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2011 Berlin】《无辜的星期六》:有亮点有硬伤

Innocent Saturday (2011)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爆炸,成千上万人面临生命威胁。年轻的俄共官员瓦莱里偶然得到了核反应堆事故起火的内部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带着自己所爱的女人维拉逃离。生存的欲望主导了影片开场,大量移动跟拍镜头表现奔跑逃离,长焦、大幅度摇晃、极弱的光线造成情绪焦灼,导演亚历山大·明戴泽用极端方式将情绪强加于观众,进而探讨在灾难面前人复杂的情感与欲望。对灾难题材来说,这是相当独特的视角。

瓦莱里本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但最终却没有走成,看起来是种种外因所致:女友丢失护照;错过火车;被婚礼上的朋友纠缠……但事实上,阻止瓦莱里的只有他自己。这是相当微妙的心理状态:面对死亡,有生存的欲望,有逃离的机会,却被无形力量束缚。有很多次,瓦莱里都是跳上了汽车或赶上了火车又折返回来。他的女友维拉更极端,在知道真相后去鞋店挑鞋,去朋友婚礼唱歌,似乎并不想离开。这种无形力量导演表达的十分隐晦,大多时候只是将人物情绪推向极致,试图让观众在情感的压抑下若有所悟。

尽管亚历山大一再强调这部影片与政治无关,但在死亡面前能够羁绊生存欲望的只有感情和良知。瓦莱里知道当局对消息的封锁,他是知情的少数人,后来的女友、乐队成员,他们都是少数人。他们可以走,可是更多留在这里的不知情人,正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亲友。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抛弃同类从而心理失衡的恐惧正是让他们情绪崩溃的源头。也许亚历山大旨不在影射政治,但当局的措施和态度是男主角的情感动因,却是不可否认的。

遗憾的是,这样独特的切入点,也因为导演对情绪营造过度而留下硬伤。亚历山大也许唯恐观众不能体会片中压抑而晦涩的心理状态,在推动情绪的时候往往就用力过了头。在大段的奔跑镜头中加入无意义的折返、碰撞;瓦莱里几次看到燃烧的反应堆时如出一辙的升降反打镜头;画面的不规则切割……运用太多,反而有刻意追求风格化之嫌。而刻意追求,正是对影片驾驭不够成熟自信的表现。此片亮点硬伤皆有,不过对一个导演界的新人来说,今后还有的是空间。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