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Column | 专栏

Day 307 反抗总是源于生活本身的烦恼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307天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
片名: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南京,家

捷克导演伊利·曼佐(Jirí Menzel)最近一部作品被人们熟知,大概就是十年前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我印象已经不深,但记得还算好看。有一句对白印象深刻是“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遇的不幸”。主人公是位小个子的小男人,原著作者是捷克大作家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他最早的长片《严密监视的列车》,主人公同样是位小个子的小男人,原著作者还是赫拉巴尔。另一部被禁20年之后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名作《失翼灵雀》(1969)也是如此。

伊利·曼佐的电影和赫拉巴尔的小说联系紧密。他在1965年加入布兰杜夫电影公司,参与了集锦片《底层的珍珠》的执导工作。这部电影就改编自赫拉巴尔的小说集,由五位导演分别执导一段。这几位年轻人前后都拍出了属于自己的杰作。除了曼佐之外,希蒂洛娃拍了《雏菊》亚罗米尔·伊雷什拍了《哭喊》(The Cry)杨·涅梅茨拍了《夜之钻》(Diamonds of the Night)埃瓦尔德·朔尔姆拍了《每天勇气多一些》(Courage for Every Day)

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之前的几年内,这些毕业于布拉格电影学院的捷克电影青年们爆炸式地激扬自己的才华、勇气和想象力。据粗略的统计大概有60多位年轻导演拍出了风格各异的处女作。我在之前写到过的有米洛斯·福尔曼《消防员舞会》(day 148)伊凡·帕瑟《逝水年华》(day 146),以及希蒂洛娃的《雏菊》(day 291),这些都只是灿烂的“捷克新浪潮”的冰山一角。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严密监视的列车》讲什么呢?“少年英雄炸飞德国鬼子军火列车的故事”。故事听上去非常耳熟,但是电影看起来非常眼生。如果不是某些细节,现代观众根本可能不能确定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捷克时期)。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乡镇小站,一个小世界,风平浪静。主人公是位小个子年轻人,接替父亲的职位来到站台上担任见习调度员。他的小日子也风平浪静,只需要每天举旗扳道。战争对这里的影响,看起来就是从这里会通过一些德国的军列,纳粹检查员会不定期的巡查——就像和平时期的官僚差不多。

小个子年轻人米罗不关心欧洲战局、也不关心人类命运,只关心个人问题——恋爱了,可第一次就遇到早泄问题。用他的话来说“我不关心希特勒,只关心自己的小鸡鸡”。他寻求各种方法,试图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讲绝望、讲痛苦、讲迷惘,战争比起性来好像真不算什么。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而米罗的师傅是位风流成性的调度员,搅得这个年轻人和站长都心神不宁,小站的皮沙发被他带来的女人抓破了补起来又抓破。性的问题好像成了此时此地的生活中唯一值得关心的问题。

这位调度员和女电报员之间的性游戏成了电影最有趣的段落。“我和胡比克先生一起值夜班,因为无聊,胡比克说我们可以玩一个盖印章游戏,火车会飞,死亡会飞,一切都会飞,我一直输,就一直脱,先是鞋子,袜子,然后上衣,内衣,最后是我的短裤……”(这段叙述引自毛尖老师的文章)于是,电报女孩从大腿到屁股被调度员盖满了图章。

在1960到70年代的共产主义东欧电影中,幽默感总是和色情意味交织在一起,于是无论是革命者还是小人物都变得特别亲切。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严密监视的列车》从一开始就非常亲切和安静,充满了田园的乐趣,无忧无虑,所有的烦恼好像都不是来自战争、来自祖国被占领、而是来自生活本身,来自个人难以启齿的烦恼。而反抗总是源于自身具体的烦恼,而不是抽象的口号和信念。

那么说好的“少年英雄炸飞德国鬼子军火列车的故事”呢?在电影快结束时,风流成性的调度员胡比克忽然对米罗说,明天有量德国军列从咱这过,咱就炸了它。大概就是这样轻描淡写。也没有伏笔、没有过渡,可也不突兀,自然而然。就在纳粹嘲笑“捷克人都是些只会傻笑的动物”不久,米罗就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拿着炸药扔向了“严密监视的列车”。

伊利·曼佐的叙述非常平静,平静得就像远远吹来的微风。好像扔炸药的事儿,就和恋个爱、亲个嘴一样,带着一些激情,但也只是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是生活的无聊所带来的反作用力。然后,剧烈的爆炸成就了电影和人生最后的高潮。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严密监视的列车》初看时其实会觉得过于沉静缓慢,但是伊利·曼佐似乎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能力,将人的处境的荒诞和可爱之处、脆弱和反抗精神,逐渐注入到影片中,人的生气就如同静水深流,潜伏在情节和影像的表皮层下。

我们很难说清楚,这曼佐是如何将散淡的田园诗意、浓郁的色情气息、荒诞的喜剧性、以及大无畏的英雄壮举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其中的生涩和稚气,要比之后他晚期更成熟和圆润的作品更迷人。就像所有美丽的迷一样,这部作品看过就很难忘记。

严密监视的列车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1966),伊利·曼佐

第44周 东欧年代

镜子(1975)
飞向太空 (1972)
红色赞美诗 (1972)
严密监视的列车(1966)
我是古巴 (1964)
水中刀 (1962)
灰烬与钻石(1958)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