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社交网络》:一个网站的诞生

The Social Network

世上最反讽的事情是什么?用两颗原子弹来结束战争?或是最爱追溯祖先的人类发现自己的祖宗是群猴子?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候选名单上添上这么一条:二十一世纪最大的SNS社区的创造者是个社交障碍症患者。

影片讲述的是Facebook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的发家史,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扎克伯格的社交惨剧。他的极度自我和不通人情使他被中意的女孩痛骂混蛋,和自己唯一的朋友最终对簿公堂。大卫·芬奇塑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nerd(怪胎)形象,才华横溢却不通人情,而在此之前几乎很少有人在银幕上严肃认真地来塑造这类不通世故者,《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或者阿帕图(Judd Apatow)那些喜剧也许将这类怪胎的形象推至了家喻户晓,但是依然不脱传统的漫画式的夸张。

编剧在影片中加入了女孩艾丽卡这个虚构的角色,让她成为了一切的开端。影片开始于扎克伯格和艾丽卡那场失败的对话,而结束于扎克伯格对着艾丽卡的Facebook主页神经质地按着刷新键。扎克伯格本人应该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泡妞失败而一气之下创造了这个社交王国,但是少年的荷尔蒙永远是社会的驱动力。扎克伯格的心理医生或许会同意大卫·芬奇的这种处理,艾丽卡是社交欲望的具体化身,扎克伯格出于对社交的渴望而创造了这个让人们更容易相识的SNS 社区,虽然他自己依然失败至极处处碰壁。

《社交网络》无疑是美国影坛去年最灿烂的影片,但是它也注定不会是奥斯卡上的大赢家(它应该会获得不少具体的技术奖,因为影片的各方面的确做得很优秀,但是它很难获得那些重量级的大奖)。因为奥斯卡更喜欢那些敦厚的人文情怀和安全的普世价值,而《社交网络》则显得有点棱角毕露。它不乏争议地描绘了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革。

近年来北美出现了好几部关于网络生活的电影,不过时代感和整体感最强的还是这部《社交网络》,它描绘了当下时代的一个世俗神话,扎克伯格20多岁就晋升亿万富翁,而Facebook则在全球拥有了超过50亿的注册用户,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已经僭越了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王国。而更重要的是Facebook所代表的SNS社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影片通过诉讼和记忆闪回之间贯穿始终的精妙切换,在讲述扎克伯格和B之间友谊破产的同时,也追溯了Facebook的草创过程。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一系列的变革,艾德瓦多所代表的传统的上门推销商人完败于风险投资和享乐主义的代言人西恩。而在开场不久的那组对比蒙太奇中,传统的特权制的校园联谊会(进一步可以参考校园肥皂剧《Greek》)遭到了网络互动的挑战,更别提那对双胞胎精英后来的憋屈了。

而这一系列的变革中,Facebook本身无疑是最大的新生事物,这个靠着六度分割理论自由蔓延的社交王国没有国王,它提供了联系你我他的新工具,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习惯。影片在提到Facebook的同时多次用“无限的可能”来评价它,这正是它之所以如此值钱的价值所在,它打从一开始就超越了设计者的想象边界。或许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社区和风险资金、享乐主义、新的人际关系一起正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一场技术变革,它们将塑造出下一个世代的社会规则。

影片可以说是一个编程少年的成长史,但也可以说是SNS网络社区的诞生。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作为一对奇特的矛盾共生体一起成为影片的主角。就好像我们在同一份报纸上可以一边看到扎克伯格坐在奥巴马的餐桌旁共进午餐,而另一边的新闻则是那些通过Facebook互通有无的人们在北非推翻了一个又一个的“法老”。

另注: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Site,即社交网络,像国内的开心网、微博等都属于SNS范围。

(原文发表于《东方早报》2011年3月1日)

吴觉人

网名本南丹蒂,影评人、策展人、青年电影学者、电影保护修复研究者,任职于上海电影博物馆活动部,亦担任意大利亚非学院顾问,现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和策展人。

View Comments

  • 这个电影真的远远不止一个SNS发家史这么简单 是因为报纸约稿所以故意写的得浅显么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