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eople | 人物

江山如眉:杂谈李翰祥导演的美人电影

《王昭君》剧照,图为汉宫春晓一景

李翰祥导演擅拍以女角色为叙事重心的题材,在影坛绝对是不争的事实。

难能可贵的是他镜下的女角色并不只是满足“男性创作者”与“男性观众”所谓“凝视”、“想像”的焦点,她们更是集合人性里爱恨贪嗔痴的种种常态,包括理想,包括美德,包括欲望,层层次次,点滴分明。李翰祥用他独树一帜的织锦技法,将整幅人事尘网密密织起,于是,她们以充满人情趣味的鲜活姿态,立在历史背景前,假如我们再细看那些历史背景,更会发现它们不只是“历史”,还有更多源自于民间传说、戏曲、说唱演义的元素,构成整张完满的“古典印象”,成为李翰祥独步古今的“美人电影”最具特色的标记。

▍李翰祥“美人电影”企划出现的时机与连带的影响

李翰祥导演的古装电影,一般而言我们可以粗分成三个脉络,一个是饮食男女、风月情浓,其中以“金瓶”系列为代表,一个是才子佳人、民间传奇系列,其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最代表;还有一个则是江山美人、倾国倾城系列,李翰祥从影60年,前后至少有四次重要的“美人电影”制片企划,深深影响整个华语影坛。第一次是《貂蝉》、《江山美人》之后,他首度提出完成“倾国倾城”计划,邵氏在1959年底向外界正式公开。

第二次是国联公司草创之初,他与台制厂厂长龙芳共同拜会蒋经国先生,由拍摄《勾践复国》的政治使命连结到他想拍《西施》的心愿。

第三次是他重回邵氏,在1970年代中期推出“慈禧片集”,第四次也是“慈禧”,就是他在1982年北返中国大陆,开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合拍计划。

这些亮相于不同时间点的“美人”电影,都扣准当时当刻,电影圈中明星势力版块分布,以致他个人对于历史宫闱题材的兴趣和偏好,能跟电影公司的商业算盘一拍即合,甚至与“国家”层级的电影政策两相搭配,从而带动整个影坛的滚动力量,或挑战、或跟进、或另创新局。

尤其,李翰祥本身是票房大导、话题人物,他的“美人电影”制片计划部部掷地有声,卡司惊人,很多时候,不必等到成品上片,整个影坛早就为之地覆天翻。

举例来说,投资甚巨的《西施》上下集,背后牵动的不止是台湾两家官营片厂——中影及台制争抢影坛龙头地位的角力,在拍摄过程中,它也直接逼出台湾电影界厂棚不够、设施不足的现状。电影完成后,它的尺寸更远远大于台湾电影市场的胃纳,影圈当时也还没有真正的国际卖片经验;要如何跑国际影展、市场展,怎样推首轮版权、二轮版权,还有电视版权,怎么跟当时内部经营问题已经很严重的国泰机构合作,一切的一切,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学习。

再以李翰祥于邵氏第一次拍摄“慈禧片集”的成果来看,虽然续篇的《瀛台泣血》,在当时邵氏事事讲求票房表现的前提下,未有亮眼的成绩,做为前集的《倾国倾城》却是叫好又叫座的重磅巨片。更有什者,它直接影响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正迈开改革开放脚步的中国大陆。透过“内部放映”,《倾国倾城》震动高层,不久之后,李翰祥也被锁定为“全力争取”的对象,1979年他偷偷北返探亲访友,经过几年的筹备、磨合,终于在1982年夏天开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这一次的“慈禧片集”、“美人电影”,也和前面几次一样,在全球华语电影圈投下撼动各界的核弹。甚至不只华语电影圈,连日本的外语电影市场,也为之倾倒。

《西施》也好,“慈禧”也好,以后我们还有机会深谈,这篇文章的后半段,我们就把焦点集中在李翰祥导演第一次的“倾国倾城”片集计划。

武则天与徐有功的精采对手戏,由李丽华及夫婿严俊合演

▍计划成为华语影坛四位女星集成之作

这里要谈的“倾国倾城”是1959年底,邵氏宣布将由李翰祥导演,集合华语影坛四大女星拍成的“四大美人”电影。

古典传说中的“四大美人”依序是西施、昭君、貂蝉、贵妃。 《貂蝉》已经拍过,并且续之以《江山美人》。此时的华语影坛,锋头最盛的就是《貂》、《江》的女主角林黛,邵氏为了稳住林黛的片约,以最卓越的制片计划、最优秀的团队、最隆重的宣传,围绕着林黛,让林黛发挥所长。

李翰祥的“四大美人”计划,在西施、昭君、贵妃之外的第四位,原本决定的是妲己,由林黛饰演;已加盟电懋公司但仍欠邵氏一部片约的尤敏饰西施,当时尚属邵氏新人的乐蒂饰昭君,杨贵妃则锁定李丽华。后来妲己独立成篇,改配烽火台一笑倾国的褒姒,预备由当时刚刚拍完第一部彩色古装片《倩女幽魂》的乐蒂主演,林黛改饰昭君,尤敏、李丽华的组合维持不变。

这组“四大美人”计划总名为《倾国倾城》,邵氏彼时正研议与日本方面联合制片的种种可能,不论是之前合作过的东宝和大映公司(邵氏与大映合作过沟口健二导演的《杨贵妃》,与东宝合作过李香兰主演的《白夫人之妖恋》等重要作品)或者报端批露的松竹公司,李翰祥对于古典题材的野心,加上华语影坛女星当道时期的巨星气势,再加上邵氏兄弟对于自家银色帝国版图的规划,使得“倾国倾城”片集在未拍之初,就备受各界重视、议论。

然而,各女星之间的排名问题却结结实实是个大问题。

最开始,李翰祥开出的“盘”还不是“四大女星饰演四大美人”,而是《西厢记》:林黛的红娘、尤敏的崔莺莺、李丽华反串张君瑞,因为尤敏合约的问题,又把脑筋动到乐蒂身上,再因为林黛、李丽华之间的陈年旧怨,让整件事破局,成为以林黛为首,拉出红娘主线的《红娘》。

《红娘》1959年未拍,等了几年,1962年成为杜娟主演、王月汀导演的那部没有拍完的《红娘》,《妲己》则从李翰祥导、日本合拍,到后来变成岳枫导、韩国合拍,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红娘》计划停摆,“倾国倾城”趁热上桌。同样遇到排名问题,搞得大家焦头烂额,最先开拍的“昭君”单元更传出林黛希望增加戏份的消息。到后来,整个片集索幸“化零为整”,把原本各个“单元”直接改成完整长片。 “倾国倾城”的「昭君」就成了林黛、赵雷主演的《王昭君》。

《王昭君》主戏拍毕,接着开拍的是《杨贵妃》,严俊、李丽华夫妻档同意连袂参演,轰动各界。

正当此时,电懋公司也出手竞争,提议开拍女皇帝《武则天》迎战邵氏的四大美人。然而,电懋旗下女星众多,却缺少能担纲霸气女帝、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巨星。一度他们将主意动到尤敏身上,构想拍摄“武媚娘少女时代”之类的故事,也想过邀请林黛主演(林黛当时和电懋仍有片约),正在左右为难时,邵氏闻讯,立刻发动全方位的筹备工作,现成的古装片导演第一人李翰祥,现成饰演武则天的最佳人选李丽华,都在眼前。坊间谣传,李丽华为稳固自己的影坛地位,几乎以“买一送一”的价码,争取同时演出《杨贵妃》及《武则天》,果然为自己留下永垂不朽的代表作品。

《武则天》虽不在“倾国倾城”片集当中,我们仍可将之视为李翰祥打造金碧辉煌古典世界的巅峰力作。尤其他从《貂蝉》的暖身,到《江山美人》大展拳脚,从《王昭君》开始,《杨贵妃》、《武则天》,技法愈发精进、成熟。加上非宫闱系列的《倩女幽魂》、非古典系列的《后门》,两部清隽小品的沉淀和锻炼,来到临危受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翰祥以及他率领的整个创作团队,便几乎以「如鱼得水」的自在态度,潇洒经营出永留影史的大观之美。

李丽华饰演武则天,扮相、演技,不做第二人想

▍李翰祥美人电影的历史意识

《王昭君》从短篇改为长篇,故事逻辑明显出现问题。尤其整部影片前三分之二,论史,铿锵有力,谈心,婉约低回,开场写索贿画师与冷宫美人,中段写风流天子笑看爱妃扇舞蹁跹,再写胡汉玉帛化干戈,逼使昭君别汉,灞桥烟柳,出塞和番,首尾完整,气象万千。可惜最后三分之一虽非狗尾续貂,却实在画蛇添足,甚至破坏了一部“美人电影”原本可望传达出的历史反省意识。

再者,最后三分之一有大量情节仰赖黄梅调插曲推动,王纯的曲、李隽青的词、静婷的代唱,表现固然杰出,但《王昭君》电影毕竟不是女高音独唱会,让林黛站在色彩斑斓的帐棚里指着洪波饰演的毛延寿狂骂四分半钟,接着又在江畔祝酒三杯敬天地、拜父母、思君王,然后自许“心洁同江水,心清比塞霜,何能辱父母,岂可负君王”之后投水自尽……如此呈现,虽然有可能满足当年观众的道德标准,却无形中推翻整部电影试图建立、王昭君之所以青史留名的微妙地位。

这样的描写,白废了唱词中“仪仗威严似出征,万家空巷庆和亲,可怜夹道陈香案,不送将军送美人”的历史控诉,到最后,两国为了美女交战,生灵涂炭,昭君千里迢迢来到匈奴国,只为斩杀叛汉的毛延寿,替自己出一口气?

李翰祥拍“倾国倾城”,恐怕用意不仅如此而已;回头寻找邵氏当时出版的《倾国倾城》插曲唱片,原本为“贵妃”段落设计的终曲唱词极具份量:“红粉成灰青史在,留与后世说恩仇”。

然而,或许是商业机制的考量,也或许是想像力的限制,《王昭君》的结尾比起《武则天》全方位的个性抒写,的确少了太多艺术勇气,以致未能把对“和亲”的啼哭,升华成对“青冢”的省思和怀想。

《杨贵妃》摄影瑰丽非凡,当年曾获颁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又或者,李翰祥拍《武则天》,有郭沫若的话剧做为参考原典,拍《西施》援用了姚克的《西施》和曹禺的《胆剑篇》,拍《杨贵妃》直接以《长恨歌》为创作灵感,《王昭君》就明显缺少支撑结局的中心思想。

倒是《杨贵妃》——如​​果说《武则天》是巅峰,《杨贵妃》可能是最隽永的回甘。

由于目前传世的版本是80分钟的短版,我们比较难像剖析《王昭君》一样,以冷静、严肃的态度,评价一部没有〈谁教你不姓杨〉、没有〈一样春宵今夜长〉这几首插曲的《杨贵妃》。

但从现存短版来看,全片结构完整,开场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紧随在后的是“温泉水滑洗凝脂”,再来点缀贵妃恃宠而骄,被逐出宫,一夜无眠两地相思,重新迎回宫中,从“惊破霓裳羽衣舞”开始,整个后半部的《杨贵妃》,李翰祥展现他驾御史诗巨片的功力,皇帝和爱妃在禁军护卫之下西奔蜀地,马嵬坡前六军不发,贵妃自缢,明皇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李翰祥这个时期以“美人”为题材的历史巨片,包括之后的《西施》,乃至《缇萦》,某种程度上就像迪士尼的公主卡通片一样,有种“立成经典”的铭印效果。不管之前有多少人拍过“白雪公主”或“睡美人”,迪士尼的版本一出,仿佛全世界的观众,就会信服他们对于“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定义。

李翰祥的美人电影也有这种威力,特别是邵氏前期及国联时期的作品。经他妙手拍成之后,“贵妃出浴”、“西施浣纱”、“昭君出塞”、“缇萦救父”,还有“感业寺”、“响屟廊”、“馆娃宫” 、“马嵬驿”,一个接着一个,一段接着一段,在电影史里,永远留下一枚独特的印记。

那是一种经过许多高浓度的文化薰陶之后,留下的光影印象。

一种自成原典,禁得起后世再次创造的神奇魔力。

Edwin W. Chen

纽约大学艺术学院(Tisch School of Arts)电影研究所(Cinema Studies)毕业。专长为歌舞电影与剧场艺术、有声电影发展、华语电影发展史及李翰祥导演作品研究。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1 月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