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5】《比炸弹更响》: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的另类意识流

著名战地记者伊莎贝尔—里德(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意外去世三年后,一个有关她的回顾展览正在筹备进行。伊莎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刚刚开始走出丧妻痛苦的丈夫基恩(加布瑞尔–伯恩)、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的大儿子乔纳(杰西–艾森伯格)和正在读高中、对母亲去世真相并不清楚的小儿子康拉德(德万—德瑞),因为这个回顾展,重新梳理了对妻子和母亲的记忆。这些记忆有些是甜美的,有些是悲苦的,或者是夹杂着臆想的凌乱。三个人的现状与记忆,拼凑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也夹掺着失真的还原了一个有着正常喜怒哀乐幸福苦痛的家庭。

挪威导演阿希姆–提尔的第一部英文长片《比炸弹更响》,作为自1979年以来第一次在戛纳主竞赛单元亮相的挪威影片,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导演用多样的拍摄手法,表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记忆、一个成年儿子对母亲的记忆和常年没有母亲陪伴在身边的叛逆幼子的记忆的不同,这些全然不同的表现手法交织在一起却并不显得怪异,反而有一种情感和美学上的奇异和谐。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在影片中使用了一种不常见的意识流手法,以小儿子康德拉凌乱的记忆和所写的关于母亲去世的幻想片段承担意识流部分的表达。青春期躁动不安又天马行空张扬着独特活力的文字,配以不经过逻辑加工的画面—真实与想象、照片与视频、过去与未来,毫无逻辑但一气呵成,充满创造力,惊艳至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以伊莎贝尔名义展示的真实战地照片都非常有力量,它们与剧情看似毫无关系,但它们延续着影片情绪的压抑痛苦,而且这些非常棒的图片作品存在,不用任何交代我们就能感同身受三个男人对自己生命中最重要女人的骄傲之情,这是他们的回忆他们的情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有的时候,这些照片占据整个画幅足足三四秒钟也不显得过分,静态的图像成为流动影像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导演对镜头做了精心设计。大儿子的记忆里所有有伊莎贝尔出现的镜头都温暖而明亮,丈夫基恩则在有些场景加入了昏暗的调子,表明了这对恩爱夫妻感情间存在的阴影,小儿子的记忆则是混乱的梦幻的,因为年纪和母亲工作的原因,康拉德对母亲的记忆并不清晰,所以镜头调出不真实的梦境感,并在很多时候用他物置换母亲的形象。

遗憾的是,《比炮弹更响》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它有突出的精彩之处,缺点也显而易见。以影片第一个镜头为例:镜头从婴儿攥着成年人的手指,渐渐拉全到一对刚刚迎接了新生命的年轻夫妇,他们是伊莎贝尔的大儿子乔纳与妻子艾米。刚出生的婴儿叫伊莎贝拉,这似乎是为了纪念她的祖母。我们能感觉到导演埋下的关于生命传承的伏笔,但细细想来又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导演在影片中想说的东西太多了—亲情、爱情、家庭、责任、独立人格、人性弱点、信任、父子关系、青春期、欲望……似乎每一个镜头都饱含深意。尽管每一个感觉我们都能模模糊糊抓住点头绪,但大体上还是混沌的,不知道影片究竟想说什么,导演究竟要表达什么,这成为影片的致命缺陷。

本文原载于搜狐娱乐
(编辑:一个Delpy)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0 小时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3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6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