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戛纳影展过半,所有人都在讨论着“为什么《inside out》没进主竞赛?”“为什么会有《青木原树海》这样水准的片子混进来?”“为什么阿彼察邦会降到一种关注?”……在大家对今年选片表示失望的时候,今天又出现了一部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在主竞赛单元的影片《边境杀手》。
说实话,《边境杀手》一点儿都不难看,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美国大片。这是一个关于美国FBI、CIA以及孤胆英雄复仇者的故事:FBI女警员凯特被派与CIA神秘部门合作,参与一次前往墨西哥的跨国任务,行动中凯特发现自己一直被边缘化,没有人告诉她任务详情,负责人马特和任务执行者亚历山大,对她也总是流露出轻慢,她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确切身份。凯特从来没出过这样“草台班子”似的任务,只能在一旁冷眼旁观,慢慢去了解这些在美墨边境出生入死浑身匪气的男人们,尤其是亚历山大——一个背负着仇恨的孤胆英雄。
故事是好莱坞式的精彩:情节紧凑、戏剧性强,柏林戛纳双料影帝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因美剧《行尸走肉》走红的乔-博恩瑟、《明日边缘》女星艾米莉-布朗特都在片中奉献了上乘的表演。当年在《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一脸尖酸刻薄的艾米莉-布朗特饰演了一个真实可信的MBI女探员形象,因为整个故事和所有其他角色都是以凯特的视角展现,要求演员在“度”的控制上非常重要,要有存在感又不能抢了风头。艾米莉完成的是不错的,随着影片推进,理想主义者凯特那审视与怀疑的表情,渐渐为观众揭开一些事物从未被见过的面貌:带着浓重匪气的新同事、极为血腥残忍的罪行、无法无天的墨西哥犯罪天堂、明目张胆的警匪勾结和模糊的善恶界限。边境行动组的男人们早已对这一切习以为常,但是一个在他们眼里弱小的不值得一提的女人的视角,才会让观众思索这种习以为常背后的不寻常。这也许是本片比一般意义上的好莱坞犯罪动作片高级一些的地方。
就算这样,《边境杀手》也仍然是典型的美国大片气质,正因为如此它再怎么好看,出现在戛纳主竞赛也有些别扭。尽管戛纳没刻意标榜过自己的艺术性,并且在雅各布时代还向好莱坞大抛橄榄枝,但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主竞赛单元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认知。以前做竞赛片预热稿的时候都要论资排辈、分析导演前作出身,《边境杀手》的入围会让以后这种预测变得不那么容易——今后戛纳选片的标准将是什么?评选的标准又是什么?商业片艺术片从未被挑明但一直存在的那条界限会不会被打破?我们还无法看到这样的变化究竟是不是好事,也许年近古稀的戛纳需要这样的变革,需要有人在影片放映结束后抗议“《边境杀手》能进主竞赛,《疯狂麦克斯》为什么不可以!”,需要在这些争议中完成新旧交替和新鲜力量的注入。
【原载于搜狐娱乐】
(编辑:Yuruky)
View Comments
没有戛纳的肯定,美国大片一样活得很好,或者说好得让别人连活下去的空间都没有。你打破这个界限,就是丢失一块多元土壤,就是丢掉一种区分态度。
This has to be my 2nd favorite writing of the last few days, i can't let you know the very best,
it might offe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