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至爱梵高》:一部绘画性强于动画性的动画电影

《至爱梵高》剧照|©️AP

一、尴尬的风格——绘画性强于动画性

筹备8年时间,15个国家125位“画家”,66960幅布面油画,主创这样工作量式的宣传多少是让人反感的。记得看过宫崎骏《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纪录片,影片中一个仅有几秒的海景镜头,在宫崎骏的工作室放着半人高的一叠A4纸成稿,应该有近万张,而这只是全片的凤毛菱角。成片效果永远是影片的核心,其他因素只能作为参考。《至爱梵高》中较多画面是分层的,背景不动,只有人物“抖动”,这和全景抖动的难度和工作量完全不同。另外66960幅油画(还有宣传是66240幅)的准确度令人怀疑,以本片12帧/秒的帧频,完全对应影片时长的92分钟(91分钟)。要知道动画的一些场景会因特殊效果而增帧或减帧,而且考虑到分层背景绘制,不可能每一秒都是刚刚好12幅,影片真正的画幅数一定是多于或者少于这个数字。

梵高绘画的动画化,听起来是让人醉心的。可以说本片对梵高的绘画作品还原度极高,尤其是开篇用一个镜头,把梵高的三幅名画《星空》、《黄色小屋》、《夜间咖啡馆》串连起来,很有表现力。不过这样的镜头在全片太少了,而且在我看来,单幅画面比动起来的画面效果甚至更好,绘画性强于动画性,这对一部影片来说无疑是失败的,这源于主创缺乏对动画规律的认知。

《至爱梵高》剧照|©️AP

所谓动画性,简单来说就是画面创造性,它和电影本身的纪录特性有本质区别,除了画面色彩、风格等效果的自由运用外,主要体现在造型、运动和转场三方面的创造上。动画的概念里没有摄影机,所以就不存在镜头和转场,虽然有时看上去有一致性,但真正伟大的动画作品总是去挖掘和探索动画特性的。如凭《老人与海》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亚历山大·彼得洛夫,同样是油画动画(镜面)就更具表现力,尤其是他的《荒唐人的梦》《美人鱼》,我们能看到“转场”中的画面想象力和造型的惊人创造力。而《至爱梵高》中的固定镜头过多,我们仅能从比较少的运动镜头和全景镜头中看到一些动画性。

动画大师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擅长做镜面油画动画,图为他的作品《荒唐人的梦》

而且令人遗憾的是,就算是独具梵高风格的画面,也压不住整部影片给人的一种真实感,尤其是当你适应油画质感画面以后。这首先是因为本片是通过转描((rotoscope)技术制作的,先是进行真人拍摄,然后将画面投放进行逐帧绘制而成,不过本片形成这样的真实感绝对怪不得转描技术本身。转描技术在动画领域使用的非常广泛,早在1937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就开始成熟,当时深受迪士尼影响的中国动画也运用了这项技术(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但动画先驱们对转描的运用,并不是为了去完全摹绘画面,而是为了方便学习人物或动物的运动。白雪公主和唐僧们的最终效果,是进行了缩帧和造型改变的,和原初拍摄的画面大相径庭。转描发展到今天,更多是一种风格化手段,像林克莱特《半梦半醒的人生》《黑暗扫描仪》,只是把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帧转描,中间影格专门用Rotoshop补齐,同时把人物衣饰线条有意地扭曲,凸显特殊的视觉效果。但《至爱梵高》中的人物转描几乎和拍摄画面一致,忽视了造型变化,运动起来画面的真实感,有一种不符合梵高后印象派风格的脱节。

图为《黑暗扫描仪》(2006),当代转描技术应用主要为实现风格化

影片中的这种真实感在回忆的黑白画面中更为明显,这也是我觉得本片处理最不好的一点,不仅是无动画性,黑白画面也无法体现梵高特有的色彩风格。梵高在来法国之前,他在荷兰绘制了一批速写,陈丹青曾把这些速写风格的大巧若拙和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速写比较,认为这些习作已有大师气质。我觉得本片主创为了还原梵高作品,索性不如直接在回忆画面中用梵高风格的速写来替代,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泥潭中的天才——天命不凡的凡人

有人说去看《至爱梵高》就是去感受视觉效果,不用在乎故事,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只要是影片,剧本都是核心。本片的故事角度对表现梵高很有效,用一群“凡人”视角,他们的了解和不解,来呈现梵高的曲高和寡。剧本是从梵高寄给弟弟的800封信中提取的,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伪悬疑故事,但是能反应梵高真实的境遇。这对我冲击很大,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天才的想法。

梅尔维尔说过,“成为不朽,然后死去。”这是我以前对天才的执念,天才是跨越时代的特立独行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们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为了真理和终极价值而燃烧,这是天才之为责任。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短命的,无论是早逝还是自杀,他们的损耗和痛苦是最强的。

《至爱梵高》剧照|©️AP

梵高亦如此,在影片中他在病床上挣扎,对弟弟说“如果我是正常人该多好。”可他不是正常人,这样的死我一直认为是天才之宿命。但我从梵高的真实境遇中第一次感觉到,即便能脱胎换骨,但天才也是凡胎肉体,他们不是凡人,但又是凡人。因为他们不可能那么纯粹,也像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一样,都要遇到很多具体的事。梵高要面对自己的精神疾病,也要面对油画颜料用完的窘境,向弟弟写信求救,又要和村里的人相处,去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嘲弄。天才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委曲求全和情绪化的,他们在摇摆和脆弱之中进出。他们有天才和凡人的双重挣扎,也让他们更加痛苦。

梵高曾在给弟弟的信中也写到过,我一定会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我们从影片中梵高和法国贵族公子哥混在一起也能看出来,他不是出世和淡泊名利的,天才也同样在权力和名望,金钱和情欲的诱惑中挣扎。只不过他们自己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反省,自我反抗的意志。

《十三邀》中蔡国强说的特别好,他认为好艺术家不是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动物,他们想融入,但也在反抗,他们都站在悬崖的边缘上,但也很怕掉下去,可又不愿意走进来,偏偏要站边缘。好的艺术是挣扎的坦然和天才的能力,其实不是反潮流和反体制,只是想融入,但创造了革命性的艺术。而梵高,在所有艺术天才之中无疑更为悲苦,因为他在生命中不曾见证自己的价值,即便去世后带来了几乎超越所有其他艺术家的影响力。

景框的外延

电影写作者,微博电影博主(微博:@景框的外延),V淘电影计划评委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3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