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2010 Venice】《质数的孤独》:更为深刻的意版《挪威的森林》

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 (2010)

9月9日早上,参与角逐金狮的最后一部意大利电影《质数的孤独》(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 2010)中表现人性的孤独极其有力,同时对于揭露造成这种孤独的原因也非常深刻。)举行了盛大的媒体场首映式。这部由意大利新一代导演代表人物的萨维里奥·克斯坦佐导演的最新作品是意大利媒体认为最有希望拿奖的本土电影。因为这位出生于1976年的年轻导演之前的两部作品反响非常之好。2004年他的处女作《私处》(Private)获得了国际大小电影节的奖项,并被认为是新一代意大利电影中最受好评的一部;2007年他第二部长片作品《追忆自我》(In memoria di me)入围了柏林电影节。

《质数的孤独》改编自曾获意大利总理文学奖的同名小说,那是作家帕罗·吉欧拉达诺的处女作。在看完制片人送给他的小说后,导演深深为之震撼。在完成了《追忆自我》之后,他就和作家本人一起合作将之改编成了剧本。

电影(和小说)以质数为题,取意质数被自己整除的唯一性(除数字1外)。从这种意义来理解,孤独的个体就是一个素数,导演在电影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两个质数是不是可能找到一条可以结合一起的道路?电影中存在两个孤独的质数:爱丽丝和马提亚。

爱丽丝家教甚严,父亲总是希望她做一切事情能如他所愿。一次由憋尿造成的滑雪意外,让她从此成了瘸子;她个性孤僻,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马提亚有个孪生妹妹,自小需要他照顾,一次去同学家过生日,他厌烦了不时需要安抚妹妹的不安,就将她一个人扔在了公园,结果妹妹落水身亡。《质数的孤独》中,导演将爱丽丝和马提亚两个人的生活轨迹设在了1984到2007年之间,讲述了两人童年的不幸、相遇、彼此的吸引和抚慰、马提亚远赴德国求学的再次分离、直到最后的重逢。

为了对两个人的个性孤独做比较清楚的交待,导演选择了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时间顺序打乱,设置了一个希区柯克式的经常适用于侦破片的“麦格芬”的存在,作为观众需要期待揭开的谜团:那就是在马提亚妹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何事?这个疑问既保持了情节梳理的连贯性,又能够让爱丽丝和马提亚两个生活轨迹的交织有了一个一致的方向,也为最后两个人在妹妹失踪地点的复合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导演萨维利奥·科斯坦佐在自己的电影中经常会带上一些社会批判意识。在《追忆自我》里他让主人公提出了对宗教信仰的质疑,而在《质数的孤独》中,他又对意大利式的家庭传统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这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应该能引起一定的共鸣,因为在欧洲的国家中,意大利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传统和中国相对比较相似,父母的权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孩子的命运。电影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细节,那就是马提亚的父母在争执着已经23岁的儿子今后的去向,两个人都是抱着自己“爱儿子”的观念,但是镜头前马提亚是缺失的,他最多只露了一下后脑勺。电影中爱丽丝和马提亚的悲剧很大程度上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是父母从小的管教造成的后果。不过电影中只是揭露,对于提出解决办法很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质数的孤独》中表现人性的孤独极其有力,同时对于揭露造成这种孤独的原因也非常深刻。电影故事也是由一个亲近的人的过世引发成长后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它是《挪威的森林》的意大利版。两个人的孤独总比一个人的温暖。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