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春风沉醉的夜晚》是当代中国最好的爱情电影,某些地方可以与《小城之春》媲美。两部电影都以背景环境的质感,衬托出情感中不易表达的微妙。人的情感是浮动于世事之上的,一方面超越现世,但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渗透、制约。就像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必得倾城之下才会产生、才看得真切;周玉纹在断井残垣的战后小城、春天寂静又坚实的勃发与生长里才会对章志忱产生难以遏制的冲动;同样,在暧昧、潮湿、一面小商贩此起彼伏蓬勃生长,一方面人的生机与情感限制在水泥格子的小窗小门内,出此门去,人世漂浮、无所附着的世界里,才会产生《春晚》里相互依偎直见性命,又若即若离、难有寄托,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春晚》是关乎私人的,也是关乎时代的。
1.爱情
我没有资格去评论电影里的爱情,不是因为异性恋对同性恋无话可说,而是大概很少有人能详述爱情,别人的、包括自己的。《春晚》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解释和讲述一段段情感纠葛,而是着重呈现爱情的质感。
这里爱情的质感不是光滑、分明的,却是一种有毛边的爱情,表面看上去,岁月呈平、生活继续,但在那些像纸页或者织物毛边的细节处,分明看到这表面平滑下实则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暗涌,几番挣扎交错,但到底挣扎的细节是什么,又被克制住了看不清,实际上,就连当事人自己怕也说不明白。这些毛边在两个人的轻触打闹里、一个冷峻的眼神转过去之后嘴角浮现的一丝微笑里、在言不及义或者故意语焉不详的对话里、在情绪迅速微妙的转变里,也在绵密的春雨中,从一阵风感染到另一阵风、一回首落尽眼底的墙砖与街道、街边小吃店里不经意的蒸汽中……
2.身体
爱情的毛边,也呈现在不完美的身体上。
王平的乳晕和江城胸前的大块胎记在镜头前毫不避讳,也没有任何美化做爱场景的处理,初看时略略有些触目,但很快就从身体的瑕疵上进入情感的真实,甚至有些感动。
我最喜欢的一场情爱戏是江城和罗海涛在浴室里那次。没有氤氲的蒸汽、没有甜腻的缠绵、没有浪漫化,两个清瘦的身体伏在最普通的浴室瓷砖墙面上,做简洁、不经渲染不加煽情的动作。喷头悬在二人头上滴答着小股热水、上升几丝热气,似乎就能感觉到热水顺身体滴到脚底变成温凉,质地如两人之间的感情,爱情有温热、如缕不绝,却在极现实的生活里,有极现实的无奈,这是这一场戏里的“毛边”。
3.声音
环境音响与音乐的运用极妙。每一场雨声、风声都是替静默不语的人物在相互沟通。林雪的心撕裂的声音在煎蛋锅的油炸声里,李静的侮辱和绝望爆发在盘子坠地的清脆里。最震动我的声音,是海涛醉酒醒来的早上,江城替他揉捏颈子,手从脖子滑到肩头又滑下去,那一声皮肤摩擦的轻微声响。这一声很真实,又不仅仅是写实,分明还能感受到手的力度、温度和心里没有说出的渴望、试探、欲言又止。
4.南京
我是一个在外地游荡了很多年的南京人,在南京长到十八岁,上次离开家是2010年2月22日。现在的南京城到底是什么样子,新建了几座购物中心、新竖起几块电影荧幕、年轻人爱去哪里玩耍,我一点也不知道。有人做过《春晚》南京地图,但我看电影时几乎认不出任何一个地方,我只知道,台城上一般不会有尼姑聊天。可我还是在电影里认出了南京,不是凭地标,而是凭着那种质地,电影里恰到好处的表达出南京的味道、触觉、空间感和时间感。
电影里有很多镜头滑过街道、民宅、办公楼,远看就是一间一间切割整齐的水泥格子,虽然不太高,但码起来又厚厚实实的,正像这个工业与现代化时代义正言辞的冷峻。每一个小格子里,却有个人的悲欢怅惘,被钢筋结构的墙壁挟制困顿,隐忍在水泥墙后,与时代相比微不足道。但从关闭的窗子里飘出的人声,亦正如在社会成规的压制和个人强作坚强的控制下,忍不住丝丝泄漏出来的真情,幽幽的钩住了窗外侧耳人的心。
那些街边小吃店也是神来之笔,几乎每个普通人的爱情记忆都和街边小吃店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多油的、咸辣的、酸甜的、清淡的,各种天南地北滋味的小吃店,都有市井烟火气,也是柴米油盐平凡爱情的滋味。而每个城市的小吃店都有所不同,《春晚》抓到了发生在南京的爱情会有的滋味。
书店虽然只出现一次,也已经足够展现南京的阴郁、理想、冷漠、浪漫、慵懒,与这个世界的疏离和独特入世角度。
5.时尚,或者时代
李静的工厂里制作山寨名牌,我以为,不是一个偶然或随意的安排。整部电影里所有人的服装都非常“山寨”,是时尚最低端的拙劣仿制品,有种无处放置的尴尬。
当然与角色身份有关,但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人物内心。李静过时的扎染喇叭袖雪纺、长裙和仿冒的流行针织开衫,表达出她的年纪、身份、经济地位,以及随波逐流无处安置的心情。林雪刻意搭配的绿色针织衫与绿色方巾虽然有种教师的严肃端正,然而背后略显过低的领口又是山寨时尚的证明,与过分严肃和过时的方巾搭配,显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方面是女性知识分子理想与山寨时尚之间的落差,也暗示她妻子身份面对同性恋丈夫的落差。
江城刺青之后所穿的花衬衫最动人。他刺上蜿蜒藤蔓上盛开的花朵图案,一直从颈部的伤口刺到胸前的胎记,先天和后天的伤痛/残缺/瑕疵被他生命里最深切的真情所连接,爱和痛都深深烙在身体里。他袒露着生命中最真的情感胸口,却被一件极难看、劣质、山寨的大花衬衫微微掩盖,这种真和假的对比、尴尬,是一个讲究规则规矩、充满虚情假意的世界中,人们寻找真情和依靠,无处倾诉叙说的心情写照。他飘着花衬衫在街上大步走,又悲壮,又动人。后来,他把手里的早点扔了,扣好衬衫,混迹埋没于人来人往的大街,他是要向这个山寨的世界屈服么?回到家里,我们看到他的“女人”,他们做爱的时候,江城眼里没有感动。他最后躲进自己的小时装店里,电影给了他身边模特一个中近景,模特身上穿着一件上下不协调的山寨时尚连衣裙。
时尚是流动、虚荣、不确定,山寨是跟随这种流动性的勉力维持、勉强占用、假装把握住这种不确定性。但山寨的人心里知道自己的虚弱、彷徨和不安全感。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表面的繁荣,却掩饰不住私人内心的不安。
6.花
片中极多花的意象,莲花我总觉得和佛教有关。也许说此花开在过去、现在、将来,像郁达夫笔下的骚动贯穿时空;也许说出于泥淤却花开盛好……但我不了解莲花的含义,不好多说。电影里有一段台城上的镜头,三位女尼出现在海涛和李静的视线内,后来她们转过头去打量走过来的二人。我虽参不透,但直觉两种眼光的碰撞、打探,是两种生命哲学两个宇宙世界的相互质问。
三个人在歌房里唱的《那些花儿》与后来江城刺青的花朵似有一脉相承的含义。
7.生活质感
第四代导演逐渐脱离R-N语汇,开始将目光转向生命体,由民族的生命,看到时代的生命,看到时代里的人的生命。第六代集体在对个人生命、与个人相关的时代背景质感表现上超过以往。他们电影从题材、摄影、音乐、叙事等各个角度挖掘这个时代神经末梢的敏感与暧昧。
《春晚》的竖排字幕有种奇特的效果,一方面间离观众和电影、凸显画框,另一方面文字带来的一层意境加诸电影,在“假”的场景中和“定调”的画面中,带来“真”的生活与情感质感。郁达夫、朱自清过分的文人气在电影里非但不矫情,反是画龙点睛。字体和编排效果都十分好看,可惜我不懂美术字,想请教一下大佑小姐:)
View Comments
我只知道,台城上一般不会有尼姑聊天。
-----------------------------
台城连着鸡鸣寺,有一扇偶尔会打开的门。
鸡鸣寺驻扎的是尼姑,有时她们会登城眺望,有时会在台城处与前来看望自己的俗世亲人漫步或叮嘱送别。
当然,这些都是不值得较真儿细节。
“相互依偎直见性命,又若即若离、难有寄托,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情感”,作为一部有味道的爱情片,它不应该过多地着眼于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而最好是描摹爱情的质感,那种有点糙,仿佛只有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才略发清晰迷人的皮肤上的绒毛的质感。这种感觉往往就是温暖细腻,但又仓促易逝。
http://www.replicas-handbags.net/
http://www.christiandiorhandbags.net/
http://www.handbagsceline.us/
http://www.replicahandbagswalle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