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十三刺客》:赶超传统的大杀阵

Thirteen Assassins(2010)
3D版本的《一命》已在戛纳上映,这边内地观众才跟上《十三刺客》的脚步。由于“三池速度”的存在,他的作品总是让多数人看不过来。虽说这几年稍有放慢,然而三池崇史的表现依然让人惊奇。花样繁多的他,突然迷上了翻拍时代剧,更要命的是还接连入围三大电影节,魔力实在惊人。

跟工藤荣一的原版比较前,不妨先看下三池崇史有过的时代剧表现:他拍过纯爱版的《左武》,拍过几近癫狂的《以藏》,再然后是东西杂交的《寿喜烧西部片》,可以说恶趣味居多,跟传统时代剧相去甚远。正因如此,面对《十三刺客》,许多人不免惊呼,三池崇史拍出了最有质感的一部时代剧。

与老版相比,《十三刺客》省去了刺杀行动的超长铺垫,直奔观众心头大好,奉献了四十分钟的大杀阵。所谓的大杀阵,片中即是群砍对殴,以少打多。然而,有动更要有静,“动”那边三池一向擅长。这时代剧的质感,其实也在杀阵以外。静的一面,《十三刺客》也相当中看。影片上来就是一堆字幕介绍,一串人物登场,没看过老版的可能还云里雾里。结果十分钟内,三池就让反派大头目出场了。不说那突如其来的砍杀,刺激提神,光是那消失的侍童、可怖的人彘以及无差别乱箭杀人,反派诡异且难以捉摸,表现好像一坏到底。结果越到后面,这个角色就愈见复杂,也算坏得倍有腔调。

坏人穷凶极恶登场,好人听在心里,双手都止不住颤抖。此处的颤抖用的极好,从对白里道出,胜过龇牙咧嘴不共戴天的愤怒表情。与其说是手在颤抖,不如说是藏在鞘里的刀在呼喊正义之士。它刚好对应了结尾,新六郎想放下刀,岂不料执刀之手已经无法松开。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杀阵要十三郎。找人加入的过程,《十三刺客》也表现得不过不失,有感恩的、有服从的、有领赏的、有浪荡的,最神奇是还有莫名其妙从树上掉下的,这编导当真调皮得有些可爱。电影没有像《十月围城》那样去追求群像,从而也避免了黎明式的败笔。好些人就是一组画面、三言两语,详略得当。修缮妻子坟冢、鬼节时点个火,这样的话语,感人效果比摆造型、搞特写不知要好出多少。

至于最大看点杀阵上面,三池放入了机关和爆破,然后再是以寡敌众,血肉相拼。中间既有洒狗血的慷慨就义,也有颠覆玩味的飞来一刀,此外还模拟了个主观镜头,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同于强调长时间对峙的决斗,也不同于追求一击必杀的《必死剑鸟刺》(同为时代剧和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十三刺客》可以说是交替组合,有力敌、有偷袭、有配合更有策略。最后两轮一对一,也是出乎意料。与刀光剑影和火光冲天相比,中间夹杂的对话更是耐人寻味,除去戏谑武士的,反派的好些台词当真是眼前一亮。

从针锋相对角度来说,《十三刺客》好似捍卫了武士道的尊严,但影片又故意把时间背景放在了幕府倒台前夕,所有一切都不免成为了时代的炮灰。从三池崇史角度来说,《十三刺客》离众多前辈的时代剧经典仍有距离,不过快马加鞭,这已是他自由发挥的佳作之一。至少片中的大杀阵,确实有赶超原作的意思。【原载于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

三池把时代剧和个人趣味良好地结合一起,他证明了现在的娱乐片能拍得跟以前一样好。——卫藤贤史(影评人)

影片拥有动作电影的一切要素,勇士已经不是单纯与恶对抗,他上升到了一种非理性的疯狂。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报》)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