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唐山大地震》:主旋律植入

《大地震》里面最大的植入式广告不是剑南春也不是中国人寿,而是leitmotif。如果说商品是被植入电影中,那么主旋律就是试图植入人们的情感与集体记忆中。就像在商品上多停顿的几秒镜头与电影本身不协调一样,强行插入的主旋律也频频打断故事发展、内在逻辑延伸和情绪的连续性。

电影故事蜿蜒30多年,选择了76年到08年之间有代表性的事件,比如M去世,下海,下岗,房地产兴起等等,还有网友自行推断出的91-2年陆毅出国。这个重述历史的野心,最危险的是将人民的生活和挣扎全部纳入自己的历史叙事,将普通人的生活主旋律化,将个人的挣扎与努力模糊进郭迦发展的宏大叙事,试图抽象/模糊/更改个人声音。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元妮下岗。毫无征兆的,元妮就在裁缝铺里为人量体裁衣了,随后我们才在两个人的对话里了解到,她下了岗,在这爿裁缝铺做事。借着那位还留在厂里的昔日同事、今日顾客的口,电影表示“当初还不如跟你们一起下岗了呢。”郭迦政策带来千万个人生活的阵痛在这里被抹去,却仿佛因为郭迦让人们下岗人们才有更好的生活,甚至能装的起5000块的电话。个人自身顽强努力才得到的生活成就,在这段描述中轻而易举的被郭迦偷去,成为郭迦与时代发展的“自然”结果。避重就轻的策略在仔细描绘地震场景的十多分钟之后就愈演愈烈,以至于电影最后每个人的幸福圆满多少都有点儿莫名其妙,没考上大学的当了老板,没念完大学的当了家教还出了国嫁给有钱老头。先不批判这里面的价值取向,首先作为一部中规中矩的剧情片,这些情节发展都缺少必要铺垫,显得语焉不详。究其原因,乃是为了合乎主旋律只能编扯如今这样的结果,无法详述,而且,76年到08年里,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中间也有些事是不能详述的。

电影后半段尤其控制不住。最后唐山的遇难同胞名单立起来,就不禁让人疑问,那汶川学生的名单呢?《大地震》也像一座郭迦竖起的纪念碑:主旋律遮蔽一切个人的声音,让你纪念的你才能纪念,让你说的你才能说,到底怎么说也不能由你们个人自己说了算。主旋律妄图通过重新叙述历史而操控个人情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指的,不单是对地震的记忆。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哭,中间暂停溜到厨房吃了三次东西,因为哭得头疼,受不了。但我也常常一边哭,一边“噗哧”笑出声来,为了煞费苦心的主旋律循循善诱,也为了可笑的插入广告。想起导演“砍孩子”名言,我问自己,我怎么能又砍孩子又不砍孩子呢?也许,那个答案是,因为没有孩子,有的,只是一个孩子的幌子。

狄米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周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