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评论日 | 《阳台》:想说的太多,想明白的太少


想说的太多,想明白的太少

文 | 张大海

看完《阳台》这个短片,我的一个反应是默克尔下台了,而且改行当了电影导演,后来回忆了一下剧情,这明显是一个英国片子。女主角应该是出身自底层英国工人阶级家庭,所以就更怀疑是默克尔改行当导演来恶心英国的移民政策了——你们以为脱欧就能甩掉中东难民包袱了吗?你们对中东难民的偏见只是出于刻板的印象和脑补的幻想,只要勇敢地接受难民,深入他们的家庭,种种误会就会烟消云散啦。

好吧,《阳台》当然不会是默克尔导演的,但调子,就是这么一个“白左”的老生常谈式的调子。不管本片的导演确实这样认为,还是选择了一种政治正确的表达,放在欧洲难民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这都是一部很应景的电影。不过,在“难民问题”这个主题上,本片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应景而已——它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所以让人只能在“投机”“搭车”“政治宣传片”这三个选项里选一个。

《阳台》的故事其实编排得挺巧妙的,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挤进了难民问题、文化冲突、家暴、蕾丝边等吸引眼球的元素,还有悬疑和反转,以及女主角几乎是急赤白脸喊出来的“微言大义”。

问题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我们把“难民问题”这个表壳剥去之后,得到的仍然是一团乱麻。

这部电影的Slogan应该是女主角(那个英国白人女生)重复说过两次的:“如果一个人被坏的事情包围,你会有破坏一切美好的冲动。”

单看这句话,没有任何毛病。《似水流年》里的王二,自己活得不痛快,就整天琢磨跟别人打仗的事,哪怕当了俘虏,也要捡块玻璃把肚子划开,掏出肠子挂到敌人的脖子上去。这也是基于类似的想法,再加上一点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按照社会学的说法,挫折会催生暴力,学校里到处欺负人的小霸王,都是爹妈棍棒底下教育出来的。更官方一点的说法叫“替罪羊理论”,我活得不痛快,都怪隔壁老王。实际上,片中与阿富汗难民为邻的英国工人兄弟们,抱的就是差不多的想法——找不到工作、收入下降、物价上升、福利摊薄,都怪你们这些难民和移民,所以我们要歧视你们、找你们的麻烦。

但是女主角的行为并不能用这句Slogan来解释。影片的结尾,她错手将阿富汗女孩推下楼,这是“破坏一切美好的冲动”支配下的结果吗?这明明只是一个意外,她被推了一把,然后又推了回去。这样的举动,还扣不上这么大的帽子。除非她最初接近阿富汗女孩,就是因为自己活得不痛快,所以想把她从楼上推下去。

《阳台》剧照|©️柯首映

女主角最初是以一个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在阿富汗女孩的生活里的。她觉得她很漂亮,但是在家里被男人们欺负,在外面又被白人歧视;她帮她拍年鉴照片、教她化妆、给这个被孤立的女孩儿友谊甚至是保护。但是到后面,阿富汗女孩拒绝她的爱情之后,她突然变成了迫害者,失手将其推下阳台。影片到这里也出现了一个出色的反转——所谓阿富汗女孩不幸的家庭生活,很可能出自女主角的想象,而这个白人女生,自己才是家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保护者——迫害者——受害者,卡普曼戏剧三角中的三个身份,女主角一肩挑,故事的起承转合,全都是她在内心给自己加戏的结果。她在家中受到父辈的欺辱,就想象更封闭的阿拉伯家庭中的女孩也有同样的遭遇,而她的白人身份,让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好于对方,可以作为保护者出现,当她的好意没有得到回应,她变成了迫害者。英雄变成暴君。如果导演专注于这一点,我对影片的评价会更高。

或者,让女主角把“如果一个人被坏的事情包围,你会有破坏一切美好的冲动。”这句Slogan憋在肚子里,情况也会比现在更好。

没了这句打岔的话,影片的主要剧情反而跟“难民问题”的主题呼应更紧密——片中的英国人(白人)对阿富汗难民的排斥和敌意源于对他们的不了解,那么再向前推导,让这些人变成难民的白人,最初发动战争的原因也可以简单归纳成“对他们的不了解”。

片尾阿富汗女孩的父亲被当做犯人抓走后,女主角“你以为人们想要真相,但其实他们只想听到让他们能感觉好点的东西。我知道这一切很操蛋,但这就是我们相处的方式。谣言,每个人都想听到它们,这就是人性”的旁白,说的其实也是偏见。

如果剔除掉Slogan,再去掉应景的难民身份设定,例如将阿拉伯女孩设定成早期移民而不是最近的难民,影片在说明偏见产生隔阂、偏见产生争斗、偏见缔造一个更为偏见的结果这个道理时,就更能站得住脚。

作者简介|张大海,知名影评人,《大众电影》主编。


@短巴赞:《阳台》的叙述视角颇有意味。旁白流露出了“冷酷及伪装客观”的揭示态度。这些超越了事件当事人罪责情绪的言辞,将深层的意向直指世间所有的人群。贯穿始终的旁白和主人公在影片首尾两处的正面特写,有头有尾地组织了实质主观色彩鲜明的叙事,成就了这么一则变相的“普世”寓言。全片的事件经历,看似遵循着时间顺序,实则是由主角的内心勾陈序列(深度)来呈现的。即主人公在内心不断反刍着的一组组并行实事所透发的经验历程,最终由此给予了观者一次“确凿可信”、“切肤之痛”的共鸣体验。——相信,比客观更能直击心灵。

@灰皮大耗子: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故事,人们总会用想象去填补故事的空白,好像人们从来关心的都不是真相,而是那些让他们感觉好一些的东西,DANA比那些白人女孩更聪明伶俐,对世界有更多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但她的不幸是却是写在基因里面的,片子是用背景音讲述出来的,创造了更立体的结构,观者从连续的时间里看到了不同的维度里面的“真相”。

@Esai:《阳台》逆向的“感同身受”,以善良的面孔做最恶毒的意淫。我不幸,也想象着你不幸。我知道你笑靥如花下尽是不堪,同我一样被人厌恶,被人强奸,被推入深渊。我们身为同类,注定相爱。你拒绝我亲吻的那一刻,便非我族类。难以置信你拥有幸福,这让我感到厌恶,憎恨。直至你的“亲人”被以谋杀你的名义带走,我才觉得释然。你已不幸,我经历的那些不堪也可连贯回忆。只看看的见的,只听听的到的,只相信想相信的。真相于人而言是种痛苦,是毁灭。在意淫中感受给予感受付出感受快乐,一如我们被迫去意淫雾霾无毒无害,餐饮油烟是雾霾污染重要来源,那些重污染企业已与此无关,我们活在长生不老的“仙境”而不是催人走向死亡的pm2.5爆500的环境。人性如此,意淫带来粗鄙的快乐与安全。别去麻烦寻找真相,只需幻想。

@燃:看过阳台我想到了美剧《暴君》,一群接受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美国人,试图解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第三世界难民,殊不知这群暴民嗜血成性执迷不悟,结果反被其所伤。抛开偏见来看,短片完成度算是很高,情节紧凑,线索明晰。只是导演的倾向明显之极,以至于狂热分子(穆斯林男子)非但没有一句台词,行径也和丧尸别无二致,能把意识形态演绎成惊悚大片,帝国主义的野心真是昭然若揭。


版权合作©️柯首映

柯首映

“柯首映”(JIa Screen)由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创建「全球电影短片中国内地首映平台」,现向全球启动报名征片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