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ilm | 电影

浅释“场面调度”

雅克‧里维特

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刚过世的时候,一篇几年前便流传过的汉化文章又被重新挖了出来,那是《电影手册》与他的对谈,全文充满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薄,以致于我不太清楚,在这个时候将逝者过去的豪语广为流传究竟是要纪念他还是要批斗他。

总之,文中有一段关于曼凯维奇(Joseph L.Mankiewicz)的评论大抵是说,他所没有而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有的东西就叫“场面调度”。

言下之意,似乎在很早就写过关于场面调度文章(1950年代中期)的里维特,完全罔顾曼凯维奇在处理声画关系以及透过序列呈现各种闪回的手法,不把这些“镜头间”的考虑视作场面调度的一部份。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场面调度的原文“mise en scène”一词最初就是从剧场借来的,指的是“舞台上的安置 / 安装”,当然讲的就是在舞台上的演出。迷恋剧场(或更精准讲,迷恋“演出”)的里维特当然会把镜头内部的调度等同于场面调度,这也是为何,他那篇关于场面调度的论述,主要就是着眼于“新艺综合体”(一款常用的宽银幕格式)的流行,在画面加宽的前提下,自然是让场面调度有了更多的空间,那篇文章叫〈场面调度的时代来临了〉。

在我与一位一起在高中教学生阅读影像的影评同侪之间,也发生过类似的争议,肇因于我们对一部纪录片的教材之架构的规划产生了一些分歧。

根据标准化的需求,不论谈的是剧情片、动画片还是纪录片,原本都应该有一段关于场面调度的分析,让将来使用这份教材的老师们,可以遵从教材的指示与示范,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然而该份教材的撰写者来信表示纪录片不存在场面调度,而这位影评同侪也采这种说法。

然而,狭义解释当然都是这么看的,场面调度一般就与蒙太奇区分开来,作为电影的两大手段。既然纪录片基于现实素材,自然没有场面调度的介入。不过我们争论的这部纪录片本身却有很明显的作者介入,这部名为《删海经》(2013)的影片,讲的是台湾金门一个港口,不但在无效的环境评估下,破坏了生态,同时也因为政策的错误以及局势的改变,原本允诺居民可以带来商机的商港最终甚至没有建成(由于设计也出了问题),更遑论使用。被破坏的生态,使得一种名为“鲎”(hòu)的古生物(它已经存在超过两亿年了),面临从金门绝迹的命运。

《删海经》剧照

为纪录这个后丰港的变迁,这部其实大概花了三年时间陆续摄制素材的片,看起来却像是横跨了十数年之久。

换言之,导演来到后丰港之后基本上地貌早已变样,尽管有些工程还在进行中,然而,透过一方面可能是取景的策略,二方面,也可能在不同的海岸拍摄了部分的素材,以致于在叙述铺陈到后来的建设与改变之前,我们看到的依旧是还没开发的港口。光就这点便可以谈及导演的场面调度手法,更不说对于纪录片来说,就算不去安排人物走位等,那也还有对于素材的调度权力。然而,这位影评同侪则纠结于“场面”调度应该就是走位、摄影机运动等等,在画面内部的调度,因此才会产生歧见。

随后我想想,一来从剧场直接挪用的词本来就不可能完全适合电影,而爱森斯坦很早之前就用过“镜头调度”的说法,也许这个比较接近狭义的场面调度所想表达的意见;二来,我们也实在被中文翻译给害了,不由得就把这个名词给看窄了。这个“scène”在剧场中当然很集中指向舞台上,那个让戏赖以存在的空间。但是这个词来到电影中,基本上已经变成是一个较大的单位,虽说如何“分场”也一直存在争议,在处理像好莱坞商业片,或者像小津安二郎那种有明确给一场戏界定始末的片来说,问题都不大(虽然偶尔还是有争议),但是遇到比如像是雷乃或者爱森斯坦这类大量依赖剪接的导演,有时候甚至两个极短的镜头组合到一起,也许就已经意味着一段时间的度过,就算这两个镜头各自维持不到5秒钟,你可能都得把它们算成两场戏(《莫里埃尔》Muriel ou Le temps d’un retour,1963)。于是分场在这样的导演片中就相对难处理些。

《莫里埃尔》剧照

可是排除这些片,“场”本来就包含了很多镜头,甚至也可能包含几个不同但可能是比邻的空间,所以要是按行动的连续性来分场的话,有可能将不同空间连成一场戏。因而,在电影中,讲到场面调度,按理说应该就不局限在一个画面或一个舞台中。这也是为何当我们在看里维特的影片时,总是得陪着他透过连续不断的镜头与演员们在画面内的表演,去捕捉那些情绪的缓慢生成与转变,这也就能说明为何他的影片都需要那么长的篇幅;相对地,我们倒很少看到他去处理像雷乃那样对待画面与画面、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各种可能性。不过,讽刺的是,最初雷乃凭借着《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莫里埃尔》在影坛建立起大师地位的时候,里维特算是《电影手册》众影评 / 导演中,最为推崇雷乃的人。

这点无疑让我想到,既然“场面调度”这样的中文容易产生误导,并且在望文生义的时候产生了局限,那不妨像我们在翻译“蒙太奇”这个词一样,保留音译就好,这么一来,就比较不会有望文生义的危险;虽说人们现在依旧把蒙太奇窄化为“剪接”,毕竟许多电影在演职员表上也是这么对待这个词的。

也许只有学界才会费心去分辨这些词的真正含意,就像film、movie、cinema、moving picture这几个词之间细微的差异,会让我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格外谨慎。

事实上,广义的蒙太奇在定义上几乎可以说跟场面调度是相同的,因为我们光想,一个画面里头的各种材料,不也是通过蒙太奇把它们拼到一起去的吗?“蒙太奇”这个音译用得好,先是把观众给蒙了一顿,然后产生了太神奇的效果;相同地,场面调度就应该也音译,可以考虑译成“迷松现”:先把观众给迷惑了,进而观众放松了,然后再呈现或再现调度过的影像到观众面前使其信以为现实。

而蒙太奇和迷松现这两个词该如何搭配呢?蒙太奇把材料带到了一个场面中,而迷松现则是处理这些材料如何就位的工作。

肥内

台湾著名影评人

Share
Published by
肥内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