片成功的背后是那些备受尊崇的电影人,包括先驱者托尼•理查德森。《蜜的滋味》之后,他拍摄了《长跑者的寂寞》,改编自艾伦•西利托(Alan Sillitoe)的短篇小说。

科林(汤姆•康特奈饰)由于抢劫被监禁,而他在长跑中发挥的运动才能渐渐为他在感化院中赢得了尊重。当然,他的优越生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尤其是在他成了管教(迈克尔•雷德格瑞夫(Michael Redgrave)饰)的“最爱”之后。

新浪潮的另一个主题是对权威的反叛,即本片中科林对管教的蔑视。影片的公映对当时的英国年轻人意义重大。新浪潮电影聚焦社会现实,而本片审视的是科林这一角色的感受,也就是片名所说的——他的寂寞。

当然,新浪潮也聚焦于艰辛的现实生活,比如孤立。影片中的人物死气沉沉、忧心忡忡,这正是新浪潮中“愤怒青年”的最好例子。像两年前的阿尔伯特•芬尼一样,汤姆•康特奈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主演。在这一点上,英国电影学院奖无比明智,因为这两个人日后都成为了演艺圈的传奇。

3. 林赛•安德森《如此运动生涯》(This Sporting Life,1964)

另一位先驱者以及另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就是林赛•安德森拍摄的《如此运动生涯》。弗兰克(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饰)是约克郡韦克菲尔德的一个橄榄球明星,他强壮,而且野心勃勃。恰如新浪潮承载的主题——野心和梦想——弗兰克必然志向远大。

但是电影的基调却和现在的被英格兰社会十分契合,充斥阶级分化、自我、性,等等。正是由于这一基调,本片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弗兰克爱上了寡妇房东,但是他在情场上并不像赛场上那样得意。影片不仅真实残酷,还很感伤和苦涩。如同新浪潮中诞生的“愤怒青年”,弗兰克也很愤怒,他对球场上的对手毫不留情,而这些人都变成了他的敌人。

他把这种侵略性带到了家里,他拼命想要和房东小姐玛格丽特(蕾切尔•罗伯茨(Rachel Roberts)饰)维持稳定的感情。一些人认为本片是新浪潮电影的最后一部杰作。

尽管本片在商业上不尽如人意,但是在颁奖典礼上受到极大的认可——哈里斯和罗伯茨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两项金球奖提名,五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以及包括金棕榈奖在内的两项戛纳电影节提名。

2. 林赛•安德森《如果》(If….,1968)

1968年,一部新浪潮电影《如果》石破天惊,它的海报上写着:“你会站在哪一边?(Which side will you be on?”)这是林赛•安德森的又一部经典之作,也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Malcolm McDowell)早期主演的影片之一。本片中,叛逆的米克•特拉维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饰)进入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他厌恶学校的专制,于是掀起了一场革命。影片在当时颇具争议,正与60年代的暴力抗争相呼应。

批评家认为这部影片在风格上和结构上都优于其他新浪潮电影。如前所述,这些电影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是阶级差异,而本片是通过教育体制中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对立和拥有权威的个体来处理这一主题的,而非在一般的经济阶级划分意义上。

在讽刺权威方面英国新浪潮当然有其革命性,而这部电影是讽刺和超现实主义的一个有趣混合。影片的讽刺性源于它嘲笑了上层社会特有的私立学校体制,而新浪潮电影经常会直白地表现这些与统治阶级紧密联系的主题。

本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安德森摘下了当年的金棕榈大奖。此外还获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和一项金球奖提名。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看完本片后,立刻邀请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出演了影史名片《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1971),但是那时的新浪潮已经寿终正寝了。安德森的另外两部作品《幸运儿》(O Lucky Man!,1973)和《大不列颠医院》(Britannia Hospital,1982)续写了米克•特拉维斯的故事。

1. 肯•洛奇《小孩与鹰》(Kes,1969)

英国新浪潮随着60年代一起结束了。《小孩与鹰》因此被视为最伟大的英国电影之一。年轻的大卫•布拉德利(David Bradley)扮演十五岁的大男孩比利•卡斯珀(Billy Casper),他经常被人欺负。类似于《长跑者的寂寞》,年轻人寂寞、伤感,而年纪大的人则是“愤怒青年”。

比利生于约克郡巴恩斯利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闲暇时间几乎都和自己的宠物鹰一起度过。剧情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无聊;为什么这部影片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是由于它在社会现实主义风格之下通过年轻人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他们吗?

本片的低预算和实录电影风格对后来的独立电影制作者有很大影响,也许这才是原因所在?那么4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呢?抑或是由于对教育体系中的权威和资本主义——新浪潮的两大敌人——的嘲讽?

也许这些观念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也使本片不同于一般的虚构作品。随着新浪潮运动的结束,这部影片已经风光不再。这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但即使在45年之后,它仍然值得推崇。

不同与前两部电影,《小孩与鹰》并没有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但它也有所斩获。本片获得了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并最终获得两项大奖,其中年轻的大卫•布拉德利获得了最有前途新人主演奖。

英国新浪潮电影遗珠:《一夕风流恨事多》(A Kind of Loving,1962)、《仆人》(The Servant,1963)、《猛虎湾》(Tiger Bay,1959)、《地狱是一座城市》(Hell Is a City,1960)、《艺人》(The Entertainer,1960)、《汤姆•琼斯》(Tom Jones,1963)、《童年三部曲》(The Bill Douglas trilogy,1972-78)、《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1964)。

作者小传:克里斯托弗自诩为一个来自英格兰北斯塔福德郡影迷。他是一个行政职员,也会拍一些短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电影人。

编辑:Yunzhi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月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2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