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2015】《圣杯骑士》:马力克该放慢脚步

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不知道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他的电影里总能聚集如此多好莱坞大牌演员。本届柏林电影节马力克依然没有现身,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娜塔莉-波特曼于是心甘情愿作为凯特-布兰切特、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杰森-克拉克、伊莎贝尔-卢卡斯等在这部片中出现的众多明星代表,站出来充当发言人。

这样一个强大的卡司班底加上马力克的名头,《圣杯骑士》自然是本届金熊大热点,但相信在当年《生命之树》捧得金棕榈之后,《通往仙境》的不尽人意也让很多人做好了失望的思想准备。无论是爱还是反感其风格的人,都会发现与前两部作品如出一辙的《圣杯骑士》远没有《生命之树》那般恢弘深沉。

影片主人公里克(克里斯蒂安-贝尔)活跃在好莱坞圈子里。他沉迷于成功,但同时也对生命的空虚产生绝望。他常常在独处的时候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但又靠混乱的性和情感关系寻求生活的真实。

“圣杯骑士”是塔罗牌其中一张,占卜网站对它的注解是“意味在感情和行动之间做出决定”,马力克那些诗意的画面、意识流的手法恰恰最适合表现这些玄妙。看看占卜研究者的解释—-圣杯骑士在发展过程中,学着融合火与水的元素,他的任务包括将他的想象力引导到某些真实的挑战上。马力克镜头里反复出现的宇宙、海洋、流水和天光,无比契合这些玄学概念。

而影片也是在用视听语言解读“圣杯骑士”的牌面意义。镜头跟随着里克游走于不同的女人之间,发生一场场看起来美好诗意的性爱。一朵浪花、一块石头都能引发灵感,接着“圣杯骑士”就会把灵感付诸行动,与女人们的调情嬉戏就像一段段美妙的现代舞,镜头和身体一起律动,像水面上的波纹和游泳池透下来的阳光。正位倒位的“圣杯骑士”常常交替,里克时而浪漫忧郁、时而沉迷色欲,在幻想与现实间游走,如同在水火间摇摆。

在电影节官方材料里,剧情介绍用了三个“再一次”(once again):再一次,滑翔镜头伴随一个角色完成寻找的意义;再一次,画外音被置于影像之上,完成自我真相的寻觅;以及再一次,马力克看起来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这三个“再一次”表面看是马力克电影风格的延续,然而水准上“再一次”远不如“第一次”。如果吟诗般的画外音和意识流的镜头是马力克行文不变的风格,那么主题的力量就成为唯一能将其作品分出高下的量尺。《生命之树》中大幅度的移动拍摄和无逻辑的镜头剪接给“生命”这个主题制造了足够大的展示空间,《圣杯骑士》几乎完全一样的手段却并不适合“欲望”主题更为迷离的气质。

加上笔者太偏爱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总觉得Hanan Townshend的《通往仙境》和《圣杯骑士》比不上《生命之树》恢弘大气,同样也很有才华,但Townshend还是做不到如迪斯普拉特那样赋予电影音乐独立的生命,与影片相得益彰但又卓然独立,自身便具有极高艺术价值。《通往仙境》与《圣杯骑士》很少有让人因为音乐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兴奋体验。对一部靠视觉听觉带动观影的意识流电影,音乐与画面简直有同等的重要性,个人认为这也是后两部作品难以达到《生命之树》水准的原因之一。

在《生命之树》赢得金棕榈之前,在将近四十年时间里马力克只有四部长片电影作品,《天堂之日》和《细细的红线》之间更是隔了二十年之久。而2011年《生命之树》之后,紧接着第二年《通往仙境》便上映,当时的评价已经远不如《生命之树》,仅隔两年《圣杯骑士》也完成,风格和前作几无区别,却再难有当时的水准。

几乎一年一部作品的节奏,让这样风格鲜明、主题宏大、哲学性很强的作品很难被消化,不仅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创作者也很难有自我突破。马力克似乎应该试着放慢些脚步,我们毕竟还愿意用几年的时间来等一部经过深思熟虑、实现自我超越的经典。

【原载于搜狐娱乐】

(编辑:史波克)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