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汉密尔顿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

移民潮的恩赐

1940年,英国电影圈声名显赫的柯达家族在亚历山大•柯达的策划下,三兄弟一同迁至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根据让-卢普•布盖(Jane-Loup Bourget)所著的《好莱坞欧洲电影人之梦》一书对其进行分析,“整个20世纪30年代、直到40年代初,‘第二次移民潮’在加利福尼亚汹涌澎湃,这是因为纳粹政府对反对派的驱逐、种族迫害以及第三帝国的军事胜利。”初来美国的亚历山大•柯达,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年之后,返回英国)。一方面,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要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英国拍摄一部“政治宣传片”;另一方面,《汉密尔顿夫人》所影射的社会伦理在当时并不被大众所认可。

机缘巧合,亚历山大•柯达想到先前与自己合作愉快,婚后却因为投资百老汇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自制、自导、自演)的失败,浑浑噩噩的费雯丽与奥利弗夫妇作为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如此考量,不仅是因为俩人的“银幕情侣”对观众的潜意识暗示,更是看中了他们因《飘》Gone with the Wind(1939)和《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939)所表现出的银幕人格。宿命的是,《汉密尔顿夫人》却成为了他俩婚后合作的唯一一部电影。

不论如何,亚历山大•柯达巧妙地抓住了费雯丽与奥利弗戏里戏外的感情张力,配合丘吉尔的要求,开拍《汉密尔顿的夫人》。

软硬兼施的精益求精

尽管《汉密尔顿夫人》是在丘吉尔的敦促下仓促拍摄的(1940年9月—1940年10月),但是整部电影的美工、服装、布景、特效都做得极为细致。身为“政宣片”的《汉密尔顿夫人》,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亚历山大•柯达与文森特•柯达(Vincent Korda)的精益求精精神。身为美工执导的文森特•柯达(未入行电影之前,与毕加索等人交往甚密),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和成千张照片之后,原原本本地还原了维多利亚时期上流社会的家居布置(利用雕塑,渲染威廉•汉密尔顿的富有)以及纳尔逊的军队制服(纽扣的角度也与当时的服装裁剪,如出一辙)。

最典型的例子是,影片的海战戏,剧组以原始比例做出了几艘12尺长的小舰艇。开拍的时候,道具师站在水池中,用几百根细线拉动帆,制造舰队的航行。然后,打响空炮弹、释放烟雾,硝烟弥漫的海战,顿现银幕。因为要模拟船的航行,棚内的布景常常是人工晃动的,这又导致了费雯丽的“晕船”。面对这种情况,亚历山大•柯达冲着费雯丽大喊道:“你一定得做好,亲爱的,一定得做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跟丈夫做爱的时候,都想着英国的荣誉。你一定要想着英国,把这部片子拍好。”

故事大纲

意赅地说,《汉密尔顿夫人》以倒叙的手法,回顾了汉密尔顿夫人华丽而疯狂的一生。那年,年方18的艾玛(费雯•丽 饰演)听从未婚夫查理的安排,由伦敦远赴那不勒斯拜访查理的叔叔威廉•汉密尔顿公使。她万万想不到的是,查理的这一安排,其实是变相地将她以物品的形式卖给了具有收藏癖的叔叔。艾玛虽然伤心,但还是接受了这一事实,成为了汉密尔顿夫人。很快,艾玛凭借自己的魅力,打入了意大利的上流社会,过上了华美而富贵的生活。三年后,她结识了英国海军舰长纳尔逊(劳伦斯•奥利弗 饰演),两人不顾世俗的偏见,陷入爱河。好景不长,随着威廉•汉密尔顿的去世,艾玛的生活变得穷困潦倒。与此同时,她心爱的男人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敌国的狙击手击毙。

纵评《汉密尔顿夫人》

让我们先来听听亚历山大•柯达的侄子迈克尔•柯达(Michael Korda)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这部融合历史、爱情、浪漫,同时总是通过人性的讽刺和质疑拍就的电影,具有典型的匈牙利风格。因为匈牙利的历史如此的狭隘和悲情。此外,该片华美富贵的生活、悲剧的结局、足够的历史事件,以及影片所散发出的史诗气魄,绝不会是一部让观众看得呼呼大睡的纪录片。”

相比迈克尔•柯达的民族历史视角,《Filmcritic.com》的资深影评人Chris Cabin则从战争创伤角度说道:“《汉密尔顿夫人》仿佛社会矛盾的一面镜子,炽烈的情感与优雅的生活,因为战争而扭曲。好比艾玛对纳尔逊的衷肠,‘他们只告诉了我你所赢得的胜利,没有告诉我你所付出代价’。”

暂不论,丘吉尔是否看了83次。《汉密尔顿夫人》的映后评论,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HTF DVD REVIEW》的Matt Hough说道:“68年之后,当我们再度重看这部当年的便宜货电影。我们惊奇的发现,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剧、非凡的演技以及精良的制作,绝对可以攀比当今最为烧钱的好莱坞电影。”反观,《DVDFILE.com》的Mike Restaino则毫不客气地说道:“《汉密尔顿夫人》拥有华丽的演出阵容、技巧熟练的叙事结构以及叫人心驰神往的历史故事。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它显得太过孱弱。”

唯独,《DVD Review》的Mark Zimmer则另辟蹊径地从费雯丽与奥利弗的“戏里戏外”说道:“毫无疑问,影片的爱情故事的最有噱头的地方。费雯丽与奥利弗之间的化学反应,犹如电闪雷鸣在银幕上倾泻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的感动。”

他吻她,她像蜡烛上的火苗

就好像《HTF DVD REVIEW》的Matt Hough说言,“《汉密尔顿夫人》是一部异常精致的作品,它的机位设置、它的对话场景,以及它对模型、服装的细节考究,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于是,我们可以将那场艾玛与纳尔逊之间的“定情之吻”作为经典桥段,作出分析。

舞会的旋律,悠悠然地飘荡到阳台之上。运动镜头,纳尔逊朝坐在树荫里的艾玛(他们的命运,开始笼罩上了一层蜘蛛网一般的阴影),缓步走去。艾玛以戏剧化的报幕法,嘲弄地讲述丈夫为她和他安排的未来命运。言毕,是一个标准的建立镜头。然后,切入纳尔逊的主观镜头,他的舰队黑压压地停泊在海岸边。

与此同时,无源音效(“Londonderry Air”)切入,他们的未来,似乎黑暗得没有尽头。然后是一组俯拍艾玛与昂拍纳尔逊的正反打镜头,两人在理性面前的地位悬殊,一览无遗。但是,当艾玛向纳尔逊询问,“上帝注定我们必须要分离吗?”。机位,变成了水平机位。两人深情拥吻…浑厚的男声哼唱,飘然而至。平均3秒钟一个的空镜头(停泊在海岸的舰队),连续剪辑。如此,巧妙地绕开了《海斯法典》的僵化,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延长纳尔逊与艾玛的接吻时间。

镜头从阳台之外(慢慢向主角推进),两人的脸上不再布满阴影。然后,亚历山大•柯达借艾玛之口,用整个世纪的历史事件[马尔波罗参战、华盛顿当上总统、路易十六押上了断头台……拿破仑(纳尔逊语)、纳尔逊(艾玛语)],作为两人爱情的注脚。此刻的艾玛与纳尔逊宛如张爱玲笔下的九莉与之雍,“他吻她,她像蜡烛上的火苗,一阵风吹着往后一飘,倒折过去。”柔镜中,艾玛一句跟一句地依偎在纳尔逊的胸怀,说出,“我一个人在这里会死的。”镜头,慢慢暗下来,淡出——淡入,伴随着马蹄声,一块刻有“Hotel Nerot”伦敦多佛街6号的招牌(英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映入眼帘。两人迎来了他们在新世纪的新命运……

【DVD品质及花絮介绍】

2009年9月8日,标准发行《汉密尔顿夫人》。该DVD(标准编号:487)完全按照原影片最初发行时的1.33:1的屏幕纵宽比进行修复。不足的是,全屏幕观看的话,由于比例问题,我们会发现围绕着画面会有一圈类似黑边框的东西。整体而言,修复之后的《汉密尔顿夫人》将原本附着在影片之上的灰尘,以及大面积的刮痕,进行了显著的改善。尤其是海战的那几场戏,数码的威力,堪比大炮。另外,费雯丽与纳尔逊身着的那些闪闪发光的衣服(鳞片、纽扣、军徽,等),亦再度在胶片中散发出光来。

硬件方面,该DVD采用了Dolby Digital Mono技术,虽不能完全掩盖掉受损的声道(时不时地听到一些“爆音”),毕竟这已经是一部“耳顺”之年的影片了。不过,观众若选择英文字幕的话,相关电影原声,会出现提示。这点,足以让我们看到标准的工作态度。须知,《汉密尔顿夫人》当年(1942)斩获的正是最佳电影原声的小金人:杰克•惠特尼(Jack Whitney)。

值得一提的是,全片还特别附赠了著名电影学者Ian Christie的评论音轨,他从影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对该片作出评论,交互辉映地讲述了一系列艾玛与纳尔逊真实的历史故事。另外,导演的侄子迈克尔•柯达亦现身接受采访(35分钟),不仅回顾了整个家族的银幕史,更是详细地透露了《汉密尔顿夫人》在当时的制作情况。遗憾的是,该DVD特别收录的当年亚历山大•柯达对这部电影的“导演阐述”,只是录音(15分钟)。附赠品中,随片附赠的小册子(18页),也堪称极品。他是号称研究费雯丽专业户的Molly Haskell编写的。他最近刚发表了一篇名为“Frankly My Dear: ´Gone with the Wind´ Revisited”的文章。

【文章曾刊载于《DVD导刊》2009年,12月号】

仁直

本名王强冬,曾供职于《看电影》、《影响》杂志,其后出任《世界电影画刊》杂志主编,同时在《东方早报》等报刊发表大量影评文章,创立电影沙龙推广电影艺术,并与2010年、2011年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