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从太空旅行到一碗心灵狗汤,当人类的朋友真心不易

记得2012年的8月30日,趴在家里的床上看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Hachi: A Dog’s Tale,2009),嚎啕大哭,差点背过气去,我妈夺门而入,对我的行为深表不解,她大概以为,我疯了。所以得知《一条狗的使命》(A Dog’s Purpose,2017)是拉斯·霍尔斯道姆拍的,还是有些期待,毕竟更早之前,他还凭借《狗脸的岁月》(Mitt liv som hund,1985)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没想到《一条狗的使命》不仅是一枚催泪弹,更是好大一碗心灵狗汤——当然,你要是接受它是一部爱护动物宣传片,也就可以自动忽略那些献身的桥段与说教意味的台词了。

《一条狗的使命》剧照,儿童伊森与贝利|来自网络

电影以一只名为贝利的狗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四世投胎为狗,经历不同命运,最终重新回到第一世最爱的人类朋友伊森身边。伊森与后几世的主人——孤独的警察(警犬训导员?)卡利斯,宅且贪吃的黑人胖女孩玛雅,还是嬉皮士少女相比,只有伊森与他从小一同长大,并把他当作真正平等的朋友,为了它付出(后几世更像是贝利的付出)。叫他狗老大,父亲责骂时维护他,甚至火灾时也先行确保贝利的安全。

动物视角与无法交流的英语

拍摄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里,模拟动物的视角审视人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做法,但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得非常频繁。我们看《忠犬八公的故事》里,也有八公的主观视角(且模拟狗的色盲做了画面低饱和度的处理,以跟正常画面作区分),但电影前半部分并不多见,而是主要集中在帕克去逝后,用以八公对他身后人与事的“观察”之作用。八公是沉默的,我们看得到它的坚持,却看不透它的想法。而《一条狗的使命》中的狗视角,尤其是和伊森的部分,在频繁的正反打下,却十分像是拍一对人平等交流的方式。

《忠犬八公的故事》剧照,八公视角下的人物|来自网络

同时有趣的是,贝利的内心旁白虽然也是用英文,但编导显然是“假设”它听不懂人类语言(英语)的,这使得对观众来说,两个角色同时使用一门语言却又互相语言不通——这也造成了人与狗具有平等的倾诉机会(而不受对方影响),且保留了戏剧冲突。人(剧中角色)说给狗听,狗说给观众听,尤其在狗逻辑的叙述下,我们得以了解它的心路历程:是它决定收养伊森,全家人都爱它,那只猫一直有着当狗的伟大志愿,以及长得像马的“狗”其实十分喜欢和它玩耍。

《一条狗的使命》剧照,贝利与少年伊森|来自网络

说《一条狗的使命》是一碗心灵狗汤,是因为电影带着浓重的说教意味,且对狗的理解粗浅又定式,比起导演涉及狗的前两部作品,反而有种倒退的感觉。

命运、忠诚与驯化

《狗脸的岁月》的英文译名或许让人更容易理解其主题:My Life as a Dog。不是真的讲狗,而是讲成长。

片中共有两条狗,一条是那只有名的宇航狗莱卡——暗指着“快回家”的诉求。它生前是俄罗斯街头的一条流浪狗,最后在“伴侣2号”人造卫星发射后几个小时内就死了(这个准确的死法披露于2002年,在电影拍摄及故事里,英格玛知道的都是那个,莱卡活了一周最后被下毒安详死去的版本)。人们按照自己的希望要求着它,赞美着它,但其实从没有人了解过它——如同被大人的命运和要求牵着走的英格玛。

第二条狗是英格玛的宠物西卡,它也是在未知的情况下被带走最终死去——这条狗算是英格玛的替身。它有过家,但也终究是散了。这两条狗(一条流浪狗,一条宠物狗)呼应着英格玛的童年生活和精神寄托。这个笨拙、懵懂、封闭的小孩,在惶惶不知的情况下被抛弃,被迫长大。

《狗脸的岁月》剧照,英格玛与西卡|来自网络

这部电影里,狗的作用十分微妙。一条是从未出现的莱卡,只有偶尔的星空夜景(说到此处,《一条狗的使命》使用光晕画面直接切割命运段落的做法,也真是够粗暴),像是英格玛在遥望那条永远无法回家的狗狗;一条是短暂陪在他身边,跟他分享过共同生活经历的西卡。

狗作为被人类驯化程度最高的动物之一,在《狗脸的岁月》里作为情感脉络和思想投射的意义,远大于“人类的好朋友”这个初级的设定,因此产生了奇妙的含混性。动物与人的关系,明显跳出了“陪伴、奉献、忠诚”这样的窠臼。

《忠犬八公的故事》虽然非常煽情,且带着好莱坞剧作的“目标”,但它却拍得很简单,就讲一件事——忠诚。忠诚到选择了一个目标,就至死不渝为之努力。人在亲人死后会缅怀,会继续爱,但却不会像死者活着时那样,每天等待,但狗不懂得,它只知道等不到就继续等。而这部电影比一般以狗为题材的电影出色的地方是,八公并不是以宠物的“善解人意”见长,它根本不顺从人——它甚至不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宠物(比如它根本不接受人类让狗捡球的驯化,而唯一一次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下帕克,它是有目的性的),而更像一个远渡重洋,追随着既定使命的孤独武士,不断轮回着与帕克在火车站相遇的命运。

《忠犬八公的故事》剧照,在火车站门前等帕克的八公|来自网络

诚然大多数的狗不会像八公一样,因此这样极致而单纯的故事才显得动人——因为我们总会为至死不渝的坚持动容,对人尚且如此,何况是狗。

而《一条狗的使命》这个片名就非常的人本位——以表现各种品种、身份、命运的狗为人类牺牲奉献陪伴,甚至转世轮回还带着最初爱人的记忆,继续为他付出这种方式,来唤起人类关爱狗狗的情感,真的不是编导的创意枯竭了?因为如果我是一条狗,而我真的了解所谓的“使命”,大概不会是为了人献身,起码电影名应该改成《一条被人类驯化的狗的使命》——当然,因为我不可能真的了解狗的想法,所以要是狗真觉得自己的使命是爱人,笔者也是无法辩驳的。

《一条狗的使命》剧照,第四世的贝利(巴迪)与中年伊森重聚|来自网络

贝利在转世时,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宠物”的身份。运气好时主人爱它,运气不好就只能在荒废的院子里风吹雨打——而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狗,它居然不生气?(或许被不公平对待就应该愤怒这个逻辑,也是笔者过于人本位所致)结尾处大团圆时,贝利那一番对观众说的“狗生信条”也是说教意味十足:要活得开心,要帮助别人,要活在当下……而狗的当下,也只能是作为与人类最亲近的族群,受人类的爱、陪伴、圈养,或者虐待与屠杀。于是贝利这番言论,既像是代表弱者向人类寻求心里感化,又像是安慰人类,狗狗有安身立命的“使命感”。

高佳佳

笔名石头姐,艺术硕士,对电影和文字不那么热爱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