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Column | 专栏

Day 247 奥逊·威尔斯出场了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1949)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247天


2017年8月6日星期日
片名: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1949),卡罗尔·里德
南京,家

《第三人》我已经看过几遍。当你看第一遍的时时候也许会猜测影片里的“第三个人”是谁;看第二遍的时候会等待他在影片中途的出现;看第三遍以上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他的无处不在了。

一只猫转过街角,找到藏匿在黑暗门口的高大身影,开始和地上的黑牛皮鞋玩耍,窗口的聚光灯突然照亮了鞋主人黑帽下的面孔。镜头迅速推进,这个男人腼腆地微笑起来,像是做了无伤大雅的坏事被抓住了。——就这样,奥逊·威尔斯出场了。

无论看多少遍《第三人》,在那张脸被光照亮、笑容轻微绽开时,心里的赞叹是情不自禁的,这个男人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以至于我们可能完全忘了他的险恶,他是名字叫哈里·莱姆的黑市商人,他贩卖稀释过的盘尼西林,让孩子们致死或残疾。他有一种天使般的娃娃脸。他是个遗世独立的人。他已经不再相信一切,包括爱。他诙谐、自私而无情。他令人等待他的再现,无论是影片开场时的假死之后,还是影片结束前的真死之后。

深爱他的女人安娜说:他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即使被这个男人出卖,她还是不减对他的深爱。而他的天真的朋友霍利·马丁斯,也早已让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在他身边的人,都追随着他的阴影。等到他像亡魂、像幽灵一样出现,电影就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也因他而更具有魅力。

THE THIRD MAN, Joseph Cotten, 1949

扮演霍利·马丁斯是约瑟夫·克顿,奥逊·威尔斯长期的合作伙伴。只要你看过《公民凯恩》就一定记得这张脸,他扮演凯恩的挚友和下属利兰先生。《第三人》从选角上完美对应着八年前的《公民凯恩》。这使得霍利对哈里忠诚和背叛都格外有说服力。

《第三人》在上世纪末的BFI“最伟大的英国电影”评选中,位列第一。评选调查了来自英国电影行业各个岗位上超过1000名工作人员,评选的标准是“文化上具有英国性”(culturally British)。剧本来自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故事背景是二战结束后的维也纳。格林本人就是传奇双重间谍金·菲尔比(Kim Philby)手下的间谍(据说菲尔比曾在维也纳接到过他第一个秘密任务)。

此时维也纳已然不是辉煌的欧洲文化中心,就像是凄凉的废墟,按照制片人亚历山大·柯达的说法,“一座边境城市”。英国、美国、法国、苏联将这座城市分而治之。在这里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别人永远也叫不对你的名字。崩塌的市场和经济体系,使得所有你想要的东西,只能在黑市上找到。导演卡罗尔·里德拍下的维也纳实景,让人想起罗西里尼拍下的罗马。

但是,那些阴影、那些不安又可怕的陌生人面孔,却让人想起弗里茨·朗的《M》里的气氛,以及更早的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第三人》的摄影机几乎都是斜着拍摄,我们能记住的画面都不是水平的、稳定的。这就是当时的维也纳,一个倾斜的世界,一个摇摇欲坠的世界。换而言之,这是一个坏世界。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1949)

在没有信仰的年代,哈里·莱姆信奉他的“超道德”。他在高高在上的摩天轮上,俯视地面上的人类。形容他们是一个小黑点,各个都能卖个好价钱。“如今可没有谁会以人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了。”

格林说奥逊·威尔斯亲自撰写了一段对白:

“虽然在博尔吉亚家族统治下的三十年中,意大利遍地是战争、恐怖、谋杀和流血,但诞生了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乃至伟大的文艺复兴。而反观充满兄弟般友爱与五百年民主和平的瑞士,发明了什么?布谷鸟钟。”

他的角色哈里·莱特以此来教育那位天真的美国朋友,霍利·马丁斯,是个写廉价西部小说的作家,在他想象的虚假世界里,善恶总是分明的。在奥逊·威尔斯出场前,马丁斯这个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多愁善感,而且碍事儿。只有在一场读书会之后的逃亡场景中,才让人感受到有些紧张,先是滑稽地被一只鹦鹉啄伤,然后是在一片废墟中躲藏。这是真实世界才有的荒诞,还有荒凉。

《第三人》留下了许多经典镜头,比如哀婉欲绝的长镜头结尾,还有一些比夜晚还要黑暗的场景。当然,最让人惊叹仍然是维也纳的主下水道。这个坏世界,拥有一条宽大、宏伟的地下通道,甚至据说没有任何难闻的气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往别的地方,越过被不同势力管制的边界。格林是在维也纳发现了下水道,才写成了这部戏。电影中最惊心动魄的场景都发生在地下。哈里·莱特因为霍利·马丁斯的告发而死于下水道中。他中枪的瞬间,在光影衬托下犹如受难。这是电影史上最完美的镜头之一。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1949)

据说因为《第三人》当时大热,所以在五十年代间,只要是奥逊·威尔斯走进夜总会,那里就会演奏他在影片里出现时响起的齐特琴主题曲,欢快的乐曲让威尔斯大为恼火。可能是因为人们误解了他对哈里·莱特这个角色的诠释吧。这是一个真正对世界感到绝望的人。所以人们在他面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在一个价值观分崩离析的时代,任何一种选择都将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一点在今天看来还是依然让人感慨和悲哀。

第36周 比夜更黑的电影

  • 兰闺艳血 In a Lonely Place,1950,尼古拉斯·雷
  • 漩涡之外 Out of the Past,1947,雅克·特纳
  • 上海小姐 The Lady from Shanghai,1947,奥逊·威尔斯
  • 夜长梦多 The Big Sleep,1946,霍华德·霍克斯
  • 罗拉秘史 Laura,1944,奥托·普雷明格
  • 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1944,比利·怀德
  • 马耳他之鹰 The Maltese Falcon,1941,约翰·休斯顿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