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2011 Cannes】《小亚细亚往事》的百态人生

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作品个个出彩,从他带有自传性质的《kasaba》、《五月的云》和《远方》,到《三只猴子》中使用悬疑探讨人性的妥协和懦弱,再到今天这部集大成为一身的《小亚细亚往事》,关注他的影迷,会感受到他一步步前行的脚步: 他从最初个人经历出发的对成长和生活的观察, 到现在对世界对生命的大局感悟,更多的从以前知识分子的小情调中走出来了,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透露出了一种人性的温暖和悲抿。

《小亚细亚》讲述一群警察法官带着罪犯寻找埋在野外的被害人尸体,并带回警局尸检的故事。事情发生在一夜和一天内,真正讲述的其实是几个当事人,在这个特殊时刻的交流中,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的人生百态。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锡兰风格就暴露无疑,自然界的风吹草动,光线的阴影交错,固定长镜头,画面的景深层叠。风声、雨声和雷电声,一花一草和一片树叶,他喜欢运用各种自然界元素做电影道具,但又绝不是没有意义的画蛇添足(这方面河濑直美的参赛新片《风花朱月》正好做了反面教材),那些大自然里的风雨雷电,全都融入他的故事,成为剧情发展的一分子。锡兰的影片一向看重细节,并不惜笔力。《小亚细亚往事 》同样如此,不过,细节的叙事性更强。

镜头放置异常巧妙,摄影是努里-比格-锡兰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显而易见的优势,《小亚细亚往事》中更是趋于完美。很多时候,固定安静的长镜头,或者不宜察觉的缓慢移动,让你感觉镜头仿佛正悄然变成你的双眼,静静注视着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眨眼动唇,每一个不易觉察的微妙的痛苦或者克制表情。

片中近景特写比此前任何影片中都更多更集中,这对演员的表演尤其考验。这部男人戏中,锡兰对演员的引导控制能力让人无法不惊叹!影片镜头如同探照灯,逐一聚焦、扫过每个主人公的面孔和内心,人物塑造个个鲜活无比,: 坦率暴躁却内心人性的警局负责人、善于控制情感把握大局的审判官,睿智内敛的法医,军队作风严谨到有些滑稽的宪兵上校⋯⋯ 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伤心经历,每个人在工作时又全力投入。表面上,锡兰讲述了一群法制人员一夜一天的工作经历,实际上,这些警察、法官和宪兵们,又像所有的平常人家,有着自己的琐事悲伤,他们折射的是大众人生的生命现实。寻找被害者尸体的过程,也是在活人和死亡的强烈对阵中,感受生存。

想起曾在戛纳获过最佳导演奖的菲律宾导演布里昂多-曼德萨的《基纳瑞》,同样是通过一夜一天的生活经历,用近乎自然原始的记实手法描绘。不过,《基纳瑞》的试验色彩太浓暴力太重,不被许多人接受。《小亚细亚》同样以异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一群人的从黑夜到白天的经历,相比之下,手法则更加成熟和通俗。努里-比格-锡兰对讲述的故事并不在乎,而是看重故事中这些角色的人生,心态和感受。对白精炼到极,机智、留白又回味无穷。

其实还想到了达内的新片《单车男孩》,他们的风格其实有相同之处,都是在平淡简单的对白和日常中,讲述人生人性的博大和丰富,不过,达内兄弟选择了一个点来讲述,锡兰在这里却拿出了一个面来绘画。

按照人们的惯例形容,努里-比格-锡兰算是戛纳系导演,他的短片处女作《茧》在戛纳上映,2003年《远方》获得评审团大奖和影帝,2006年《气候》角逐金棕榈,2008年《三只猴子》获得最佳导演奖。如今,锡兰缺的就差金棕榈大奖了。

刘敏

旅法记者,影评人,曾为《电影世界》驻法记者;十多年来,协助新浪娱乐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及其它重要影展,并受邀为《南方周末》,《周末画报》、《北青报》和《大众电影》等众多国内媒体撰写影评、电影节和文化报道。凭借在法国积累的多年经验人脉,近年来还致力于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工作。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天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周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