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Dig og mig: 死之至哀,生之至福

(Foto: Lars Høgsted / Nordisk Film)

www.cinephilia.net: ★★★★☆☆

1、“他总是说,他知道如何好好过个圣诞节。” 一个癌症病人的墓志铭

这是美国一位49岁的律师罗伯特•狄马蒂的墓志铭。1992年在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好的圣诞节”之后于1993年1月份死去,死于肝癌。我不清楚丹麦导演克里斯蒂安•E•克里斯蒂安森(Christian E. Christiansen)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电影《你和我》(Dig og mig, 2008)时,多年前阅读时印象深刻的罗伯特临死前突然展现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经由紧闭的双眼看见了美丽璀璨而又愉快之至的事情”。那是一个记忆犹深的2008年的夜晚。

事隔一年半之后,当有人和我提到介绍丹麦电影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写写这部电影吧,因为我刚刚目睹了一次这样的死亡:她年轻,生活才刚刚开始,但是她躺在病床上,精疲力竭,无助待毙;父亲和男友悲痛欲绝,却束手无策。我在帮助这个父亲和医院的交涉中目睹了这个年轻生命的逐渐消亡,直到一个早上医院的一个电话;她最终去了。她年仅34岁,肺癌,其实早在她去年拒绝接受化疗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悲剧。那是2009年临近圣诞夜的时候。她来不及再过一个圣诞节,但是和罗伯特一样,那张年轻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一点痛苦的症状,尽管那个时候癌细胞正在肆虐得侵吞着她的大脑。

2、这也是一个圣诞夜,三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女孩斯蒂芬妮(Julie R. Ølgaard)、萨拉(Laura Christensen)和美特(Neel Rønholt)被送进了癌症病房。在导演克里斯蒂安•E•克里斯蒂安森(Christian E. Christiansen)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39分钟长的短片《夜幕降临》(Om natten)中,讲述了从圣诞到新年的几个夜晚间,女孩们如何同病相怜互相扶持共同面临死神的降临。短片没有介绍三个女孩的人生背景,只将镜头聚焦于三个女孩的相识,尔后在新年来临之际体验同伴逐渐死亡的悲哀。

那是一部接近完美的“电影”。导演克里斯蒂安•E•克里斯蒂安森用了短短的39分钟,在白色病房的背景中,将女孩们临死前那压抑之至的悲哀在短暂的欢乐中凸现的无比沉重。三个科班出身的演技娴熟的年轻演员在镜头前用眼神和动作表现出个人迥然不同的个性:自小丧母成熟稳重的萨拉、虔诚教徒家庭出生的美特以及性格桀骜叛逆的斯蒂芬妮。但是很可惜,这部短片最终没有能够赢得奥斯卡评委会的青睐。

2008年,导演重新以这部短片为基础增加了三个女孩家庭背景的交待以及圣诞前发生在三人身上的故事,将39分钟的短片延长到了85分钟的长片电影《你和我》(Dig og mig)。焦点散开来了,很显然弱化了原来短片中具有的沉重感,但是增加的内容在另一方面丰富了三个女孩个性的刻画,并且通过各人病前的生活和亲人们所感受的痛苦加深了电影的悲剧色彩。年轻生命的逐渐逝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在三个互相交错的故事之间慢慢将那股无法言喻的伤痛感染到观众身上。而电影中插叙手法的运用,将病房中苍白的现实和入院前女孩们与亲人一起生活的场景交织起来,让生者唏嘘不已。

萨拉对严父的顺从让她在知晓怀孕后选择了堕胎,同样坚强的她即使明白危险性很大但还是选择了手术。相对沉默寡言的她却是电影中最为精彩的人物。美特和家人一起生活时始终感觉到自己是父母以及健康的弟妹之间的局外人,敏感脆弱的她最终却选择在圣诞夜出走去体验一次自己真正的感情;而早与父母断绝联系的斯蒂芬妮看似桀骜不驯,在获悉病情后愤世嫉俗,背着男友偷情,最后试图撞车自尽。通过增加的几十分钟内容,我们了解了三个女孩更多的故事。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好事,因为对一个人了解越多,越会对他的死亡多些伤感,这是电影,也是人生。

3、新年夜前夕,为了阻止斯蒂芬妮自杀的企图,美特过于激动,结果在她父母赶到前去世;随后萨拉在手术中出现意外,成了一个植物人;当斯蒂芬妮悲伤得回到自己的房间,却发现了萨拉留给她的字条:“当一个人逝去,对这个世界来说总意味着点什么,不要说不去在乎这些。总有些人会被触动,总有些人会受到伤害,你也不例外,斯蒂芬妮。”斯蒂芬妮犹豫了许久,终于含泪拨通了多年没有用过的父母家里的电话号码,很快就接通了,似乎电话那端的父母随时都在准备着接这个电话一样……

在西方的宗教传统中,没有人有权利一个人孤独得死去!在生命结束时的心灵交会,不仅能抵消形单只影带来的恐惧,或许还能帮助给与我们一些希望。于是斯蒂芬妮在亲身经历了两位好友的离去之后终于决定将自己的病情告诉父母。很显然我们或许会在过于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忘记了一些人,但是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电话接通后即止的电影结局让那股悲戚感驻留在观众心中,难以释怀。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之死》。在那部小说中,伊凡临死前的孤寂感在亲人的隐瞒中被描写得真实生动。托尔斯泰的笔触宛如对死亡的感受是有生俱来的,一个人在生前是不应该对这种孤寂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的。不过在《你和我》这部电影中,导演克里斯蒂安•E•克里斯蒂安森也将镜头直接透视到了死亡的孤独感深处,让人在经历那三个年轻女孩生命悲剧的时候开始思考生命和亲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85分钟的长片比39分钟的短片更为成功。

4、电影中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电影的同名主题曲“你和我”(见页面右侧的音乐视频),演绎这首歌的是丹麦年轻女歌手娜塔莎娅•萨德(Natasja Saad,1974.10.31- 2007.06.24)。在制作这部电影时,娜塔莎娅已经在牙买加遭遇车祸不幸遇难,享年33岁,而那时正是她事业攀上巅峰的黄金时期。当电影开始时,英年早逝的她那略带磁性的声音在雷鬼强节奏的音乐中已经让不少人悲从中来:

“坐着,等着你,
你来了,坐下来,就在我的身边,
之间的一切开始消融,
时间飞纵即逝。

这似乎让一切失去意义,
似乎所有都已消失不见。

…………”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