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很难不被他电影中那道静止的影像美学所疑惑过。常有人无法理解他电影里的演员们就是那套班底,二十多年来的剧情长片或短片与剧场表演都是李康生,李康生是他电影里的不变脸谱。蔡明亮说:「我觉得我可以从他的脸讲出很多故事。」去年在金马奖第五十届,如此具有意义的一届,李康生总算以《郊游》夺下蔡明亮认为最重要的最佳男主角。 「对他来说这奖晚了,很多人只认为他们(演员)是我电影里表演的工具,但其实不是,没有那样的默契与信任,他们演不来我的电影的。」
许多年前,蔡明亮受罗浮宫之邀,拍了《脸》。蔡明亮就一直有想法希望在美术馆也能放他的电影,让他的电影跟展场能够合体,呈现更多层次风貌。直到跟台北市国立教育大学的美术馆合作了「郊游」(照片参考请点击)
为了让这个展能有更多年轻学子参与,蔡明亮还亲自点名要求高中生与大学生担任导览员,学校还为此培训教育,带领这些小小种子认识更多电影美学与蔡明亮导演的系列作品。足见这次展览的特殊性与一种私房电影导览的氛围。蔡明亮总笑说:「不看我电影的人就是不看,所以我们要从这些孩子更年轻的时候扎根。」
这天,顶着初夜晚风,蔡明亮来到展场随机跟大家聊天,做为认识他十多年的笔者而言,听到《郊游》不但成了台北的展场主题,近期也到了北美映演。笔者应迷影网Cinephilia.net之约与导演开始了这场夏夜对话。
问:《郊游》在北美上映了,过去导演作品在海外上映会特别做些什么宣传吗?
答:其实我电影在海外上映机会很多,虽然映演规模不大。但比如说像日本都会特别推出新的海报等主题,甚至还会安排有趣的宣传活动。如这次《郊游》在日本上片特别请奈良美智看,再做访谈。甚至连过去黑泽明大师的场记来看,还用不同的画家风格设计海报,对我来说是很有趣的感觉。而且中南美洲买我电影放映的机会很多。
问:实在挺难想像中南美洲国家的人看导演电影,总觉得那是动作片的天下。
答:可能跟中南美洲许多导演擅长用魔幻写实风格有关吧? (笑)
问:导演的「美术馆」计画已经很多年了,这次总算执行成功,说说你还有什么疯狂的想法吧?
答:这整个展览会希望不是只有看热闹,更要给人看门道。所以我们在这个美术馆播放《郊游》还会配合很多深夜讲堂。我觉得很好,这个展览或是这部片就是想要打破很多迷思。让创作跟空间结合,我一直很坚持必须某些电影维持「手工业」的质感。否则当代的电影都太类型化了。就好比这个展场中有很多块银幕同时放映《郊游》的不同段落,其中有张银幕还是我用纸揉的。所以你会看到一个李康生的脸上充满了皱痕,这才有味道。不过更有味道的是那整张银幕都是我做的呀!
此外,我还想安排通宵场。可能某几天的周末会请歌手与舞者到美术馆共襄盛举。现在都还在思考(可参考本网页会有最新消息)。
问:导演多年来的作品都是同一批班底,比如说开场的杨贵媚似乎是剧中这个家庭的妈妈,但之后却没出现了。杨也只有这场戏而已,接下来变成陆弈静饰演的卖场管理人员比较像母亲的照顾角色,但陈湘琪也来了,她仿佛才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翁。她静静地跟着李康生的家庭,如幽魂般地现身、离去。导演在这三个女演员身上是否赋予的意义可否谈论一下?
答:其实贵媚那场戏反而是最后才拍的,原本是放电影的结尾。不过后来在剪接时,我想要创造一个更断裂的电影语法。你会开始怀疑,是妈妈离去?还是小孩离去?
我想打散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但其实最主要的根本是因为我拍《郊游》的时候身体很不好,我也很怕这可能会是我最后一次拍长片了,所以想把过去合作过的演员都找来。但我知道这么安排三个女演员去传达一个「母亲群像」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在剪接上就打断结构。让这三个女演员没有衔接的感觉。
我更想说的是,当谈论一部电影的时候,是从谁的观点叙事?从某位角色,还是,如果我把主体放成,这是一个房子对这些人的记忆,或是很多人的记忆?我重申一次,是记忆。不是回忆。因为记忆处理的时候,故事里很多背景是失焦不清楚的,这也反应到《郊游》这部片必需有的质地。
你今天看到电影里很多背景都是浑然天成的美术设计。我常说最棒的美术是时间跟运气。 《郊游》里那场在浴室拍的戏,整个墙面有种灰暗华丽、壁癌等。当初协助堪景的人就说这边因为曾经发生过大火,所以不希望被拍。但我一听到发生过火灾我就更想看。因为壁纸整个纹路被火烧过之后的质地很难形容,彻底呈现了我电影中需要的氛围。
问:整部片有太多地方都是不可思议的场景,就好比结尾那个在残破建筑物里的那幅巨大墙面画作,那幅画的存在就是无法理解的超现实存在。 (因为该画作并非本片美术组去做的,是真的刚好就在那边)
答:是呀,那是一个行动艺术家高俊宏的作品。那个废墟里的画,就是当年艺术家画的是台湾某处景致。有趣的是,其实这是一百年前一位摄影师汤姆生在拍摄中国之余顺势绕到台湾拍摄,如今欧美还有人重制他的作品。而且这场结尾的戏让李康生与陈湘琪在那画作前驻足许久,我什至没有给他们指令,让他们静静地看着那幅画。两人看着看着,湘琪就流泪了,最后李康生也自己靠过去。这两人之间的默契也感动了我。这种与演员之间已经达成一种无须言语也能表演出超越导演想像的能力。我在当下是很激动的。
这部片有大量的特写,我觉得大银幕本质就是为了拍特写而存在的。电影的发生,是为了特写。而且过去我拍的片也没有像《郊游》用了大量特写,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李康生之前拍《河流》时因为受伤,使得他不太能够让我拍靠近脖子的镜位,他会不自觉地歪一边。所以我隔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这么近拍过小康,如今时机到了,他也刚好来到一个能够拍摄的状态,全部组合起来就成了这样的作品。我自己也很满意《郊游》。
问:这部片对导演来说我相信很重要,因为确实是在一个没预期可以这样完成的作品,加上你当时也表示体力不好,把这片当最后一部片在拍。但这片怎后制作了这么久?
答:这片剪接了快五个月。我也一直在想怎么剪,最后会是一个我满意的作品。我当然希望看这部片的人需要一些过程,才能走进来接受这样的故事。你能用什么样更厉害的方式?但因为人生不过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在追究生命。每次我在做电影时都会思考这事。
我喜欢一些稍微怪的片。
像侯麦呀,你看他电影里面一直都在讲话。 《绿光》里的女人这么爱讲话,整部戏的韵味很长,为何?导演舍弃了一些结构,他没有那么剧情,很真实,而且电影里面没有性,女主角又不漂亮,男主角也不帅。但就是好看。我想要丢掉电影的训练,让一个都没有话要讲的人,他既不会也不懂更不想表达,这样的人,不激情,缺乏速度,就像他如何把那场跟高丽菜对戏的情节。我也只跟他说:「你把这颗高丽菜弄死再吃掉它。」没了,我就这样说。我还猜说可能要拍两次,没想到李康生一次就演到那种能量,我觉得你不能再叫他演一次。这就像是训练了二十年来,不要想演技,最后抛开很多训练,就能成就这样的火花。这是一种相当有安全感之间才有办法表现出来的成果,我也很感动李康生真的做到了。得这个奖真的是一件好事。他有时还会笑说他都想去演别人的喜剧但都没机会。
问:所以你看他在金马奖颁奖典礼时这么幽默!
答:对呀,小康真的私下很会搞笑的。
【后记】与导演认识十来,他总是一派禅意布道者的气场,没有架子,极度亲切地谈论他作品里的一切想法。给访问者高度安全感,从不会觉得这位电影大师有着高远距离而深不可测。说完之后他又去关心了美术馆今天展场卖出多少张票,这位大师也是个预言家,因为都会推测今天应该卖几张,听到他发现卖出与他预期有落差时,我总在旁说:「导演,你已经很厉害啦,你预测的误差只有个位数诶。」看来导演老是说他拍片给演员很多自由,但其实导演很清楚自己内心要的是什么,就连每天参观展览的人次,他也都能神算出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