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魏德圣眼中的甜蜜台北

「本文转自于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www.twreporter.org)」

导演魏德圣 | ©報導者

在清朗的冬日傍晚,约访正在为《52赫兹我爱你》(英文片名:52Hz, I Love You)如火如荼宣传的魏德圣导演,魏导虽然感冒但仍接受采访,整天媒体通告马不停蹄,晚上还有特映会映后与影迷互动的宣传行程。做完访问,我跟着魏导一起到戏院,已看过不知几遍的他,一如往常提早到戏院,并且走进影厅,躲在黑幕后悄悄地观察观众的临场反应。只见黑暗中导演目光炯炯有神,站在最后一排观众的后方,看见观众在他安排好的笑点上大笑,他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电影放映完,他在散场处与热情的观众合影留念,我看到魏导就像是喜宴上的新郎不断地微笑、合照,再亲切地和观众握手,最后不忘提醒:“看完喜欢的话,记得帮我们上脸书打卡或传LINE,推荐亲朋好友。”这就是魏导宣传期的日常。

魏导这样跑宣传行程已经持续好几个月,宣传攻势最早是从北美发动,他和多位主要演员,兵分五路,分别到温哥华、多伦多、纽约、芝加哥、西雅图等52个美加城市,2016年10月到11月共计65场放映、横跨27,793公里的宣传放映活动。

我问魏导为什么在台湾上映前先到北美各大城市巡回放映?他说:“之前《KANO》到北美放映20场,身在异乡的台湾乡亲,一直跟我说等下片很久后才看得到国片,我就跟观众许下了承诺,下次我的新片让他们抢先看,这次我就履行了承诺。”随后也诚实地说:“因为海外放映并不会损害台湾的票房,让北美的台湾乡亲抢先看,他们还会上脸书打卡散播网路口碑,就可以传回来让在台湾的亲友看到。”

电影还未上映,魏导已经南北奔波跑了近百场的包场宣传,问到这,魏导说:“要把它当选举看,你去握手,票就是你的。”他请片商尽量安排出席包场特映,“我和演员们全台跑透透,从早到晚一天可以跑个5场,我出席至少3场。”这样不累吗?他笑回:“你可以去问那些候选人会不会觉得累?”魏导勤跑行程和观众互动,就希望跟选举一样,努力去握每一双手,一票一票勤跑出好票房。

用打撞球来妙喻创作与行销

每一次的宣传活动,都要产生正向的扩散效应,这是魏导的打撞球哲学。问到从剧本发想之前,就想到之后要如何做行销吗?魏导说:“我不是一开始从行销出发,才去想故事,而是先想好故事,剧本写好,要拍的时候,我才去想后面怎么做。就跟撞球一样,一开始一定要观察整个球桌,我要打哪一颗球,哪颗球最有把握打进去,如何可以让这颗球打进后,还可以制造另一颗球进球的机会,这就是拍片跟行销自然而然的互动关系。”
魏导接着说:“但是不要忽略一个重点,拍片就是要诚恳的把片拍好,你的诚意是人家看得见的。你片要先拍好,不是行销要做很好;片拍好,再来把行销做好。大片小片的行销方式本来就不同,像《赛德克·巴莱》就不适合用这部片的行销方式,这部新片也不适合用《赛德克·巴莱》的行销方式,那是不一样的格局。”

2008年魏导首部作品《海角七号》创下5.3亿元票房奇迹,吹起国片复兴风潮;接着2011年执导《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集总票房8.8亿元,并荣获第48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2014年魏导监制、马志翔导演的《KANO》票房达3.3亿元。

问到被媒体誉为国民导演的魏导,如何看自己9年来为国片开创出的新格局?魏导却直接回说:“我没那么伟大,我做电影,就拍我想拍的片,努力把片拍好。所以我在选择要拍什么,都是我想拍什么就去拍什么,想制作多大的成本,就找多少钱,想要回本,就去想怎么样在行销上出奇招,或怎么样让更多人了解这部电影好看的地方,我真的没有那个包袱。”

问到筹拍已久的王家祥原著小说《倒风内海》改编的台湾400年历史大片《台湾三部曲》目前进度?魏导说:“目前还是最希望在台南拍摄,因为热兰遮城就在台南,但整个场景需要重新复原、重新搭建。现在的安平古堡跟400年前的城堡长得就是不一样,而且不是盖一座城堡而已,你要从军营、兵营、建筑内城的同时还要建外城,城镇包含医馆、商铺、市集、面包店、打铁店、街道,房子要从茅草屋、变成木头房子、到砖造房子,这些过程都要有,这是一定要历史再现。因为真的想把历史再现的场景留下来,所以也在谈土地的合作,上次《赛德克·巴莱》林口拆一次、《KANO》嘉义再拆一次,我不能再伤一次心了。”

关于作品总是能创造出流行,魏导则说:“我拍每部片的目的都不一样,观众看完《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KANO》,你心里会留下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或是留下一个记忆,但这部《52赫兹我爱你》我会留给你甜蜜。”

这一次不是X你妈的台北,而是甜蜜的台北

新片《52赫兹我爱你》魏导找来“宇宙人”小玉、“棉花糖”小球、“图腾乐团”舒米恩、“小男孩”米非等4位乐团主唱主演,整部片从头唱到尾,是一部音乐爱情电影,也是台湾难得一见的歌舞片题材?魏导说:“其实这个题材一开始的发想雏形是音乐舞台剧,所以都找乐团主唱来演出,片中有17首原创电影歌曲,利用歌词跟音乐的元素,把戏剧感情的厚度增加,让他们边演边唱,也找来舞蹈老师沟通,希望舞蹈元素是一种生活的律动,像这个角色心情好或不好,身体就会自然而然的摆动,就是在生活的场景中,随着心情很自然的律动。”

新片《52赫兹我爱你》魏导找来“宇宙人”小玉、“棉花糖”小球、“图腾乐团”舒米恩、“小男孩”米非等4位乐团主唱主演,整部片从头唱到尾,是一部音乐爱情电影。| 威视电影提供

《52赫兹我爱你》以情人节这一天发生的意外,串起各个孤单的族群,没有勇气尝试爱情滋味的年轻男女小心(棉花糖主唱小球,庄鹃瑛饰)和小安(宇宙人主唱小玉,林忠谕饰)、现实与理想中挣扎的30世代爱情长跑大河(舒米恩饰)和蕾蕾(小男孩主唱,米非饰)、受世俗羁绊的中年单身人士小心的小阿姨(赵咏华饰)和小安的老板面包店东师傅(林庆台饰)、同性伴侣琦琦(张榕容饰)、美美(李千娜饰)……渴望爱情的都会男女,在情人节共同谱写出甜蜜的城市恋曲。

关于爱情,真正的难题在于选择

《52赫兹我爱你》舒米恩饰演的乐天青年大河和在台北市政府工作的务实女孩蕾蕾,30世代的爱情观很能引起共鸣,魏导说:“我周遭都是30几岁的年轻人,是谈恋爱最矛盾的年纪,30世代有他们的难处,他们不是20几岁,青春无敌,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也不是40几岁的人,结了婚从爱情升华为亲情,他们是需要人家关心的,但长辈的关心往往变成,大家都在问你,为什么还不交女朋友或男朋友?或是已经交往那么久了,为什么还不结婚?但是对他们来说,真正的难题在于选择:或是在爱情和面包间还没有找到平衡点,或者在爱情跟面包间还在怀疑要选择哪一个?所以不敢踏出去寻找另外一半,或者还在犹豫要不要跟另一半踏出去往未来前进?所以我希望这部片能给30世代一些祝福,勇敢去爱吧。”

片中另一个笑点不断的一对,则是找到赵咏华和林庆台来扮一对欢喜冤家,尤其是曾扮演《赛德克·巴莱》莫那鲁道悲剧英雄角色的林庆台牧师,对于这个亮点,魏导笑说:“赵咏华能演出很有趣、很可爱的、很热情的三八,我只希望林牧师能回到年轻时小男人的样子,因为在爱情里,没有大男人,只有小男人。”

由于李千娜及张榕容饰演的女同志角色,在片中参加台北市政府联合婚礼的女同志恋人,对于片中有同志平权的社会议题,魏导认真地说:“我自己也是基督徒,以基督教观点来讲,现在反同志的大部份都是用旧约的概念,为什么要守着几千年前的旧约,限制几千年后现代人的生活呢?并不是说旧有的法律都不对,但是也不能说旧有的法律放到现在都适用,总是要与时并进。”

魏导进一步阐述人权理念:“时代越进步,越重视人权,站在人权的基础上,应该要宽容更多、包容更多。所以电影里的同志是快乐的,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我刻意让张榕容演一个讲话机车的女同志,让你没办法视而不见。她用很机车的话去亏花店的小心跟赵咏华饰演的小阿姨,却被反唇相讥说妳讲话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机车啊?但是这反而是一种认同,而不是排挤。比如说我跟你不是朋友,我会说你可不可以客气一点,但是跟朋友相处,会说你讲话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机车。”

问到片中角色大河和蕾蕾的故事有没有来自导演跟太太的真实生活经历?他说:“很多的戏剧结构都是编造的,片中的桥段是因为角色性格重新塑造出来的,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就是个性。我太太跟我,一个务实(注:魏导太太在银行工作),一个理想化。”
最后,问魏导可以用文案一点的讲法来说这部片是给老婆的一封情书吗?魏导笑着说:“拍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但拍完后大家都这么说。万一老婆问说,人家说你不是拍给我的?我会说没有啊,不是特别的,而是很潜意识的,就把它说出来了。”欸,魏导果然很会给甜蜜啊。

魏德圣:“歌词就是现代诗,也是台词,也是情境。
这次《報導者》特别邀请魏德圣导演为读者朗诵其中一首主要歌曲〈镜子里的你 镜子外的我〉的歌词,这是由严云农老师作词,严云农曾为《海角七号》创作电影主题曲〈国境之南〉,荣获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镜子里的你 镜子外的我〉:琦琦(张榕容饰)、美美(李千娜饰)主题曲,里面讲到导演对于同志的看法,这首歌词原始概念起源自圣经,导演也有特殊的用意。请观众细细聆听。

镜子里的你 镜子外的我

作词:严云农

他说要有光 所以有了光
我在光之中 看见 妳的模样
妳跟我很像 也和我 不一样
我们是镜子里的光 来自同个起源的光
我说我想爱 所以有了爱
我在爱之中 看见 我的缺憾
我用我一半 交换妳一半
我们是镜子里的人 戴上了 同个指环
那些偏颇的眼光 伤人的 理直气壮
漂亮不漂亮 我们彼此仰望
我们都是孩子,来自遥远 遥远光芒。
你在镜子里 我在镜子外
你看我 像 我看你存在
根本是同一个人 不应该分开
你在镜子里 我在镜子外
同是光 只是不同姿态
我们都是 生来为了 感受爱 感受爱
他说要有光 所以有了光
我在光之中 看见 千万种模样
我们都向往 各自的向往
我们是镜子里的人
不一样 都一样 ~~ 一样

| 文:吴老拍(特约)| 摄影:林佑恩


版权合作©️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

台灣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於2015年12月正式上線成立。致力於公共領域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並為讀者持續追蹤各項重要議題,以開放參與精神與各界一起努力,為下一代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