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eople | 人物

斯坦·温斯顿:帮斯皮尔伯格打造霸王龙咆哮的男人

编者按
好莱坞模型特效界的领军人物,斯坦·温斯顿(Stan Winston)出生于1946年4月7日,逝世于2008年6月15日。在迪士尼做了三年化妆学徒后,他于1972年创立了斯坦·温斯顿工作室,融合了特效制作中的各种技术为广大影迷打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角色形象:《异形》里恐怖的异形生物,《终结者》里冷酷的杀人机器,《侏罗纪公园》里凶残的巨型恐龙,《剪刀手爱德华》悲情的剪刀手。

是他弥合了模型特效与电脑特效之间的缝隙,为现代影视特效技术架起了一座腾飞的桥梁。

2015年,导演科林·特雷沃罗以一部《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重启了“侏罗纪系列”,是为向斯坦·温斯顿的致敬。该片目前是全球票房第四名,续集《侏罗纪世界2》将于明年6月22日在美国上映,令人大为期待。

在CG横行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回望这位伟大的特效大师,一探其思想与贡献。文中主要提及了在制作《侏罗纪公园》时的艰难、尴尬与趣事,也谈到了真实感的重要性,更附有料的幕后照片以了解《异形》女王的制作过程。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关于影视特效的更多认识与理解。

——Yuruky


不是做特效,而是创造角色

《侏罗纪公园》,温斯顿的霸王龙正在袭击 | © Moviestore Collection / Moviestore Collection / Rex Feat

会奔跑、会呼吸的霸王龙,钢筋铁骨的杀人机器,能说话交流的机器人。凡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能想到的东西,特效智多星斯坦·温斯顿都能给他们做出来。

斯坦·温斯顿和他的特效工作室第一次为《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制作恐龙时,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恐龙的运动、皮肤纹理和颜色以达到逼真的效果。他们还挺靠谱的,那恐怖的迅猛龙是严格按照化石记录的身高来的。温斯顿说,“正当我们开始拍摄时,有人在犹他州发现了称为Superslasher(白垩纪早期,大型(20英尺高)敏捷的食肉恐龙,每只后足有15英寸长的直立砍刀)的猛禽头骨,恰好和我们设计的恐龙大小一样。我们造了恐龙,人们发现了它。”

可以说在温斯顿的作品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他并不觉得是在做特效,反而更是在创造角色。在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美国定格动画和视觉特效大师)那令人愉快但不真实的定格创作与新千年的CG盛典之间,温斯顿作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弥合了其间的缝隙。从手工化妆到数字特效,他都是专家中的专家,也是好莱坞里能揽下如此艰巨工作的最为炽手可热的特效艺术家;他能从无到有巧夺天工,在银幕上为世人展现令人信服的动人形象。

公允地讲,没有他的话,估计都不会有当下时代的特效电影;像詹姆斯·卡梅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电影制作者,是温斯顿将他们的愿想带入了现实生活,并且不断推进着特效领域的边界。《侏罗纪公园》得以拍成,全在于他。他创造了逼真的能真实运动的恐龙,实际的效果是与CGI密切配合来达到的。

温斯顿的其他成功之作,有詹姆斯·卡梅隆《异形》里的异形女王(Alien Queen),《终结者》里的机器人、终结者,和《人工智能》里能说话交流的机器人。虽然都是他创造的,可是当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它们时,它们仿佛却是一直都潜伏在我们想象的黑暗角落里。

他曾说道,“你和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这让你、也迫使你害怕着某些东西,不论是汉尼拔·莱克特(Hannibal Lecter)还是《异形》里某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你能知道他们气急败坏地想要吃掉你,你能察觉出那些生物声语中的异样。”

《终结者》的生物设计 | © Stan Winston School

从化妆学徒到《终结者》

搬去洛杉矶追寻电影事业之前,温斯顿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绘画和雕塑。他短暂地考虑过做个演员,但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最后是和沃特·迪士尼的工作室签了三年的化妆学徒工作。1972年合约结束,他在自己的车库里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因为参与电视电影《石像魔龙》(Gargoyles)的制作,几乎一下子就赢得了艾美奖化妆杰出成就奖。接着在1974年,又凭借《珍瑰曼小姐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iss Jane Pittman)再获此奖。七十年代末,他也为现在评价极差的《星球大战节日特典》(The Star Wars Holiday Special,1978)和《新绿野仙踪》(The Wiz,1978)担任化妆工作。

到了八十年代,他的名声开始闪耀。温斯顿的首次奥斯卡提名是1982年被人们广为遗忘的《心灵之声》(Heartbeeps),直到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他才真正走红。当时,为这部影片制作的机器人骨骼和特效化妆相结合,无缝展现了惊人有力的效果。

这份工作最初不是找的温斯顿:卡梅隆想要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驱魔人》(The Exorcist,1973)的化妆师。是史密斯推荐了温斯顿,觉得他是更好的人选,事实证明也确是如此。在温斯顿此后的人生中,他与卡梅隆保持着创造性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在面对像卡梅隆和稍后的斯皮尔伯格这种具有开创性要求的导演,温斯顿更能显现出其强大之处:对特效领域不同未知可能的探索。因为他觉得自己首先创造的是角色,最重要的是,他会尝试各种必要的方式为那些角色赋予生命。如此,他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技艺之精湛同比哈里豪森的木偶,杰克·皮尔斯(Jack Pierce)的怪物化妆,以及新兴的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这也是他和卡梅隆合伙创立的视效公司)。

2007年在与影视杂志《帝国》的谈话中,他表示并不为自己达成这么高的成就而居功。“这个道理在电影之初就有了:你要能让它活起来,就让它活起来。假如不行,那就做成动画。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在《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2001)里就做得很棒,用尽了所有可用的技术——微缩模型、化妆、特效化妆、木偶制作、电子动画和电脑生成动画(CGI)。”

“我第一时间就跑去看了《金刚》(King Kong,2005),这部片他有做更多厉害的事。但问题是,它全是CGI的。你看女主角坐在金刚的手上,在他手指间的毛发里跑动,我都能看出来那毛是假的。给我来做的话,我会用真实的模型来混合一下,观众就不那么容易看穿了。我是彼得·杰克逊的真爱粉,但完全只通过一种技术来做,的确是个错误。

温斯顿再度与卡梅隆合作了《异形2》(Aliens,1986,赢得了他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和《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再拿两座小金人:最佳化妆和最佳视效),他也和蒂姆·波顿搭档了《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1990)和《蝙蝠侠归来》(Batman Returns,1992)。他还涉足过导演一职,拍摄了怪兽电影《南瓜恶灵》( Pumpkinhead,1988)和儿童片《地精格诺姆》(A Gnome Named Gnorm,1990)。

遇见《侏罗纪公园》

然而1993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才是他从未面临过的最大挑战。斯皮尔伯格一开始没有考虑清楚,用了菲尔·蒂皮特(Phil Tippett)的“动格”技术go-motion,赋予物体真实的运动模糊感)来表现恐龙——哈里豪森旧式“定格”技术的进化版。但结果是从没完全满意过,后来他才问了温斯顿,能不能也做一个实际大小的电子动画机器人。

“最早的要紧问题是,‘怎样可以做到实景电影(live-action)’?”温斯顿告诉Starburst杂志(英国科幻杂志)。“史蒂文是想要尽可能的真实点就够了。不巧,可能我有点太疯狂了,我回他说那我们大量地做成实景吧!

他们开始着手制作影片中关键的恐龙模型,全尺寸的或者接近全尺寸的。小时候观看迪士尼乐园的舞台剧《与林肯先生的伟大时刻》(Great Moments With Mr. Lincoln)时,他第一次得知电子动画技术,看到机器人亚伯拉罕·林肯站起来诵读他的演讲重点。“我想,噢,那东西简直太棒了。多酷的玩具啊!”随后过了不到三十年,在影片开拍的第一天,温斯顿制作完成了一个重达4吨多的可控可调的活动霸王龙,同时还有迅猛龙、双脊龙、生病的三角龙。

温斯顿(蹲着)在《终结者2》的片场 | ©Stan Winston School

提到三角龙的戏,温斯顿说,“此时我们介入影片制作,确实是一剂好营养。因为我们真的太天马行空,想了些很难实现的东西。不过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不错的出发点,能看到完全实在的恐龙、能做它应该做到的事,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镜头如此有戏。”

霸王龙又是另一回事。机器头骨是由金属片和强力的液压构成的,它能让恐龙动起来。这头巨大的野兽,也十分危险。斯坦·温斯顿工作室(再也不在车库里了)把它制作好后,霸王龙被拆解运送到片场,再组装、调试,最终将它厚重的橡胶皮紧紧地粘在背上就完成了。

那样就得在这套设备里尽可能爬到最敞开的地方。可是正当机械设计师阿兰·斯科特(Alan Scott)带着一桶胶水和一把刷子钻进这怪物的肚子里时,工作室断电了……失去了液压的动力,里面的装置开始拧紧,敞开的地方转而关闭起来。

斯科特讲起这场事故说,“突然我就听到液压停止了,动力开始减弱。我听见外面的喊声低沉,‘有人在霸王龙里!’我所能想到的是,这些大液压缸和巨型金属片互相摩擦着,而我正夹在它们中间。我尽量把手脚贴近胸前,就这样待着,希望我的身体不要有哪个部分被带进所有这些移动着的金属里。直到它完全不动,我才知道自己没事儿了。有三四个人撬开了它的下巴,把我拉了出去。”

斯皮尔伯格一点没有警告现场的团队,没说一句“这些东西有致命危险”。但结果大家都安全了,这怪兽又重新工作起来,还真是不可思议。

那时温斯顿认为,“霸王龙在大道上的一段戏,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棒的拍摄。前期准备时,我们就商量过,这一段有多难拍成。它要在暴雨里,我们就必须避免霸王龙沾到水。为防止它摇晃而设计的器械,是需要基于它的体重来仔细调整的,下起雨来,它的皮肤就会吸水,体重也跟着改变。拍到中午,它就开始有些晃动了,我们不得不费力先把它完全弄干再接着拍。但令人愉快的是,见到这4吨重的神奇的家伙能出现在那里,还能演戏。”

这场戏的成功使得斯皮尔伯格相信,基本上要把霸王龙作为这部影片的星角,在最后一幕为这只怪兽编一出凯旋而归。他说,“霸王龙如果不回来成为另一个英雄形象,观众会恨我的。

《侏罗纪公园》片场,温斯顿(最左)与斯皮尔伯格 | ©jurassicuniverse.com

让恐龙更大,大到棘龙

新的结尾都是CG做的,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将霸王龙与两个迅猛龙置入冲突中。来自工业光魔(ILM)的丹尼斯·莫伦(Dennis Muren)的团队,做了开创性的CG视效,还有他们创造的腕龙和快速移动的似鸡龙都为本片大大增色,使其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而温斯顿也因此再获奥斯卡最佳视效奖,捧回他的第四座小金人。

他参与《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是为了推动特效制作,相比于《侏罗纪公园》中的夸张体型,那恐怖的细节效果真是完美的对比,这也让他的工作室有更多样的成就。尤其是莱斯塔特(Lestat)死去的戏份,展现了他“最精心制作的15秒影像”,很不容易地将化妆、特效化妆与CG配合起来,令人目不暇接。

但接着又有更多的恐龙要做了。《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1997)和《侏罗纪公园3》(Jurassic Park III,2001),温斯顿的恐龙变得大得多,也有力得多。“每一次我都比上一次要做得更大,才不会无聊,这点很重要。”他告诉《华盛顿时报》,“那和技术没啥关系,关键是想要那刺激炫目的效果。要是我能炫到我自己,那我敢说绝对就能炫到你。”

有了更精良的机械装置,《侏罗纪公园2》里面的两只霸王龙重量是他们前任的两倍,棘龙在乔·约翰斯顿(Joe Johnston)的第三部影片里又更大了,足足有13.4米长,11.34吨重。温斯顿也说了,“棘龙这么大的动物是我的极限了,我要还干这一行就不会做比它更大的。

这些新的恐龙极为强壮,速度快得让人惊叹。《侏罗纪公园2》里有个场景,理查德·希夫(Richard Schiff)扮演的可怜的埃迪(Eddie)还坐在吉普车里,霸王龙就对他发起了攻击。温斯顿讲道,“那只恐龙可以吃掉一辆车,撕开车门,随后精准地抓起一位演员但不会杀死他。我们觉得这种真实感是值得去做的。我们也确实把一个演员从车里拽了出来。与特技协调员密切配合,我们就能有充分的准备来调控这些效果,尽量减少危险。这些都是巨大强力的液压机器。我们非常有安全意识,有紧急按钮。但你必须总是敬畏它。你必须像对待一只真正的霸王龙那样敬畏它。”

“我绝不会造一个比棘龙还要大的动物”:温斯顿在《侏罗纪公园3》中的设计 | ©YouTube

即使是相对较小的霸王龙宝宝也会有不小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更为困难的挑战之一,是史蒂文坚持要给霸王龙宝宝大量的上镜时间,这得要演员们随身装备着相当分量的器械。机械原理上来讲,他必须穿戴一套完整的设备。”结果是他们得装备22.68千克重的操控装置,带着45个不同的运动捕捉点。这是现场最复杂的机器了,尤其是针对那些恐龙来说。

温斯顿跟Fangoria杂志(全球发行的美国恐怖片杂志)聊到《侏罗纪公园2》的拍摄时说,“那天我在片场,拍摄霸王龙的头伸进帐篷里的戏。9吨重的恐龙在那嗅探着这群人,知道即便是我制作的这个家伙,我也被它那样迷住了,一下子没把它当做是个机器,那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动物。”

对温斯顿的工作热情和这些生物在片场与演员的关系来说,关键是要有这种对真实的相信。“当一个演员在与一个真实运动的恐龙对戏时,我在幕后给操纵员们、表演者们指导着方向、控制着动物。这些时刻对我来说,是最享受的。我试图给演员一些可以回应的东西。”

他的这些模型也可以引起更多出于本能的反应。“《侏罗纪公园3》的结局有场戏,蒂娅·里欧妮(Téa Leoni)跪着,四个迅猛龙之一向她走去,嗅了嗅、推了推她。蒂娅怕极了,因为那只恐龙就在眼前,是真的就在眼前。”

虽说有越来越多的特效制作转向了CG,人们还是很需要温斯顿,特别是波顿、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这样的大导演。新千年之初,他们分别合作了《大鱼》(Big Fish,2003)、《人工智能》(A.I.,2001)和《阿凡达》(Avatar,2009)。2008年去世之前,他和乔恩·费儒(Jon Favreau)一起制作了钢铁侠的初版套装。虽然他也适当地接受了CG技术,但他仍坚持多种技术的搭配,将想要的实际效果呈现给大家。

温斯顿之后的特效

尽管如此,某种程度上看,与温斯顿伟大的当代电影制作相比,CG技术在现代电影工业里全然处于领导地位。里克·贝克(Rick Baker)最近关闭了他的工作室,拍卖了不少化妆道具和怪物道具,宣称电脑动画合成和动作捕捉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已经扼杀了对他工作的需求。

但是温斯顿的影响仍延续至今,像克里斯多夫·诺兰一样的电影制作者因其所做的特效(in-camera)而受到称赞,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则坚持用实物效果来做《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2015,比如新的机器人BB-8),《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2015)的导演科林·特雷沃罗(Colin Trevorrow)打造了一只恐龙重启这个系列,明显是在向斯坦·温斯顿致敬。他们接纳了他的信念,认为角色才是关键,真实物体在片场的存在总是有一定价值的。

温斯顿曾说,“特效就其自身而言,并不意味着在一部影片中有所欺骗。要是我创造的角色不能演出,不能运动,那就没意思,没法弄了。有了更多的东西还不够,更要有真实感才行。”

想要看看真正恐怖的东西吗? 斯坦·温斯顿的档案有一个又酷又罕见的收藏,揭示了他为卡梅隆《异形》中的异形女王所做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设计。别被恶心到噢,她不会咬人的……不会咬那么多吧。

斯坦·温斯顿学院放出了这些未曾见过的照片(©Stan Winston School of Character Arts),描绘了幕后的异形女王艰难诞生的过程。照片展示出这个巨大的泡沫生物从雕刻、制模、铸造到喷涂的完整过程,也呈现了拍摄时需要两个操纵员在这生物体内将它动起来的先进想法。

女王在片场
初步模型
操纵员
在工作室里
全尺寸的头
身体
头的下部
完整的头
躯干
尾巴
在工作室里
完成的头
调试中
调试中

作者:Helen O’Hara / Jeff Spry
译者:Yuruky
来源:
http://www.telegraph.co.uk/film/jurassic-world/stan-winston-dinosaur-effects/
http://www.blastr.com/2012/08/how_stan_winstons_alien_q.php

Yuruky

不留文字,如是我闻。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1 小时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