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The Hurt Locker: 战争让一切走开

The Hurt Locker (Kathryn Bigelow, 2010)|©️Nordisk Film

www.cinephilia.net: ★★★★★★

“这足以将我们所有人送去见上帝。如果我要死的话,那我也要死得痛快。”这是拆弹专家威廉姆·詹姆斯(Jeremy Renner)对自己的战友说的,他随后脱下了防护装,开始全神贯注得工作起来。在这里,电影《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中的主角威廉姆像是个胆大妄为的牛仔,而当他沉浸在与死神做伴的拆弹过程中,他又是像个玩弄炸弹的艺术家。协助他一起联手行动的还有循规蹈矩的Sanboren(Anthony Mackie)以及略带神经质的Eldridge(Brian Geraghty)。他们两人的工作是负责清除威廉姆周边的危险,以便让他在保持冷静的状态下拆除炸弹。电影中三人小组在处理任务时不止一次让凝滞在银幕上的紧张感漫溢到银幕之外,特别是他们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牲畜的尸体、被害的孩童、路边的汽车、甚至一堆垃圾中都藏有“简易爆炸装置”。事实上导演Kathryn Bigelow在电影开篇就已经将这种危险清晰得呈现出来:威廉姆的前任、拆弹专家马特•托普森(Guy Pearce)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

美国女导演Kathryn Bigelow的《拆弹部队》是一部描写伊拉克战争的电影,相对于其他同类题材(或者相似题材的阿富汗战争)的美国电影——罗伯特•雷德福的《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bs,2007)、Gavin Hood的《反恐疑云》(Rendition,2007)以及Brian De Palma的《节选修订》(Redacted,2007)——来说,它更像是一部惊悚片。不过让这部电影变得完美的不是这个,而是导演完全人性化的叙述视角。她让以往带有强烈政治批判性和使命感的战争电影走下了神坛,从而将镜头聚焦于战争中普通士兵的个体体验。导演本人对这场战争并不持支持态度,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她会为这些普通士兵的功绩而喝彩。

导演在电影中尝试着一种两全其美的叙述方式。她采用手持摄像机拍摄,以此成功得营造了接近真实的场面,让观众体验到那种强烈紧张的现场感受。同时她又让观众有充分的机会去了解电影里的人物角色,这样不管表现Eldridge的恐惧还是威廉姆在面对新任务时的凝重,观众都能感同身受。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服役时间快要到了的Eldridge经常由于过度恐惧而去看心理医生;我们还了解到威廉姆有他深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更热爱自己危险的工作,而电影也让我们能够对他表示理解和接受。电影中扮演威廉姆的38岁演员Jeremy Renner从14岁开始加入演艺圈,但是直到这部电影才让他的演艺生涯取得真正的突破。只要他出现在镜头中,那么这个场景就成了他的个人秀。

57岁的女导演Kathryn Bigelow曾经拍过不同类型层次不一的电影。她不仅仅只是好莱坞少数优秀的女导演之一,她就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在她之前的电影《临近黑夜》(Near Dark, 1987)《惊爆点》(Point Break, 1991)《奇怪日子》(Strange Days, 1995)以及《K-19:寡妇制造者》(K-19: The Widowmaker,2002)里,她似乎有种奇特的能力能够营造出本就该属于男人的世界:充斥着机械设备、酒精暴力以及男人之间的情谊。也许因为她是女人,她才能够察觉到男人坚强镇定的表面所掩盖着的软弱和不安。

毫不夸张的说,《拆弹部队》是导演Kathryn Bigelow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电影,因为她用简洁有效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战争故事:战争是如何改变了一切;恐惧是如何让人变得明察秋毫;而那种在战争中形成的依赖性又是如何让一个普通人丧失了正常生活的机会!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View Comments

  • 嗯~学习了!
    但是不晓得你是怎么看待《阿凡达》的呢。
    今年的奥斯卡,由于太爱《A》了,所以希望他赢。
    然而看了《HL》后,才明白此片技高一筹。
    呵呵

    • 我是个看电影比较容易激动的人,看A片的时候,看完后非常激动,跟看《反基督者》一样。但是当我静下来心来重新再看《反》的时候,和《白丝带》一比较,觉得拉斯还是有些差距,拉斯始终绕着他的老坎。所以《反》从六星降到了五星。A也差不多,等过段时间也写写看,看能不能写出一些东西来。到时候一起讨论看看。我觉得今年的奥斯卡会是《拆弹部队》的。

  • 嗯!《A》的第一遍是和同学一起看的,那个真的是热血沸腾的说!而且IMAX确实太神奇了。
    《A》的第二遍是和母亲一起看的。很多年没去电影院的她,看完出来后,更是赞不绝口。我想,一个普通的观众能够在享受视觉盛宴之后,有一番感受,也真的是一部电影的成功!
    但是,其实,真正能静下心来看《HL》的普通观众还是不多。
    那么,电影是为影评人而拍,还是为观众而拍呢?

    • A片内容确实在观众受众上有全面通吃的关系,这也是它的票房在十几年后超越了《泰坦尼克号》的关系,更何况还有革命性的技术作配套。国内叫嚷着在技术上跟风,但是即使在技术上做到了一样的,内容不能保证还是没有用。国内电影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容。

      我觉得HL在今年的票房上自然不能跟A片相比,可是对于它,还是有很多观众拥护的,这也是它为什么可以在奥斯卡之夜和A抗衡的原因。至于你说的电影是为谁而拍的问题,我更觉得电影还是导演为他(她)自己拍比较好一些。拍摄的时候顾及太多了反而有失水准。至少我知道一些导演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从来没有说自己拍电影是为了别人的,都是为了自己。

  • 对!是的!为导演自己而拍。。
    我懂了,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入其中,而后引起其他人的情感共鸣。而且就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才是世间最令人动容的。哈哈。。
    谢谢你的回复,我差点进入了一个误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