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2015•译】奥逊•威尔斯百年诞辰

文章题目:奥逊•威尔斯百年诞辰
作者:KRISTIN M. JONES
来源:Film FORUM
译者:keyloque 校对:丸子

庆祝奥逊•威尔斯百年诞辰的各类电影节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去反思他那动荡而又影响深远的创作生涯。


《公民凯恩》中的奥逊•威尔斯(1941)。 供图:COURTESY电影论坛

评价奥逊•威尔斯的演艺生涯仿佛进入迷宫一般,充满躁动和不确定性。25岁时,他就已执导并主演了光芒耀眼的《公民凯恩》(1941),永远地改变了电影史,但他在1985年去世前的数十年的成就也令人难忘:未遂的梦想所生出的迷乱,未完成的拍摄项目以及遗失或遭删减的作品。威尔斯在戏剧、广播、电影、电视和更多的艺术领域施展咒语并打破成规,只为让魔法再次焕发魅力。

 

奥逊•威尔斯百年诞辰纪念

1938年,威尔斯这个年轻气盛的水星剧团成员,在纽约着手运作自己的第一个正式的电影项目——《约翰逊的信》。该片始终没有完成,一度失踪了几十年。2013年,粗剪版的硝酸基底片在意大利的波尔德诺内(Pordenone)的一个地下室里被发现。此后,胶片一直被George Eastman House,cinemazero和Cineteca del Friuli收藏,由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基金会(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威尔斯曾打算将《约翰逊的信》作为威廉•吉列特(William Gillette)的1894系列闹剧的一部分进行上演,并在三场演出中各筛选了一部分进行摄制。在一次差强人意的外地演出(不包含片中内容)之后影片便中断摄制,而威尔斯也只完成了部分底片粗剪,但《约翰逊的信》却预示着这位电影神童所擅长的主题和视觉天赋将会在好莱坞迅速大放异彩。

影片在城市中和周遭取景,它用充满活力的自发表演和一系列动态影像向逝去的默片时代致敬,比如片中英姿勃发的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的镜头,他此时已经是威尔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的身影斜倚着远处的一个塔形屋顶,另一个他逃离追捕的火灾现场的镜头里,前景中的晾衣绳纵横交错。在这个如今已荡然无存的实景地拍摄的扣人心弦的华彩段落中,小巷,烟囱,天窗,板条木箱和果蔬篮筐成了背景和道具。

20世纪30年代,风头正劲的威尔斯也开始了他的电台职业生涯,其中就有他臭名昭著的“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广播剧,这些经验后来助于他在《公民凯恩》中,将富于创造性的声音与惊人的明暗对比、深焦和低角度构图结合起来。影片是对权力、媒体的操控和生命孤独的深刻写照。

和闪耀着绚丽谜团的《公民凯恩》不同的是,威尔斯改编自布斯•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的《安倍逊大族》(1942)如同一段沉重、凄婉的闪着夜光的幽梦,但两部影片都会唤起观众痛切的怀旧之情。尽管威尔斯出国拍摄另一部影片时,《安倍逊大族》惨遭重剪并被安上了一个不太酷的结局,但残余的部分所凝聚的美仍绕其间。

《公民凯恩》后他与好莱坞的关系总是磕磕绊绊,威尔斯通常会在欧洲处理多个电影项目。作为一个莎剧改编狂人,他出演了多部作品的主角:大刀阔斧改编的《麦克白》(1948)和风格化的《奥赛罗》(1952),并在将幻想中的英格兰加以理想化的《夜半钟声》(1965)中饰演了福斯塔夫(Falstaff)。在回顾展中,《麦克白》将分两个版本展映,还包括三部作为威尔斯的明显悲观色彩化身的影片。《历劫佳人》(1958)有充满着盘旋运动的摄影机调度,捕捉了他所饰演的处在模糊阴影之下、邪恶而腐败的警察局长。作为一个演员,威尔斯可以像在《上海小姐》(1948)里那样夸张表演,但他也能给人以比生活更强大的深刻印象,内心却透着忧郁和空虚,如他在卡罗尔•里德的《第三个人》(1949)中所饰演的对道德约束全然漠视的哈利•利姆(Harry Lime)。

威尔斯对迷宫式故事的迷恋,在他改编自卡夫卡小说的《审判》(1962)中体现得最明显,这部作品一度遭到低估。他在1965年的一个采访里谈道:“不管别人怎么说,《审判》是我拍过的最好的电影。”由于布景资金匮乏,他在废弃的火车站里(Gare d’Orsay)拍摄了这个荒诞故事,约瑟夫•K则由奥赛安东尼•帕金斯饰演。

面临晚年数十年的失落,威尔斯也在别的领域施展其不遇的才华,他将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的《不朽的故事》(The Immortal Story,1968)改编为电视剧作,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他在片中饰演一个残暴的商人,试图把一个水手的故事变为现实,最后却发现故事的发展令他无法掌控。威尔斯对埃里克•萨蒂音乐的精妙运用和恍惚的情绪氛围吸引着好奇的观众。

他最后一部完整的影片《赝品》(F for Fake,1974)也充满这种艺术秉性和作者性,该片如同一篇超前的电影散文。在把新颖的、从别处借来的画面素材同江湖骗术进行巧妙编排之后,他借一位不知名艺匠的沉思对沙特尔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的权力作出如下评价:“也许一个人的声名没那么重要。”而他也以一个杜撰的有关毕加索的故事作为影片结尾,并引用了他的名言:“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谎言。”透过威尔斯的美丽谎言来找寻真相仍然值得。

*为庆祝威尔斯百年诞辰,2015北京电影节“大师回顾系列”之一“奥逊•威尔斯作品回顾展”将有《陌生人》《上海小姐》两部影片上映。
*格瓦拉购票链接:
《陌生人》http://www.gewara.com/movie/238366324
《上海小姐》http://www.gewara.com/movie/181279769

(编辑:Yuruky)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周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