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Column | 专栏

Day 197 就像看见自己的灵魂从欲望中挣扎一样

“《甜蜜的生活》是属于我们的生活,那种堕落的、迷茫的世俗生活,就像看见自己的灵魂从欲望中挣扎一样。”

导演费里尼在拍摄安妮塔·艾克伯格的镜头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197天


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片名:甜蜜的生活 La Dolce Vita (1960),费里尼
上海,酒店

在南京看完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坐着夜行列车到达上海,已是半夜,住下来再看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觉得好有意思。像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是当下的西藏,自然景观,活得非常简单却自由的灵魂。一个是过去的罗马,人工的、现代的城市,如此堕落而迷茫。也还是那么感人至深。

《冈仁波齐》里面是没有挣扎的,是好像原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11个人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一路磕着长头,非常纯粹,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同时当然也非常丰富,因为它留给观看者的想象空间很大。也许一千个人看了,有一千种感悟。当然它讲了人和信仰的关系,对我来说它也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山、和道路、和土地、和日月星辰、风雨冰雪。一行人穿过季节,跪拜着走了1200公里到达心中神圣的地方。我很感动,尤其最后是那些人在白茫茫一片的山上依然匍匐向前,电影就结束了。张杨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旅行着、长途跋涉中拍电影,观察自己电影中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有精致的结构,但那些“即兴而来”的雨和雪最让人感动。

所以,这种对照下——看完《冈仁波齐》却也觉得《甜蜜的生活》更感人至深了。《甜蜜的生活》是属于我们的生活,那种堕落的、迷茫的世俗生活,就像看见自己的灵魂从欲望中挣扎一样。那么美,也那么痛苦,这种美和痛苦都那么让人迷恋。我唯一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费里尼这部伟大的电影,上海电影博物馆的五号摄影棚。巨大的、高悬的银幕,让人仰视。下面贴上一篇当时即兴的随笔。因为我要赶时间去看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第一场——另一部伟大的电影《七武士》了。早上九点。

《甜蜜的生活》剧照

最后一次看《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是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五号摄影棚。这部费里尼的片子长达三小时,以前虽说看过多遍,但想起来真的很少是从头至尾一次看完的。五号摄影棚并非专业的影院,当时的座椅像是从餐厅里搬来的那种,必须坐得笔直、生硬,虽然不舒适但也不容易睡着。头必须昂着才能望向银幕,颇为符合对这部经典作品“仰视”的心态。费里尼的电影有神话气质,这部尤甚,把罗马塑造成“内心之城”、“永恒之城”——尽管描写的是堕落的罗马生活。

《甜蜜的生活》开场是影迷熟悉无比的:一尊石膏基督像被悬挂在直升飞机上,飞越罗马市郊——一排一排新建的整齐的居民区,道路尚未完全平整,多数是空置的,其中也有别墅。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首都,也很像新世纪的中国城市。风景几乎并无二致,但没有人能拍得出这样的城市风貌(有时我会想起贾樟柯的《世界》)。

耶稣基督张开双臂飞抵罗马,似乎是赐福给这座城市,但很快我们随着记者马切洛(马斯楚安尼)进入它奢华、糜烂的夜生活,目睹“天主教帝国”崩溃的前夕。费里尼用极为华丽的画面,记录了这个城市在古老与现代的交汇中的自我放纵。费里尼的批评是严厉的。他说,“故事并不一定要发生在罗马,可以在纽约,东京,曼谷,索多玛和蛾摩拉,哪儿都可以,但我熟悉的是罗马。”这个故事也正发生在今天中国的大都会。

《甜蜜的生活》剧照

这部电影分七段主要情节、以及一个插曲,而每一段情节基本上是一天一夜,非要说隐喻的话,显然是上帝创世纪的七天七夜,只是在最后的礼拜天,罗马上流社会的男女也没有休息。那个插曲是迷失在罗马生活中马切洛唯一回归自我的短暂时光。他在海边遇到了一个新鲜而纯真的少女宝拉,刚才乡下来到罗马海边打工。影片亦结束于这个少女迷一样的笑容当中,但是她对马切洛所说的话,马切洛已经遗憾得听不清了。

费里尼说“纯真的人可以从别人那儿学到东西,这是浅显的道理;最让人吃惊的是懂得多的人反而不肯继续观察学习。……原来你每天都是过着视而不见的日子。这就是马切洛在《生活的甜蜜》片尾所丢弃的东西”。这位少女宝拉未知的言语、马切洛无法理解的部分,大概就是他已经遗失的纯真。费里尼说“她是马切洛的乡愁与不再的浪漫。”

当然历史已经翻过了六十年,费里尼的这部电影已经成为新的不朽的艺术品。事物一旦不朽,谈论它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当时的现实意义),多少有些煞风景。费里尼解释说他的片名La Dolce Vita,本意是‘生活的甜蜜’(THE SWEETNESS OF LIFE),而不是‘甜蜜的生活’(THE SWEET LIFE)。他懊恼说,别人总是只抓住电影的表象来解释他的立意。但是在六十年以后,我们再看这部电影只看表象却是最美的:夜晚的舞会、罗马大教堂、海边少女的面庞、马切洛扔向每个角色的羽毛、以及马切洛·马斯楚安尼本身,当然还有许愿池里的安妮塔!——这些场景、这些脸都让我们感受到电影仍可以如此令人迷恋!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