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艾登堡》:“现代化恐惧症”电影

《艾登堡》

希腊年轻的制片人亚特纳·理查尔·特桑阿伊和导演兼制片人约格斯·兰特莫斯是一对好朋友,希腊近年来评价最高的两部故事长片《吉尼塔》(Kinetta,2005)和《狗牙》(Dogtooth,2009),都是两个人合作的结果。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亚特纳除了编写剧本和作为制片人之外,还没有机会一试导演身手。2009年两人一起监制的约格斯导演的《狗牙》在世界影坛引起关注后,亚特纳按捺不住那颗驿动的心,开始自编自导了《艾登堡》(Attenberg, 2010)。继去年戛纳选择了《狗牙》之后,威尼斯也选择了这两位年轻人合作的《艾登堡》。

如果看过《狗牙》的观众应该会记得那个有着畸恋关系的一家五口人。在《艾登堡》中,导演亚特纳在执导之前先确定了电影中应该存在的人物关系:先是3个人,然后加了一个,变成4个,最后只剩下2个。亚特纳就这样开始确定了故事主线。故事中只有四个人物存在:23岁的女孩马丽娜,她的好友贝拉,还有父亲斯派罗斯,以及她的第一位情人“工程师”。

《艾登堡》题目取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节目主持人大卫·艾登伯禄的名字,因为他所主持的动物节目是马丽娜和父亲斯派罗斯唯一的娱乐项目。父女两人时常以扮演不同动物的动作叫声来互相取乐。电影在这里引出一个强烈的反差:在肢体上马丽娜学各种动物都惟妙惟肖,但她自己并不知道人本身就是一种动物,连最基本兽性——性欲也不存在。电影从一个惊艳的镜头开始,贝拉尝试着教会马丽娜如何用舌头调情。这个长达几分钟的舌头镜头最终以两个人趴在地上玩狗咬狗而结束。

电影中对于现代工业化文明社会的恐惧随处。这些画面的寓意和《狗牙》如出一辙。这两位当代希腊电影最有希望最具才华的年轻导演似乎在拍摄一系列“现代化恐惧症”的电影,《狗牙》里不惜囚禁子女的父母,《艾登堡》中没有对女儿施教的父亲。他们自己对现代化文明社会和反英语化社会无比恐惧,决定建立樊篱保护自己的子女免受“伤害”,相对来说,《艾登堡》的结局比《狗牙》光明了许多,至少马丽娜最后享受到了真正的性爱。而父亲的过世和她的新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新老社会的世代更换。

《艾登堡》中不时出现马丽娜和贝拉手挽手用不同的姿势走路的样子,看上去有趣而又可笑,但在不时出现的画外歌声中,观众可以理解导演尝试解说的意义。在那些歌声中,不外乎对于成长和性爱的渴望。而电影中马丽娜在父亲病床前为父亲跳得那段舞和《狗牙》中孩子们为父母庆祝节日时那段可笑而又催人泪下的舞蹈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艾登堡》在结局上显得比《狗牙》更为光明,但是在表现相同的主旨上,电影剪辑有些混乱,造成的叙事效果远远不足《狗牙》的深刻和震撼,这未免不是一个遗憾。但作为一部处女作,希腊导演亚特纳·理查尔·特桑阿伊算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