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长城:诞生与失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 本文有部分剧透。

《长城》海报 | 来自网络

在我看来,《长城》的成片效果不好,在一个如张艺谋一般成熟的导演手中出现这样的作品——即,除了保证基本的剧作结构完整外,故事细节和人物完整几乎无从谈起,这种错误似乎更让观众不能接受。

作品的主创团队几乎一水儿的好莱坞班底,挂名的五位编剧全部是美国人(其中马克斯·布鲁克斯(Max Brooks)还是《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2013 的联合编剧之一,似乎窥见《长城》中“饕餮群攻”的品味来源),所以故事看起来非常“美式大片”,且占绝对数量的中国人,所有角色都呈现扁平和脸谱化,似乎就没那么难以理解。

笔者觉得此处有趣的是,在白种人占优势的好莱坞电影中,少数人种、我们尤其觉得黄种人总是很扁平化;但换到了黄种人占数量优势的本片,几乎所有黄种人(包括所有主角和契丹人)仍然很扁平,不知道这是因为:故事主角仍然是白人?精神内核的西化?剧本情节设定的不本土?抑或后期剪掉太多人物旁枝故事所致?大概都有一些)。

但讨论主创背景之于成片效果而言,就如同景甜饰演的女将军林梅这一角色对故事完整性的伤害,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一点容后讨论。

1. 别有仪式感的“张式魔幻”

首先,我并不认为《长城》是“烂”片,这一个字不能以偏概全到不见本片的其他有水准之处。论故事创意,以长城抵御异兽侵略,有国(虽然无家)、有英雄,立意已起;在这个框架下,只要填入合理的情节和人物,即使没有创意,也不会是一部难看的电影,何况片中的视效水准在“国产片”的范畴内,是绝对的加分项。

《钟馗伏魔:雪妖魔灵》(2015)中魔界山臊一角,这是笔者去年看到最扯的大制作国产魔幻,创作者连最基础的神、仙、人、妖、魔、鬼、怪这种生灵的区别都没搞懂,且特效形象如各位所见,设计风格和中国审美没有一星半点关系。| 来自网络

《长城》中的怪物原型选择了饕餮,这个做法在国产魔幻类型片摸索期,我觉得是很聪明的选择。饕餮是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四大凶兽之一,《山海经·北山经》中描述其——“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我们在电影中见到的“饕餮”,样貌及群体动因基本尊重这一描述:羊身、虎齿、人爪,眼睛在腋下位置,且是被攻击的软肋。这种有根可循的改编,比起外型不知从哪而来的嫁接甚至抄袭,更接近“中国魔幻”的定义。当然,这个合理性只是一个前提,选择与否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长城》作品中的“饕餮”形象,尽管仍充满了动画感,但角色但形象和性格有来源可依。| 来自网络

其次是视觉效果,片中无论是饕餮的形象和动作设计,长城外的边塞荒漠,战争场面中的武器、兵器、铠甲等,都算得上精良。或许有人并不喜欢张艺谋把东西方不同的美学风格拼凑在一起,比如夜晚长城内外景的“城堡质地”,怪兽造型的卡通感(笔者真心认为西方电影人无法理解中式怪兽(其实怪和兽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是两种生灵)的粗粝和通灵),这些明显很西式。

以上两张均为《长城》剧照,但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美学风格范畴。| 来自网络

但与此同时,他努力把秦腔唱段融进去(也确实算得上动人),击鼓、燃放孔明灯、雾中作战,在这几个片段里,能感觉导演在一众西方主创中,力图融入中式美学所做的尝试。加上他一贯明艳的多色彩偏好,至少让《长城》的标识很鲜明。

甚至,片中恢宏(但无用)的布兵走位,因为他的多种色块(赤黄绿蓝紫黑)的分布,都不是让人生恶的,反而具备了一些仪式感(跟一般国产大片的形式感,有微妙且高阶一点的区别)。

《长城》剧照,这种色块划分画面,其实并不令人生厌。| 来自网络

以上是笔者认为《长城》不足以称之为“烂片”的尝试。接下来,是其剧作最大的失败——林将军这条角色线在篇幅上的占比超重,且这一角色被负载了太多功能,拖垮了整个故事。

2. 被压缩的群像空间

首先我们都知道,在有限的篇幅里,每一帧画面都意味着有取、且必有舍。《长城》时长104分钟,在魔幻、战争这类电影里,算不得长(这类电影的精彩之处就是庞杂的人物线和宏大的主题,这些都必然需要时间去打造);这就意味着,《长城》需要在更紧凑的时间里,交代很多事。

电影中的第一场战争戏,在开场10分钟处,而这之前,除了马特·达蒙(Matt Damon)饰演的雇佣军一方,所有的主要角色均已出场——共有五个将军、一个军师(还有一个士兵彭勇(鹿晗 饰))。

六人依次排开的场面共有三场(如果笔者没漏计的话),但作为主要角色之一,黄轩饰演的鹿军将领邓将军,竟然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而笔者第一次观看后在片尾主演之列赫然看到陈学冬的名字,却恍然想不起他的角色,也是二度观看才找到那个只有一句“来者何人?”且同样草草被吃掉的人物(御林军官)。

《长城》剧照 | 来自网络

军营里的所有人物之间,没有个人生命的成长,同生共死的兄弟()情,没有人道主义关怀和人性/社会反思(“贪婪”这个罪宗在电影中,并没有脉络呈现,只是借刘德华饰演的军师一角口头交代一句),那么这些人物都在干嘛呢?他们全部沦为了背景板……

既然有“角色”,就有所谓的角色功能和特征,但《长城》从剧作结构来说,所有角色都无来因、无去所。既没有刻画其中任何一人的角色特征,且个人结局都收场潦草,缺乏完整的脉络。

比如陈将军(林更新 饰)的下场是从热气球被饕餮叼下来,死的时候连个特写都没有(亏他还是所有将军里台词和镜头最多的);更遑论吴将军(彭于晏 饰)和邓将军了,主帅去打仗,二人直接没有交代地留在了毫无守国价值的长城上。

这些角色没性格、没故事,甚至没什么台词,自然也不占电影时间,那么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呢?大概无论看过,或听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答案。是的,时间花在了景甜饰演的林将军一角。

《长城》剧照,景甜饰演的林梅将军。| 来自网络

3. 没有目标的主角

有许多“孤胆英雄”或“个人成长史”一样,以单个角色挑大梁的作品(往最近了说,比如《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2016),能以一个(孤独的)角色变化穿起一条完整的故事脉络,可这一“完成任务的始终性”,显然被《长城》模糊了,因为片中如果有一个角色能被赋予这种使命,那一定是从欧洲远来中国的雇佣军威廉,而不是在军中倍受爱戴的林将军——一个从头到尾喧宾夺主的二号角色。

同样的,我们以并不非常恰当却相当“好莱坞”的《血战钢锯岭》中几个角色为例,来看下角色功能。

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 Andrew Garfield 饰),男主角,性格温顺但很倔强。整个故事,就是从他建立“不杀人”这条信念,中途受到挑战(1. 同伙的阻挠、嘲笑;2. 亲情/爱情的不理解;3. 外界环境的生死挑战),最后坚守这个信念,且被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

《血战钢锯岭》剧照 | 来自网络

与他完成整个使命相关的人物有:1. 哥哥:让道斯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暴力的后果;2. 父亲:战争的受创者,暴力和家庭权力的持有者,既让他有了对战争的初步印象,又加深了对暴力的抵制情绪;3. 爱人多萝西:给予爱情,传递信仰和信念,让道斯的形象更完整,且他“虚无”的坚持从情感角度出发,更具有说服力;4. 战友(态度不同,但同样有对道斯从不理解到赞许,到依靠的转变):这些角色是道斯在战场上坚持孤军奋战的最大动因。

从《钢锯岭》也可见,主角的使命是完成任务,而关联性角色是促使主人公开始、及完成使命的主要因素——每个角色所持有的态度、情感、角度有限,因而其作用也就有限,但正因为有限,所以显得合理和真实。

但《长城》中,除了同伴托瓦尔(佩德罗·帕斯卡 Pedro Pascal 饰)外,只有林将军一人与主角威廉互动(彭勇的角色更多的是威廉对他的影响,而非反向),而他的使命是模糊不清的。

《长城》剧照,马特·达蒙饰演的雇佣军威廉。这一角色原本是承载剧作任务最合理的角色设定,但最后这个任务,却让林将军截胡了。| 来自网络

如果说威廉的角色目标,是从唯利是图的雇佣军,到找到更高人生信仰——“信任”的孤胆英雄;抑或超越肤色差异,获得拯救人类的使命感的话,那么这种转变太过一蹴而就。

既没有战争给他的触动,也没有与当地人员互动的情感脉络,观众根本找不到转变理由;还不如说他是因为零星的好感,为了帮助林将军成就功绩而奋战到最后。

4. 蹭戏份的林将军

那么或许,我们能以同样的方式,来对照《长城》中占用大量篇幅的林将军。

首先,如前所述,她在军营倍受拥戴和爱护,不存在所谓“孤胆”、“蜕变”一说。她是一个保家爱国的将领,这是她唯一的行为动力和信念,而这一点几乎从未受到挑战(无论是如父一般的邵殿帅(张涵予 饰)为救自己去世,还是见到满庭的昏君弄臣),她对此都坚定不移、从一而终。严格来说,她既没有战友情,也没有反对者,只有无尽的拥戴。

片中与她有、且仅有关联的是两个角色:邵殿帅和威廉。前者可看作“父亲”以及爱国信念的来源(尽管片中表现两人情谊的只有一句“我教过你很多东西……”),这个角色最主要的作用是拯救林将军(虽然此牺牲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触动)以及将帅位传给她,也就是更明显的将与主角威廉互动的机会,留给了她。

《长城》剧照,图左为张涵予饰演的邵殿帅一角;除了救林将军和传位,这个角色对剧作没有任何推动力。| 来自网络

第二个关联性角色为威廉,因为他是主角,以好莱坞的故事套路,必然是主角中心制;因而,他的镜头配额一定是有保障的。

为了使林将军一角与之有更多的关系(因为故事线在威廉身上),前者就被赋予了大量的角色功能,以合理地围绕主角。

比如:翻译(因为语言环境,她顺理成章的和主角被绑在了一起)、爱情(因为是唯一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所以担当起羸弱的感情脉络)、主帅(掌握威廉生死,这个权力微妙地使两人产生分歧和共同利益)。

《长城》剧照 | 来自网络

大量的互动在两人之间展开,而林将军显然才是站在关系网中间,能与所有人产生关联的角色,威廉离开她,根本实现不了与他人互动的功能。

至此,一条主次不明的人物线,从整个故事中被挑出,在和主角“蹭关系”的目的下,霸占了整个故事。甚至连一开场就表现出射箭神力的威廉,最后杀死兽王的使命都被(从未表现出战斗力强的)林将军抢了,而前者,只是顺手扔了块磁石,不明所以地结束了战争。

从《长城》的成片效果来看,也会让人产生疑惑:到底是林将军的脉络毁了整部电影,还是电影里原本就有“男性林立中的女性突围”,所以需要这个喧宾夺主的女性人物,但演员演砸了而已。但是,因为女性在片中实在是个毫无“性征”可言,也无从谈起性别差异,所以,大概不是电影需要角色,而真的是角色需要电影吧。

就此,《长城》诞生与失败,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高佳佳

笔名石头姐,艺术硕士,对电影和文字不那么热爱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天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周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