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闲话:为什么多兰哭了

“我只会对我的作品和自我忠诚,而不是评论!”

泽维尔·多兰|来自网络

泽维尔·多兰哭了,这位27岁的加拿大电影奇才在本届戛纳颁奖典礼上泪洒现场。他执导的第七部长片《只是世界尽头》赢得了评委会大奖,这可是仅次于金棕榈的第二号大奖,可见以乔治·米勒为首的本届评委会对于这部电影的认可。要知道,和2014年他入围影片《妈咪》比较起来,他可是从类似于鼓励奖的评审团奖(Jury Prize)升级到了今年的评审团大奖(Grand Prize),这个奖项是戛纳仅次于金棕榈奖的第二项大奖 。甚至评审团中流传出来的消息说金棕榈奖当时就是确认在《我,丹尼尔·布莱克》和《只是世界尽头》中做最后选择的。对于27岁的多兰来说,这又是一次功成名就成功晋级的大好事。可是,他还是哭了!!

在之后的记者会上,他很显然已经回归到了冷静状态,也展现出了和他年龄不太相符的成熟,但是依旧真诚而感性十足。

“我们拍电影给谁看?是给影评人吗?是给媒体吗?”
“我的职业生涯并不长,但是我一直很好奇人们如何看待我的作品。以后还会这样。只是我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对我的作品缺乏足够的尊重,对于评审团做出的决定也缺乏足够的尊重。”
“我只会对我的作品和自我忠诚,而不是评论!”

终于知道了他感到委屈乃至于在这么喜极而泣的同时也终于为自己争了一口气。至于那帮记者们的嘘声也停了,而那帮自以为是的影评人也早该歇歇了,推特和脸书上的牢骚倒成了掌他们自己嘴巴的最好武器了。

2014年,多兰带着《妈咪》第一次入围主竞赛,受到了影评人的热捧。最后《妈咪》和老爷子戈达尔的《再见语言》一起分享了“评审团奖”。正是基于多兰之前的盛名和这几年成长的速度,本届戛纳他的新片放映时简直说得上万人空巷。媒体场的放映竟然因为排队人的坚持,组委会特意加映了一场。而同样,即使在22日闭幕的最后加映时,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也还是最热门,排队人数最多的电影。

《只是世界尽头》|PR

好吧,明白了,多兰哭了,是因为这次影评人的他新作的评价不高,在场刊《银幕》十一位英语影评人的打分中,《只是世界尽头》得分1.4分,占了倒数第二位。《好莱坞报道者》直接质疑“不明白多兰为何把创作激情投入到这部电影中去?”而《Variety》杂志则毫不留情得称“《只是世界尽头》是这次戛纳电影节最令人失望的影片”(这是在西恩·潘的《The Last Face》放映之前说的)。

他感到委屈,而评委会给他的这个奖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和肯定!千里马自有伯乐。他当然会喜极而泣了啊。这位自编自导的天才导演在每部作品中都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典型的“母子关系”的主题和内心充满恐惧和挣扎的人物角色。而他作品的视觉语言特色经过几年的沉淀也越发变得明显起来。音乐剧的倾向,慢镜头的使用,精准设计的画面,以及对于色彩配乐的偏好。而同样让人感受到的还有对于人类感性认知的探索。在他的角色世界里,内心敏感脆弱是所有角色的共性,而在表达形式上却又如此多样化。

他哭了,和很多中国导演的哭不一样,这是一种喜极而泣。既是对自己的肯定,是信心的重塑,也是对认可他作品的评委会的感激,更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激动脆弱的流露。和他电影所有的主人公一样,他,年轻,也任性!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