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纪录片《人类》导演扬·阿蒂斯-贝特朗专访

导演Yann Arthus-Bertrand|©️Philipp Guelland

对话:导演:扬·阿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 )|迷影网记者:马珈

按:黑色背景前,没有修饰的面孔,只留有人心。纪录片《人类》用最简单的布景,呈现受访者内心的故事。

尽管在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所看到的《人类》并不是导演191分钟的版本,而是144分钟的简版,原本4K的电影也因为今年电影节4K拷贝过多只能寄身于2K放映机,但一向追求完美的上影节影迷并没有太多抱怨,依然是满场。鲜有开映后才迟来的观众,观影过程也没有发生意外, 观众和影迷的行为语言,正是回答了扬·阿蒂斯-贝特朗导演所提出的疑问:在当下,是什么构建起了“人类”。

迷影网:非常感谢您能在观影的空隙来跟我们聊聊您对《人类》在上影节展映的感受。

扬:不客气

迷影网:您拍摄了这部关于《人类》的纪录片,有没有想知道“人类”对它的评价呢?(笑)

扬:我看到过对这部电影的很多评论。而且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分也很高,这是让我很开心的事情。大家对它的评价非常多,没有办法用非常单一的方式概括出来,有的时候,有一些观众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他们对这部电影根本就爱不起来,非常讨厌它。(笑)

迷影网:您不介意那些不喜欢您这部作品的观众?通常说来人们会讨厌那些不欣赏自己的人。(笑)

扬:(笑)这就是这部电影非常奇妙的一个地方,因为你会发现有特别讨厌它的观众,也有好多观众非常喜欢它。

迷影网: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对《人类》这部电影的各种点评的呢?

扬:我并不是要对这些讨厌或者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作出任何评价,但我想说的是,我是十分愿意看到观众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观看到这部 电影的,并且在看过之后还会饶有兴致的表现出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态度, 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好。【记者注:除了有两个影院版,另有一个131分钟 的电视电影版】

迷影网:您对这些来自“人类”的评分感到满意吗?(笑)【记者 注:烂番茄好评度92%】

扬: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得到现在这样的评价和评分确实很不容易,这一点我自己也是很明白的。(笑)

迷影网:一直以来您的拍摄视角都是集中在自然景观上,无论是之前的摄影作品还是那部广为观众所熟知的纪录片《家园》。这次您是怎么想到把镜头对准人类了呢?

扬:(笑)是的,是的,我也知道你会问这样的问题。要知道,我们不应该把自然和人类分开对待,一边是自然,一边是人类,我们不应该这样。其实有关人类的问题就是有关自然的问题。在我以前的作品当中,观众看到的是大自然在向你倾诉、不同生存环境在向你倾诉,可是在这部电影中,更多的是人类在向你倾诉他们的故事,但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迷影网:在《家园》中您向观众发出了严重警告,人类近现代的快 速工业化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地球原本的自然环境,让它受到了很深的伤害, 您希望我们应该去保护她。那么人类和大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还是两者之 间存在某种因果?而从人类自身的演化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可以被称之为“巨变”的变化。

扬:因为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为什么会有战争、贫困、疾病等等等等。我们也都知道环境在变化,而且从全球范围来讲, 这种气候变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人类现在也非常清楚了。可是我们却并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去做任何改变现状的行为,有时还否认这些已经存在的事实。人们就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否认事实的世界里,因为人们并不愿意相信这些。可是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清楚这些环境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或许才是目前最困难的地方。

Human, 2015

我们对于爱情、自由和认同的渴望是否相同?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真就如此巨大吗?不同人的价值观会不会比我们想象中有更多相同之处?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我们却不能理解他人呢?最初是想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人类的现状,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

迷影网:所以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想了解这些“为什么”并且找到答案?

扬:这部电影就是要回答“为什么”,我接触电影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能够触及到人们内心的,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到电影结尾的时候,你会看到有观众在流眼泪。昨天在电影的放映过程当中, 中国的观众也被电影所打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尤其是那些女性观众。因为我不经常在中国拍摄,所以对这方面了解的还不够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遗憾,但是我很愿意去了解这些不同。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导演和他的团队走向60个国家,记录了2000多名受访者的答案。尽管在拍摄时提出的问题很有限,但每位受访者都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

迷影网: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比较感性的女性观众也许更容易被感动到?

扬:就像我观察到的那样,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也许应该更为冷静的职业女性,当她们在看这部电影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很内敛,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在电影的制作过程当中也采访了中国人,在采访他们的时候,我发现,让他们用外向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爱”,就会非常困难。我觉得中国人的内心是非常细腻敏感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生活,谈论自己的感受。

每一个故事都独一无二。用63种不同的语言讲述了“人类”的故事。不分国籍、文化、年龄、宗教信仰。

工作中的摄影师Bruno Cusa

迷影网:我们一般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存在的差异在拍摄本片的过程当中您有什么样的体会?这些拍摄对象来自 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和视角也截然不同,这会不会影响到他们讲述的内容?

扬:完全不会。因为这部电影真正要呈现的对象是人,独立的个体。虽然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我们采访了非常多的人,并且这些人来自不同的文化地区,听起来他们的回答似乎应该千差万别,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的眼中,人都是有畏惧之心的,他们都是害怕自己和家人不确定的未来,那些现在依然处于战争中的地区,所有人都害怕突然有一天会死去, 而让我们产生恐惧的事情有太多。尽管身处在不同的文化之中,但当我们提到“爱”、说到“真诚”的时候,就又都变得一样了。我们既可以变得更坏,当然也可以变得更好。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都是相同的。这也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想要讲述的一个主题。

这部电影就像这些受访者的信使,我们需要理解“共存”。

迷影网:我们可以说《人类》是一部叙述人类故事的电影吗?

扬:因为这部电影非常的特别,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很单纯的地方,有非常乌托邦的地方,而这部电影本身并不十分专注在故事上,它可能更专注于不同受访者之间的情感表达。

迷影网:虽然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不同于常见的剧情片,但用接近三年的时间拍摄一部电影,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呢?

扬:拍摄任何一部电影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永远都是一个困难跟着一个困难。像拍摄《人类》这样的电影,对我们来说,首先就是要找到足够支持拍摄的资金,而这是一部投入很大的电影。等你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可以筹备拍摄的时候,就需要找到优秀并且适合的团队,要保证做出这样质量的采访,我们就需要非常棒的团队进行拍摄。要明白,拍摄电影一直都是一项团队工作,在这样一个团队当中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要承担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把好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再接下来就是庞大的剪辑工作,我们要从2000多位采访对象的谈话当中挑选出素材放进电影里,因为每一位采访对象、每一段采访内容都是有价值的,所以需要我们从中取舍,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过去我一直从事航拍摄影, 并且在《人类》这部电影当中,有一些航拍的取景地是我从前去过的,也有去过多次的,但还是给我们的拍摄依然造成了困难,特别是当你想要拍到心目当中完美的场景和画面的时候,等上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来拍摄一 处航拍画面是不稀奇的。

连日来回奔波的劳累,疲惫在所难免,脸上总还是会留下痕迹,尤 其是在那种昏暗的灯光下,实在是与他镜头里的那些壮美航拍画面有着别无二致的震撼力。不过,扬·阿蒂斯-贝特朗本人是没有丝毫在意,这样自 然的状态,倒是不太像摄影作品里那些他贯于精雕细琢的画面,是很难遇上的。

城市里的人,为逃离喧嚣来到乡村;乡村里的人,为向往的生活进 入城市。传统与现代,是不可调和的对立还是完全的同质?然而还没有得到答案。只有扬·阿蒂斯-贝特朗好奇的眼睛和永远充沛的体力想要继续帮助人类寻找答案。

挥手告别70后活动家,那个背影慢慢离去,在城市街道里隐成了一盏荧灯。他是这个地球上的七十亿分之一,加上你,加上我,再加上没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他(她)人,才共同构成了人类。这些叫做人类的生物, 他们目前还只能生活在太阳系里这个叫做地球的行星上。

Yann Arthus-Bertrand donne des indications lors d’un tournage au Brésil, au-dessus du Parc national des Lençóis Maranhenses.
【导演小记】
扬·阿蒂斯-贝特朗,194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曾参演电影,九十年代开始致力于环保运动,因受邀拍摄联合国生态项目的散文体摄影集《鸟瞰地球》而蜚声国际,宏大的航拍叙事成为阿蒂斯-贝特朗的标志,亦被称为“上帝视角”。2005年成立名为“GoodPlant”的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最初发起的“六十亿他人”项目,成为纪录片《人类》的灵感来源之一。2009年掌镜环境纪录片《家园》,更在全球范围掀起保护地球声浪,中国女演员周迅担任该片的汉语普通话旁白。

2016年6月15日

马珈

迷影网资深编辑和翻译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