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一步之遥》:“迷影”姜文的才与情


姜文无疑是当下中国导演中最具才情的一位。他是大院子弟,也是资深影迷;是受过科班训练的知识分子,也是高举变革旗帜的红旗下的蛋;是狂放不羁的阳刚男儿,更是才华横溢的电影导演。因他的身上聚集着如此密集的光环,更因他创作出的一系列改变中国电影形象的作品,这位已年过五十的中年人依旧牢牢地站在华语电影的风口浪尖,他的一举一动也依旧能够引发来自全民上下的争相热议与解读,《一步之遥》也不例外。

但此番不同于四年前的是,当《一步之遥》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得以如约而至走入院线之时,观众却不乐意买账了,而唯独影片极具争议的口碑倒是依旧与姜文所具有的空前影响力相匹配。此时此刻又恰如七年前《太阳照常升起》的彼时彼刻,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似乎根本不曾有过《让子弹飞》,有的只是姜文对自己电影哲学的坚守与对电影叙事模式的不懈探索,用导演自己的话说,电影首先是拍给自己看的。也正因如此,本片无疑也是姜文本人真实的内心写照,其中更体现着他无处不在的才与情。

姜文是个迷影人,他深深地眷恋着电影。与此同时,他还是演员、导演,如同他所崇拜的伍迪·艾伦、卓别林一样,都是能导能演的全才。于是乎,当一位迷影人有朝一日能够手执导筒之时,姜文所能做的就如同他的前辈特吕弗当年所做的一样,向自己心中的偶像致敬,向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致敬。于是,我们看到影片开场的“我热爱上海,它成就了我爸,成就了我妈,成就了我姐…”,看到了口中塞着核桃的大上海“教父”,看到了阔别已久的百老汇歌舞,看到了卓别林时代黑白影像的记忆,看到了《我这一辈子》中心酸异常的京味旁白…这之中当然有含着些许荒唐戏谑的成分,但更多的却是影片中难得的严肃部分,在这样一场荒诞异常的“作秀”中,姜文把他最严肃的东西,都留在了这里。

但与此同时,姜文却完全不满足于自己当下的这些身份,他想要尝试在影像方面更多的可能性,更试图去改写观众对于电影标准的定义,他想做一个反(标准)电影的人。于是,身为观众的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任何“按常规出牌”的人物、故事,甚至于台词都是如此。在本片中,导演也同样加入了大量令观众无法“入戏”的元素,大量快速的画面剪辑与镜头切换在3D场景中产生了强烈的眩晕感;时不时突然插入的京味旁白(独白);黑白影像的戏中戏;幻想中出现的场景等等,都无形中增强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令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无法产生“代入感”,继而便无法按照以往一贯的“传统电影”思路去理解影片了。间离效果纵贯全片的出现既体现了姜文导演独特的美学风格,又是对传统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的背离,这对于当下受好莱坞电影“熏陶”已久的观众而言,接受起来是需要相当的难度的。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起至今,姜文的每部作品中似乎都充斥着大量的隐喻与指引,如果说其他三部作品中因为基本上仍是遵循传统叙事手法的缘故,在理解层面上还相对容易的话,那么到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如今的《一步之遥》,由于叙事方式的改变,使得不同观众在理解影片剧情上出现了偏差,由此也产生了对影片中包括意象、台词、场景在内的诸多独特解读。很难简单地对大家的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论断,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影片也确实不需要一个标准统一的解读,因为姜文在这两部影片中倾其所能就是为了要打破这一标准——大众对电影的“标准”认识。

《一步之遥》中,姜文以民国时期在上海轰动一时的“阎瑞生”案件为蓝本,并将其重新锻造加工,继而赋予了这个案件全新的意义。在影片中,通过马走日这一角色最终“被毁灭”的过程,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荒诞与冷漠,身处这样时代下的个体,只能沦为被集体操弄的对象,就如同王志文手中的人偶一般;而马走日宁可被抓也要冲上舞台去维护自己名誉的做法也象征着个体对集体的反抗、对个人命运的争取,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曾停止。而恰恰是通过对个体从反抗最终走向毁灭过程的论述,姜文讽刺挖苦了一切可能参与其中的对象,也包括“自己”在内。毫无疑问,马走日才应当是那最该被批判的对象,这个“一觉醒来民国了”的前清宠儿,自身也太过荒唐可笑,最终走向毁灭,也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当马走日最终登上风车变身堂吉诃德之时,全片的荒诞与讽刺也随之达到了高潮,马走日不幸成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牺牲掉的一颗棋子,而这种所谓历史的“真实性”实则却也不过是媒体舆论、官僚资本们所希望后人们看到的样子罢了,而影片的骨子里反映出的却也恰恰是姜文对历史“标准”的质疑,如同马走日在影片开头所说的“我们创造了历史”一样,历史终究只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产物。影片通过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人物关系、超乎现实的场景设置、不知所云的台词对白以及结尾那几句语重深长的问询告诉观众,“我们”只负责创造历史,至于真相究竟怎样,其实压根没人知道,也根本没人关心。

总体而言,《一步之遥》依旧能够显示出熟悉的姜文风格,也依旧展现出他非凡的才华与情怀,虽然影片并不具备《让子弹飞》流畅的观影体验与非同凡响的娱乐属性,也不具备《太阳照常升起》强烈浓郁的姜氏美学风格和对影像形式的深层次探索,并且从中也看得出导演介于作者性与商业性之间的挣扎犹疑,但却丝毫不影响本片成为当下华语电影市场中个性十足而又独一无二的一个另类存在,姜文也再一次用这样一部作品证明,他依旧是当下中国电影界最具才情的一位。目前来看,虽然姜文此次的冒险实验或许显得有些过于先锋,但相信有了之前《让子弹飞》所积攒的人气与财气,他还是有足够的资本去“任性”的,更何况,《一步之遥》的票房也并不那么悲观。

作者: 蒂姆·德普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View Comments

  • 姜文在整部电影中一直在说的问题应该包括对历史的批判。历史的荒诞在任何时期都是一样的,马走日在整部片子中唯一重复的就是剪辫子的那一段,自己剪是文明,被剪就是不文明,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就像向飞田从马办到办马一样,任何一个错位都能带来颠倒的结果,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一种荒诞和对理性的消解,如果真的要说,姜文肯定是在电影里用了半戏谑半严肃的方式质疑历史的权威,事实上,生活也不过如此,大家都是在一本正经地做一件无厘头的事。

Share
Published by
Cinephilia
Tags: 姜文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