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譯】《林肯律師》:尾車而至(作者:Roger Ebert)

The Lincoln Lawyer (2010)

我喜欢那些讲述机智聪明的家伙与罪犯交锋中每每化险为夷的故事,我也喜欢法庭戏和古董车,因此《林肯律师》(The Lincoln Lawyer)这部包含了这三种元素的电影就深得我心。而且和主演马修.麦克康纳利(Matthew McConaughey)搭戏的是一批非常优秀的演员,不像这年头很多惊险大片里尽是特效打造的孤胆英雄,这部电影里的角色起码有确切的对白,经历了《洛杉矶之战》(Battle: Los Angeles)这种片之后能看到这样一部片子也算是一大慰藉了。

先来说说那辆豪华的林肯古董车。麦克康纳利饰演的Mick Haller律师就常常在后座上办公。很明显他没有司机,结果因醉酒开车而被抓,电影里他喝了那么多酒,竟然还记得住车停在了哪儿,简直不可思议。后来他有了个司机(劳伦斯.曼森 Lawrence Manson饰),接送他来往于委托人之间,那些人大多是洛杉矶的毒贩、妓女、收赃人等社会底层人物。Mick的特长就是帮人脱罪,有时还完全没有法律漏洞。

除非是时代戏,几十年来电影里的男主角往往青睐新款座驾。汽车制造商也常常付钱植入广告,比如福特野马、法拉利GTO、道奇chargers之类的。但近些年来,不少动作惊险片男主角开始改驾经典车型,或是悍马之类的奇特车型。原因很明显——现代跑车造型大同小异,缺乏气势。你能想象詹姆斯邦德开丰田凯美瑞么?我开的福特Fusion有些年头了,但Mick Haller要是在它后座上办公就太滑稽了。如今电影里唯一出镜的新款就只剩各种块头巨大、车窗漆黑的黑色越野轿车了,通常成群出现,负责尾随跟踪。

话说回来,身为辩护律师,Mick谙熟帮派,凡事谨慎,也生财有道。他人脉广博,有个飞车族可以随时出现为他效力。一天有位担保人(约翰.雷吉扎莫 John Leguizamo饰)带来一位不寻常的高级客户Louis Roulet(瑞恩.菲利普 Ryan Phillippe饰)——一个家住比弗利山的有钱公子,被控殴打女人。Louis衣衫整洁、目光犀利,并坚称不惜闹上法庭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Mick察觉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我也意识到了。要是Roulet委托金数目可观,并且确实清白无辜,为什么他会雇一个在自驾车后座办公的律师呢?犯罪片我可看的不少,Raymond Chandler①和Ross Macdonald②的作品我也拜读过——就算Mick还没意识到,我也明白他显然被人利用了。

细节还是不剧透了。犯罪片的细节大同小异,最大的看点还是精练的男主角,麦克康纳利在本片中就表现出色;犯罪片还需要一位抢戏的女角,玛丽莎.托梅(Marisa Tomei)就扮演了这样一位出挑的女角,她是Mick的前妻,也是他的法庭对手,而两人还维持着朋友关系。当托梅在电影中出现时,宛如女王莅临,我只想起身行礼。我知道为什么Lady Gaga想让她在自传片中扮演自己了,并不是因为她们酷似姐妹,而是因为每个女人和多数男人都希望能拥有托梅的动人微笑。

片中还有一些其他角色,如控方律师(乔斯.卢卡斯 Josh Lucas饰)、达成认罪协商而入狱的前客户(迈克尔.佩纳Michael Pena饰)、认为Mick奸诈的警察(布莱恩.克兰斯顿 Bryan Cranston饰)以及最有价值的角色,Mick的私家侦探(威廉.梅西William H Macy饰)。私家侦探一角戏份不多,但梅西演得相当出彩,他演出了与Mick之间一种奇怪的熟悉感,无需过多铺垫便让人明白两人其实早已相识,这一细节值得留意。

最后的结局差强人意。远非高明,不乏漏洞,飞车族二度出场的设置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是“神兵天降”,正验证了电影中“看似无关紧要的角色最后却发挥重要作用”这条不变法则,又将眼下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联系起来。最后的真相让我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坦白说,就这样下结论实在太武断了。很多犯罪故事中的桥段都已为人熟知,此片尝试在情节上有所突破,但也只成功了一半。话虽如此,但就其本身来说,《林肯律师》实属制作精良、演技出彩的娱乐佳作。

譯註:
①雷蒙•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是一名推理小说作家。其写作风格和看法对现代推理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在过去60年间为相当多的同行所采用。其小说主角菲力普•马罗,成为传统冷硬派私家侦探的典型。

②罗斯•麦唐诺(Ross Macdonald,本名为Kenneth Millar,1915年12月13日-1983年7月11日)是一位美国作家,主要的作品以冷硬派的犯罪小说为主。

|翻译:IvanHsiao / 校对:小双 @迷影翻译

Roger Ebert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影评人,从196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 Sun-Times)担任影评人直至去世。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凭借电影评论而赢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他创办的同名影评网站在他身后被很多影评人坚持运营,现在依旧是最受影迷欢迎的评论网站。

View Comments

  • 撒花?何意?呵呵,辛苦你們了……
    Roger Ebert的文章開始系列刊出,值得期待啊……

  • 大叔原來這麼凹凸。。撒花就是慶祝的意思啊~~~這也不是什麽新鮮詞了。。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