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dustry | 行业

影坛巨头正在谋杀蓝光?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星际迷航:暗黑无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的标配版蓝光出炉时只附带了短短7段花絮,但这只是电影庞大花絮集的冰山一角——如果在iTunes上购买,你能听到导演评论音轨;如果购买百思买(Bestbuy)或者塞恩斯伯里(Sainsbury)的超市定制版蓝光,你会获得独家花絮;如果购买塔吉特(Target)的独家版蓝光,你还能看到更多内容。所以如果你是身居美国的完美主义者,你要买好几版蓝光才能集齐所有内容。在英国,《暗黑无界》的标配蓝光只附带6段花絮,如果想听评论音轨,你还要输入代码从iTunes上下载(虽然是免费的),因此大伙都很愤怒。我们不得不怀疑,某种程度上,影坛大公司们是不是存心不对付蓝光影碟,他们是打算放弃这种储存格式了?

这种蓝光内容分裂状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在大片身上了。《复仇者联盟》(Avengers)的百思买和沃尔玛(Walmart)版定制蓝光就有许多特别花絮——当然比起标配版自带的导演评论音轨,这些额外小花絮都可以忍了(不过英国观众可能忍不了,英版蓝光目前连导演评论音轨都没有)。如果非要在评论音轨和小花絮中选择一个,相信大多数真影迷都会选择前者,所以坦白说《复仇者联盟》的超市定制版蓝光并不算太吸引人。另一篇关于电影《妙探追凶》(Clue)的文章里透露,导演乔纳森·林恩(Jonathan Lynn)主动提出为蓝光录制评论音轨,但遭到公司否决。杰克·莱恩(Jack Ryan)系列电影的英版DVD套装只包含了三部电影,如果你想要《恐惧的总和》(The Sum Of All Fears)你还得购买塞恩斯伯里定制版(或者单独购买《恐惧的总和》蓝光),这也就算了,气人的是这个DVD套装居然不附带任何花絮——尽管这三部电影此前发行的影碟是有花絮的。另外,为什么不上蓝光版呢?

结合上述事实,我们可能会发现当一名蓝光消费者就是自己找罪受。那些对蓝光现状有一定了解的消费者也能看出,单独购买某版蓝光似乎也并不保证享有精彩的花絮,目前市面上发行的影碟活脱脱就是各种残次品。

所以我们必须假设大公司们并没打算向这些有经验的消费者推销蓝光,他们的目标似乎只是在零售店里闲逛却被影碟封面的片名和“精彩花絮”字样吸引而立马掏钱的一般顾客。换言之,大公司希望消费高声画质量、高价格蓝光影碟的消费主力群是一群非狂热影迷的普通顾客。这样看来,某些负责营销的家伙似乎是要不顾一切赢得最大限度的蓝光消费群,但乱搞内容分割又会失去核心影迷消费群,这种策略长期看来显然得不偿失。

如今,物理媒体介质即将灭亡的论调很火。有了下载和流媒体服务,大可不必在家里屯着整架的影碟。如果想看某部电影,大不了从流媒体服务器上看就完了。

至少,蓝光是DVD在清晰度上的全面花哨升级版,同时也是最能符合“声画控”们和宅男们对影碟质量和完美主义要求的最新产品。蓝光之于电影,就像一本皮革装订加精装硬封皮的特别珍藏版图书一样,是电影及其周边的精美整合版。有时候蓝光影碟还附带许多精美礼品(小册子、海报甚至T恤和珍藏手办)。而BD Live功能本意是让消费者从网上下载随时间更新的电影特别花絮,这样消费者便可以购买一张蓝光享受全面内容。大公司门试图复制DVD夺取家庭录像系统市场的成功模式——当年DVD以更高的声画质量和各种花絮制胜。

但从一开始,蓝光以一种受冷落的形象面世。电影正片和花絮(有些蓝光甚至连花絮都欠奉)往往无法全数灌满如此庞大的硬碟容量。某些现在大制作影片甚至不专门为蓝光录制高清晰度的花絮,同时BD Live功能也彻底被大公司们忽视,后者宁愿走回不断发行“特别版”、“终极版”等新瓶装旧酒的圈钱版本吸引消费者不断购买的老路子。大公司放着蓝光的优势不开发,仍然在走DVD时代的路子,然后指望消费者们都不要发现。而当蓝光没办法如同DVD一样在市场上大有斩获时(绝大部分归咎于大公司的“分割”行为,但也有蓝光发迹时大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原因),大公司似乎放弃了原来对蓝光介质的支持承诺,并不再进行投资。

于是那些本来就不关心花絮的消费者便不再考虑蓝光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蓝光仅存的声画质量优势也并没有比DVD强多少啊(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公司甚至都不把DVD和蓝光的画面对比图秀出来宣传蓝光的画质优势,另外蓝光播放器和大多数新型DVD播放器也可以部分增强DVD画质,蓝光的画质优势就不显而易见了)。这部分消费者现在都转向下载了,他们几乎不可能再跑回影碟怀抱。所以,大公司们到底怎么想的,才会惹怒坚持为影碟买单的核心影迷消费群体,而去取悦那些无所谓的消费者呢?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当下大零售商们几乎垄断了产品市场。他们把食品市场的政策沿用到蓝光市场上,线上线下的巨头们逼迫独立零售商们退出市场,没有对手,零售巨头们便得以霸占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电影大公司显然希望通过提供独家内容换取旗下蓝光影碟在各大零售超市中的显眼位置,从而吸引眼球并扩大消费群。但如果这种策略如此疏远核心影迷消费群,而蓝光产品相对于廉价的DVD和下载方式又未能在内容上极大地吸引普通消费者,那么这个策略怎么看都是短期的。2012年,蓝光和DVD各占新片影碟销售的一般份额,如果大公司们想让蓝光的销售份额达到至关重要的70%(当新介质份额达到70%,旧介质一般都面临淘汰),他们必须想出更好的销售方案。

如果大公司们想减缓物理介质的淘汰,他们必须做出真正优秀的蓝光产品。如果一定要为零售巨头提供独家内容,请割让那些无关痛痒的小花絮,保留评论音轨等重量级花絮。把蓝光影碟打造成电影的必要介质,让蓝光更华丽更完整,甚至让蓝光成为一种社会象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或保住大市场份额。但现在大公司们所做的一切,都在谋杀蓝光。

|编译:龙猫公子 @迷影翻译

Helen O'Hara

行业杂志《帝国》(Empire) 电影记者

Share
Published by
Helen O'Hara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