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Cannes】《单车少年》:达内兄弟的第三尊金棕榈?


作为已经获得过两项金棕榈的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他们的新作《单车少年》必定是64届戛纳电影节入围名单中最受观众瞩目的作品之一。除了期待历史第一个三连冠之外,观众们也在期待看到达内兄弟的电影究竟会完美到何种程度。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达内兄弟立足于当代欧洲,创作了一批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在这些电影中,他们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人际关系最终如何深刻得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来作为表达自己观点的故事载体。《单车少年》依旧还是这个主题的继续延伸,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们于2006年荣获金棕榈的影片《孩子》的续集。
《单车少年》开篇就是一个歇斯底里寻找自己亲身父亲的孩子希瑞。他的亲身父亲将他抛给了孤儿院,并且拒绝和他见面。一次偶遇让莎曼塔认识了他,她帮他买回了之前父亲送给他的自行车。尽管莎曼塔对他关怀备至,但是希瑞还是交友不慎,成为抢劫犯的帮凶。不过达内兄弟还是给了《单车少年》一个充满希望和开放的结局。
当电影中由杰瑞米•雷乃扮演的父亲拒绝了自己儿子如此强烈的满腔热情时,达内兄弟在《孩子》里曾经涉及过的那个相关伦理道德的问题又再次出现:一个父亲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其实这不是达内兄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他们需要在电影中需要回答观众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的就是源自生活的精华。桀骜难训的男孩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渴望,以及为此做出的一系列极端行为似乎不合常理,但这却正是达内兄弟电影表现的儿童心理的主题。
自行车在电影中是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指代物。对希瑞来说,父亲送的自行车就是父爱的载体。所以电影中关于自行车发生的行为所包含的内在隐喻也就不难解读出来。首先是当莎曼塔将自行车买回来送给他时他不顾一切得希望跟她回家的冲动。在和莎曼塔一起时,又用一个自行车爆胎来展现父爱的转移。爆胎和修胎的一个简单过程,让希瑞开始对小流氓维斯开始言听计从。只有在理解了达内兄弟赋予自行车的这个特殊含义,才能体会理解为什么希瑞有着如此多变的极端行为。电影最后,导演又用莎曼塔和希瑞换自行车骑这样的一个简单动作来确认母子关系的真正建立。曾经凭借着《罗塞塔》(1999)和《孩子》(2006)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达内兄弟,在电影中同样将放置在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背景中,弃子的父亲、小流氓维斯,以及那对企图掩盖真相的父子,和冲动固执不顾一切的希瑞之间的那种互动力,让这个简单的故事上赋予了诸多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电影的结局那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让观众有理由设想对于孩子心理的影响,这个对比如此强烈却又不动声色,让人叹为观止。
和美国的科恩兄弟不同的是,达内兄弟在创作电影时是一个共生体,任何工作都是两人合力完成,不存在分工。他们的电影有着非常简单清晰却又有着“超越现实”的令人难以理解的现实题材,当影评人开始细究他们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关系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分歧。事实上他们有着比肯•罗奇更为赤裸接近原始的记录风格。在和多年合作的摄影师阿兰•马科恩一起,达内兄弟创造了一种伟大的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像作品,在多个连续长镜头的画面中,构图充满了不露痕迹的细节,人物角色关系简单却如此有力,《单车少年》依旧是这种风格的发展和延续。我们或许会因此期待戛纳影史上又一个奇迹的发生……
腾讯娱乐专稿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