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Column | 专栏

《她》:中年女性的十面埋伏与自我救赎

导演保罗·范霍文和伊莎贝尔·于佩尔在拍摄现场|©️窗外年华影视

————注:本文含部分剧透————

“更年期是女性在性别世界里所经历的最后一次创伤体验,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无法修复的自恋受损。”这段源自1924年的精神分析观点也许概括了米歇尔在影片中所经历的所有挫败与丧失。在电影中,米歇尔是一家电子游戏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离异单身,风韵犹存,独居于豪宅,在影片开场经历了蒙面男子的入室强奸。面对暴行她没有报警:米歇尔的父亲是历史上著名的连环变态杀人狂,米歇尔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经历着社会公众的羞辱与意识侵犯,因而她不希望让警察或记者再介入自己的生活中,转而选择自己找出施暴者。

在“破案”过程中,米歇尔的生活也在影片中逐渐铺陈开来,各种重要关系以笑中带泪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儿子带回家了她不怎么喜欢的女朋友并同居生娃;前夫找了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友愈加反衬她的形单影只;年迈母亲执意要与小鲜肉男友结婚;父亲申请假释失败暴毙狱中;公司新生代员工公然挑衅制作传播色情视频骚扰她;与闺蜜探索同性之爱同时还与闺蜜老公发展地下情;勾引偷窥邻居男主人却惊觉原来他是蒙面强奸犯——中年生活对米歇尔而言简直是一场十面埋伏。

米歇尔被强奸后短暂失神|©️窗外年华影视

“更年期”在女性主义语境里是个有点尴尬的存在,人们一边谈论着中年女性应该如何挣脱年龄的桎梏活出自己,一边却忽视着更年期这个身心过渡状态对女性而言意味着什么。如同在《她》(Elle,2016)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米歇尔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和她的各种“战斗”,然而“血”、“经期”这些符号不经意的多次出现却也提醒着我们面对一位中年女性的各种“丧失”。

影片开场米歇尔被强暴后出现了阴道流血的镜头,而后她坐在溢满泡泡的浴缸里,掬起一坨带着鲜血的泡沫,这些画面隐喻了一个中年女性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很快她会面临绝经,而绝经意味着女性的子宫内再也无法生产出卵子,进而无法再生育。无论意识层面是否想要孩子或享受养育后代的感觉,绝经意味着女性的专属职能仿佛被岁月所“阉割”了。

女性另一个与月经有关的发展阶段是青春期,而青春期与更年期之间又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时期女性体内荷尔蒙都会发生剧烈变化,情绪会随之波动,皮肤潮红,体重增加,乳房臀部尺寸形状发生变化,梦境变多。这两个阶段不仅是对某个发展时间段的命名,也都被赋予了“症状”的含义。然而,初潮所带来的性幻想更多是指向即将成熟的生育能力,而绝经所激发的潜意识则指向失去生育机能。

米歇尔现实中面对的的十面埋伏混合着潜意识中的“阉割焦虑”,谱出了这个特殊人生阶段的“丧失协奏曲”:与组建小家庭的儿子在精神上彻底决裂分离(虽然片尾这段关系某种程度上整合到了一个更为平衡的位置)、对前夫现任女友的嫉妒与攻击、对母亲的拒绝与愤怒、对父亲的惩罚与恨意、对事业的彷徨与无奈、对各种不伦恋的向往与纠结……米歇尔过去的行为模式以及理想自我面对这些人生阶段的特定外界冲突已不再奏效,自恋受损的感觉迫使她无意识行使更强烈的控制权:情感操纵儿子、陷害前夫新欢、羞辱母亲、意念中弑父、工作中强势硬朗、试图占有身边女性所爱、即使面对严重暴力侵犯都要自己抓出元凶。

影片结尾米歇尔亲生儿子杀死强奸犯的场景仿佛也隐喻着两代人之间的一种和解:在那一刻斗志永远昂扬的米歇尔是处在一个被保护的位置上的,而只有当一个女人能够允许他人给予自己关爱与照顾时,她才有可能获得真正亲密的关系,那个结局仿佛突破了米歇尔母亲对她的一句“咒语”:永远不要把你自己交出去

影片中米歇尔作为一个强奸案受害者的反应是非典型的,然而她的冷静克制并非偶然。在她过去的人生中,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父亲的存在让她习惯了用隔离的情感状态示人,强奸这个事件所带来的暴力入侵感与羞耻感对米歇尔而言并非是陌生的,某种程度上社会舆论在她的成长中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即使父亲死后也依旧有人在墓碑上喷涂辱骂字眼。在米歇尔能发挥女性魅力和权力享受到欢愉之前,她的意志是被社会舆论所“强奸”着的。

米歇尔的情欲不可避免蒙上了施受虐的色彩,如同她和生命中各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中带有强烈的施虐性:父亲与母亲的死在米歇尔的幻想中都是被自己的语言或意志所杀,然而恨亦是一种高浓度的情感,深入骨髓的恨背后往往是无法言说的爱;在与自己闺蜜的关系中,米歇尔一边通过与闺蜜老公上床并主动告知闺蜜来完成施虐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又会与闺蜜探索同性鱼水之欢,并且在影片末尾处与她互相谅解携手走向更远方的道路;甚至在发现下属用自己头像制作淫秽视频时,她也用唤起羞耻感的施虐方式给予了还击。

纵观米歇尔的这些关系模式,不难理解为何她对于施暴者的行为既愤恨又迷恋,某种程度上还认同了这种高度施受虐的情欲并在暴徒家的地下室主动参与被强奸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了高潮(全片中唯一一次性高潮)。然而米歇尔也最终意识到了这种情欲关系的本质是变态的,她想要摆脱这种通过施受虐获得快感的模式。在她父亲去世后探监回来路上,米歇尔出了车祸,情急之下求助强奸者前来救助,仿佛是为了在施受虐的关系以外寻求发展亲密感的可能性。然而最终强奸者在另一次施暴中死于棍棒之下,那一刻我会联想强奸者是米歇尔所熟悉的一个父性客体,他的死去也让米歇尔最终能与某部分过去的自己道别。

剧照:她冷静得回到办公室继续她的工作|©️窗外年华影视

米歇尔的控制欲和施受虐幻想也充分体现在她的职业选择上,影片中信息透露她曾是一名出版人,只是在近两年才选择进入电子游戏开发行业。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与女性性征的退化,米歇尔也在通过“孕育”新事物来升华自己内心的丧失感。电子游戏开发节能让她满足掌控感(不仅操控游戏开发过程本身,游戏也是一个可以用来操控大规模群体的产品),并通过人物角色设定实现各种幻想。游戏公司开发的产品最终实现了成功发行,这种自我成就感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是顺利完成人生阶段过渡的必要养分。

除了职业上的自我实现与升华之外,影片也以隐喻的方式探讨了宗教对于米歇尔的意义:父亲因宗教而杀人,宗教本身对米歇尔而言是唤起许多不快记忆的概念;而她觊觎的男邻居又恰好有一位漂亮且虔诚信仰宗教的妻子,男邻居却无法对自己的妻子产生情欲,转而从米歇尔处通过暴力侵犯获得快感。米歇尔对待性的态度看似是反宗教和开放的,这部分某种程度上高度认同了她母亲的情欲价值观,但实则母女俩到头来都沦为了一个施受虐欲望下的符号:米歇尔是一个离经叛道勾起暴徒性欲的符号;而她母亲则被视作为“连环杀手的女人”,成为了一个满足报复与猎奇欲望的符号。符号化背后是对人性的抹杀,米歇尔最终还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拒绝配合成为那样一个符号而完成了自我救赎。

《她》看似在歌颂米歇尔的不拘一格自我解放,但实质是一部为中年女性主义者们预备的哀悼电影,米歇尔的故事放大的是许多女性在那个年龄阶段会遭遇的困境,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面对丧失与冲突都能够升华出一段全新的人生。米歇尔究竟有没有在心灵层面突破自己?这是留给观众的问号,但至少我们见证了一个中年女性的张力与叛逆,从这个意义而言,更年期与青春期真是人生重大转变阶段的一体两面呢。


主要参考文献
[1]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19:1-27, Climacterium: A Developmental Phase,by Therese Benedek, M.D. (1950)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44S:351- 369, A Revised Psychoanalytic View Of Menopause, by Sandra Bemesderfer. (1996)
[3]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6:27-34, The Rape Victim: Psychological Patterns of Response, by Martin Symonds, M.D. (1976)

严艺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高级组成员,中德精神分析学院在读。电影爱好者,现居上海。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