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Life of Pi” (20th Century Fox) Ang Lee This image is made available here as part of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8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Nominations Announcement Press Kit. This image may only be used by legitimate members of the press.
欧弗斯(Max Ophuls)当年拍《劳拉·蒙特斯》(Lola Montès,1955)的时候,宽银幕这个规格还处在战国时代,彩色片倒是已经研发了一段时日——但是要按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当时还没出现,不过基于是欧弗斯第一次拍彩色片,也是第一次尝试宽银幕,他在影像的处理上,则有各种的想象。
访谈中他表示,当人们惊呼他的影片中用的是如此强烈且大胆的颜色,更不用说他刻意用绒布将镜头遮成标准比例(有时甚至更窄),他对人们的反应是惊讶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劳拉·蒙特斯》不但在票房上大大失利,在口碑上也惨遭滑铁卢,尽管有许多大导演慧眼背书也于事无补。时至今日,《劳拉·蒙特斯》已经可以算是在剧情商业片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部“实验电影”。
昨天(9/30)在台北举办了一场记者会,主要是李安来说明所谓“未来3D”——他极力撇清这个名号,因为在他看来,这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的——规格是怎么回事,以及他对这个新规格的思考。
记者会上透过他的说法,主张了两件事:其一是他对于120FPS/4K/3D这样的规格最主要着眼的地方是其“写真性”(李安用语),因而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2016)的拍摄过程中为求还原写实性,他要求全体演员都不得化妆上场;其二是他对于观看这种规格的观众也做出两点要求,首先是要改变自己的观影惯性,其次是必须要给这个规格一个机会,毕竟它是史无前例的尝试,在他之前并没有任何参照的经验,以及,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对此规格的第一点主张,也只是他初触此媒体时的想法,也许还容有改善之处,就像他自己说的,目前他尚且未能以此来拍摄“虚”的东西,亦即如歌舞片这类相对梦幻的类型电影,因而下一部片仍会是之前未能完成的拳击题材影片,且应该会持续钻研这个规格。
按第一点来说,这部片就算不说在影像上会令人大吃一惊,光是演出的方法上,对演员已有极大的考虑。
李安表示,如此高速的摄影机拍摄下的影像,“就像是看慢动作影像但速度却没有放慢”,因此,被拍摄到的影像,主要指人脸,一切细节是无所遁逃的。加上他要求不能化妆,便更考验演员了。他举例说,“如果一场戏要求你不好意思,你的皮肤得响应出你的不好意思,这是藏不住的”,亦即,这要求演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可以依赖化妆来处理泛红的双颊;因而演员得真真切切地进入到那个不好意思的情绪中。这点很重要,李安甚至表示最初想用这个格式的私心是“要把人脸拍得更清楚”。
关于第二点则是一个更大的工程:要求观众一改百年来的观影惯性,去除对电影那种因为权宜、因为经济因素而采用的24FPS本身带有的朦胧感的迷恋,他强调自己也是守护胶片的积极份子,出钱又出力,不过他也主张数码电影应该就是拍成3D,“因为它可以拍3D,只是3D可以拍深、拍浅……科技已经来到另一个媒体了,只是我们还在过去”。然而,他也说过受到卡梅隆(James Cameron)一段关于电影应该改成60FPS的影片启发,觉得卡梅隆的主张是正确的,尽管他只对了一半。
过去24FPS的时代,影像基本上很难捕捉动态,李安自己觉得60FPS也未能达到他的理想,最终才会不顾投资者的哀求,义无反顾地以这样的格式制作。一大段论述,无非一个重点:观众应要抛掉过去对电影影像的成规期待,而该真正步向数码影像的世界。
由于记者会上并没有相应规格的片花播放,仅只投影了一段约两分钟的官方预告片,无法以此来判断李安对于这未来3D的具体想法与落实,不过有两点确实响应了他对他的主张之忠诚性:我们看到许多林恩的胸上景镜头,还有几乎未加粉饰的背景色。
主持人强调预告片尽管不是用原规格播放,但也是比平常更高级的格式放映,李安也补充说,由于原始素材就是120FPS/4K/3D拍摄,所以即使降转规格,视频看起来也是优于一般视频的(确实,比我在油管上看高清预告还要清晰非常多)。但令人担忧的情况正是如此:影像过于锐利、颜色过于还原,从这还不及格的投影规格看起来,真的很像是在高清电视上看世界杯转播!
对我来说比较好奇的是,李安透露了这部片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之间的关联性,在于他再次强调了透过戏剧内容将观众拉入故事之中,走入故事中,是否意味着这回也同样要让林恩讲述两个故事呢?
看剧情简介貌似也准备让林恩大兵在授奖典礼上对过往、想象进行阐述,会不会再夹杂他随后返回战场的段落来把叙事搞得更复杂,也得等11月11日全球公映之后才能分晓;毕竟记者会上多数记者提出的还是跟演员更相关的八卦问题,或者对李安的各种溢美赞扬,未有人问到这类问题。
只是我想到的是IMAX影厅开演前的品牌视频强调它们的技术带来的抉择是“See a movie, or be part of it”,愿不愿意给李安的新规格一个机会,端看你想不想be part of i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