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Column | 专栏

Day 87 命运和偶然之间的爱情

侯麦的“道德”是一个人是否关心自己的内心,关心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且公开去讨论和剖析。

《慕德家一夜》剧照 | 来自网络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 第87天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片名:慕德家的一夜 Ma nuit chez Maud (1969),埃里克·侯麦
南京,家

我托朋友代购了一本台版的侯麦的传记,正在路上。到手之后,我就可以开始一个“侯麦电影周”了,这种期盼让我愉快。在我这一整年的观影和写作的计划中,我选择了十位左右导演是单独辟出一星期时间来看的,其中就有埃里克·侯麦。为什么侯麦那么重要,至少对于我而言?我也希望能找到答案。

之前的二十年间,我写过关于侯麦的文章很多,我对他仍然知之甚少。也正是这样他的电影,我一直还在想着。

侯麦喜欢拍假期。看他的电影对于我就像是假期时去沙滩上漫步,我能拾到美丽的贝壳,也能期待在思想的海面上出现光的奇迹。

当我在夜里重看《慕德家的一夜》时,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重新浮现:对于感情,想的和做的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这是侯麦的主人公们反复试验和实践的。我们的新闻里面总是说对某些人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面对感情,我们同样认为行动比空口说白话更重要。可是侯麦的故事总是提醒我们:我们的想法也许更重要。我们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我们要不要去爱一个人。而行动只是想法的掩饰和遮蔽。

《慕德家一夜》剧照 | 来自网络

这下必须要讲一下这个故事。

《慕德家的一夜》的主人公是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在米其林公司担任工程师,平时热爱钻研数学。他来到小城市克莱蒙不久,梦想着结婚。一个在弥撒上常见到的年轻女子弗朗索瓦丝引起了他的注意。让·路易产生了一个信念:“她就是我的妻子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侯麦的主人公,他们对爱抱有不可理喻的信念。他们对命运保持确信的态度,并且这并非一种迷信。并且——请注意——他们的愿望总是能实现。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主、或者因为爱、或者因为意志力,但这只是因为生活本身。听上去像某种劝谕,但是侯麦会告诉我们更多。

接着让-路易就遇到了自己的中学同学维达尔,现在是一位哲学教授。他们喝了一杯,聊了聊帕斯卡的思想问题。然后维达尔带让-路易去漂亮的离婚女子慕德家做客。三个人在一起聊帕斯卡。经过一番语言争论。慕德以下雪道路难行作为借口,邀请让·路易留宿。维达尔显然受到伤害,装作大度而去。

接下去就是著名的“在慕德家的一夜”了。他们交换人生故事。慕德说他丈夫曾经有一个年轻情人,也是一个天主教徒,“讲道德,既不虚伪也不自私,很真诚”。夜深之后,面对慕德的诱惑,让-路易既没有屈从,也没有明确的拒绝。他在赤裸身体的慕德身边,和衣睡了一晚,清晨落荒而逃。稍后,就在路上遇到了弗朗索瓦丝,下定决心去接近她。一切出于偶然,但又像是必然。他们认识并相爱了。

“弗朗索瓦丝,你知道我爱你!”
“你并不了解我。”
“但是我不会看错人的!”

这就是让-路易的表白方式。他求爱的行为并不重要,或者说本质上不如求爱的想法重要。很显然这并非来自他的一时冲动、或者欲望的驱使,而是来自他的信念。

在慕德家的一夜,这位侯麦的主人公是这样对着漂亮的女主人自白:

“我对行为在意得很。但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个别的行为,而是整个生活。……生活是一个整体,就像一整块石头。我是说,我从来没有面临过要选择的局面。我从来没有这样问自己:‘我该跟这个女孩睡呢,还是不跟她睡?’我只是提前做出选择,一种全貌的选择,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慕德家一夜》剧照 | 来自网络

这就是侯麦的“道德故事”。这里所谓“道德”并非“衡量行为是否正当的社会观念标准”,而是一个人是否关心自己的内心,关心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且公开去讨论和剖析。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侯麦的主人公总是想的比做的更多。他的电影早在1973年的《视与听》的一次访谈里就有自行定论:“与其说是行动的电影,毋宁说是思想的电影”。

但是让·路易的故事并未结束。在这篇原著小说的开头,侯麦就说,“在这个故事中,我不会把一切都讲出来。”他又说,“再说也没有什么故事要讲,只是一系列的琐碎之事,偶然发生的事而已。”(这里的“我”,就是主人公让-路易)。

接下去发生了什么呢?在让-路易和弗朗索瓦丝恋爱时,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他的老同学维达尔。维达尔显然认识弗朗索瓦丝,并且这让她产生了强烈地焦虑。她向让-路易坦白了一件事,她曾经有过一个情人,一个已婚男子,疯狂地爱着他。当然那个人不是维达尔。让-路易为了安抚她,就说认识她的那天早上,他刚从一个女人家里出来。

很奇妙的是接下去,这个故事的结尾,每次看都让我有着不同的感受。

五年后,让-路易和弗朗索瓦丝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布列塔尼的海滩上玩儿。又是偶然。他遇到慕德,“比以前更漂亮、更年轻了”。弗朗索瓦丝也许认识慕德,打了招呼非常不安地走开了。慕德说,“原来是她。”让-路易不明所以,两人说不到一起,匆忙告别。

回到妻子身边,让-路易解释说,认识她的那天早上,他就是从这个女人家里出来。他本想说“并没有发生什么。”在那瞬间,就在那瞬间,他意识到妻子的不安,不是因为知道了他做过什么,而是怕他发现她曾经做过什么。于是让-路易改口说,“这是我最后的罗曼史。”

电影就结束了。这个故事就是侯麦在小说开头写的“在这个故事中,我不会把一切都讲出来。”而他未讲出来的,也许就是:弗朗索瓦丝就是慕德前夫曾经的情人。

面对这个暧昧的故事。最初我曾经觉得,这种观看者的恍然大悟,其实是在讽刺所有的浪漫和道德。你看,事情总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后来我也曾经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温柔,因为主人公为了避免(或者说逃避)妻子的不安而说了个小慌。然而再次重看,我既觉得这个故事里既充满了惆怅,又有某种圆满的味道。

所有的感情,都是命运和偶然之间获得的最后的结果。有时我们做出的选择微不足道,好像是生活本身制造了一切。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