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丹麦电影简史(1910-1920):黄金时代

%title插图%num
影片《芭蕾舞者》(Billede fra filmen Balletdanserinden)中的Asta Nielsen和Valdemar Psilander|©️DFI

丹麦电影简史(1896-1910):北欧电影公司的崛起
丹麦电影简史(1920-1929):北欧电影公司的衰落与德莱耶的崛起

丹麦电影的黄金期是1910-1920年代。该时期导演界的领军人物是本杰明·克里斯滕森(Benjamin Christensen)[1],丹麦籍演员阿斯泰·尼尔森(Asta Nielsen)和瓦尔德玛尔•普斯拉德尔(Valdemar Psilander)成为蜚声国内外的明星。

情节剧时代:奥古斯特·布鲁姆与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长片兴起之后崛起的重要导演是奥古斯特·布鲁姆(August Blom)。他开始执导该时期的主导类型片——情节剧电影,而且通常以情色为主题。他重拍了《白奴血泪》和《大城市的诱惑》(The Temptations of A great City/Ved Fængslets Port, 1911),以及伟大的野心之作《亚特兰蒂斯》(Atlantis,1913)。这部放眼全球的史诗片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情节剧电影,改编自诺贝尔奖得主盖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2]的一部关于大西洋蒸汽船沉船事故的小说。尽管这部小说本身并未受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启发,但这一真实事故的发生无疑促成了公司拍摄这部史诗级和大制作影片的冒险之举。然而,影片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上都令人大失所望。片中,摄影师Johan Ankerstjerne(他于1932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后来成为丹麦电影界楚翘)的摄影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时期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影片包括施耐德·索伦森(Schnedler-Sørensen)的马戏团题材情节剧电影《马戏团惨剧》(The Great Circus Catastrophe /Døds-Spring til Hest fra Cirkus-Kuplen,1912))——该时期典型的“卖座片”(sensational films)的代表;以及霍格·梅德森(Holger-Madsen)救赎题材的影片《飞蛾扑火》(The Candle and the Moth /Evangeliemandens Liv,1915)。

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导演当属本杰明·克里斯滕森,他为别家电影公司拍摄了3部颇有影响力的影片:《终极密令》(Sealed Orders/Det hemmelighedsfulde X,1914))是一部侦探片,展现了出色的电影化叙事(技巧),其中反派人物被关在磨坊地下室无法逃脱的场景最出彩;犯罪片《盲目的正义》(Blind Justice/Hævnens Nat,1917)则是在维克多·雨果著名小说《悲惨世界》的影响下诞生的;瑞典影片《女巫》(Häxan/Witchcraft Through the Ages,1922)拍摄于丹麦,是电影史上最具原创性的作品之一。它将文化史的图像展示和对(从中世纪到当时的)巫术史的历史性重构融为一体,在公映时引起巨大争议。

%title插图%num
Det hemmelighedsfulde X (Benjamin Christensen, DK, 1914) |©️DFI

早期的影星:瓦尔德玛尔•普斯拉德尔与“悲情阿斯泰”(Valdemar Psilander and Die Asta)

在默片时代,有两位丹麦电影演员跃身为国际明星。其中,著名男演员瓦尔德玛尔•普斯拉德尔[3]擅长饰演沉溺于情欲或犯罪诱惑的忧郁男性,如《大城市的诱惑》(Temptations of a Great City,1911),或者像《马戏团惨剧》和《小丑》(The Clown/Klovnen,1917)这样的“卖座片”中听天由命的绝望男人。1911-1916年间,他曾是诺蒂斯克电影公司片酬最高的演员,并在1917年突然离世前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

该时期最炙手可热的女明星是阿斯泰·尼尔森。她的处女作是Kosmorama公司的《无底洞》(Abyss/Afgrunden,1910),该片导演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乌本·迦德(Urban Gad),她富有张力表演风格和细腻的内心刻画为影片增辉不少。这部情节剧中讲述了一位和牧师的儿子有了婚约的年轻女子,跟一个背信弃义的马戏团演员私奔了,并在最后将他杀死的故事。

然而她的成名却是丹麦电影的不幸,阿斯泰和丈夫随后双双前往德国发展,并在那收获了“悲情阿斯泰”(Die Asta)的称谓。她在德国主演了多部类型各异的影片(包括1921年的《王子复仇记》女主),演员生涯一直延续到1920年代末。她只出演了四部丹麦默片,并与普斯拉德尔联袂主演了丹麦影视经典《芭蕾舞者》(The Ballet Dancer /Balletdanserinden, 1911)。

%title插图%num
《无底洞》(The Abyss,1910, Urban Gad)中的阿斯泰·尼尔森|©️DFI

战争与和平:一战影响下的丹麦电影

一战给丹麦电影带来剧烈震荡,电影出口欧洲市场变得步履维艰。但这其中也不乏有利因素,比如德国封杀了法国和英国电影。诺蒂斯克电影公司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不过最后也被迫将自己在德国的资产变卖给1917年新成立的民族联合电影公司乌发(UFA)。

此后,诺蒂斯克电影公司着力投拍造价高昂的大制作影片,希望能藉此获得国际性的高利润回报。他们摄制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以和平主义和社会问题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奥古斯特·布鲁姆的《烈焰之剑》(The Flaming Sword/Verdens Undergang,1916),这部影片讲述了彗星撞地球的故事;反战主义影片《火星之旅》(A Trip to Mars/Himmelskibet,1918),这部科幻片讲述了一段探访热爱和平的火星人的旅程的故事;还有政治意味浓厚的电影《人民之友》(A Friend of the People /Folkets Ven,1918))。后两部影片的导演都是霍格·梅德森(Holger-Madsen)。

1911年,维多利亚剧院(Victoria)在哥本哈根正式营业。这是丹麦首家专为电影放映建立的影剧院。次年,总经理索法·梅德森(Sophus Madsen)在哥本哈根原中央火车站创办了配备3000个座位的Palads Teatret影剧院,是当时北欧最大的电影院。1918年1月,这家位于Axeltorv的影院经历了重建,至今仍是丹麦最重要的电影院之一。

%title插图%num
霍格·梅德森(Holger-Madsen)的《火星之旅》 (A Trip to Mars,1918)|©️DFI

译注:
[1].Benjamin Christensen,1879年9月28日出生于丹麦,演员、导演、编剧,其作品有《女巫》(Häxan)、《盲目的正义》(Blind Justice)、House of Horror、The Mysterious X等。
[2].Gerhart Hauptmann,1862-1946,德国文学巨匠,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群鼠》。
[3].Valdemar Psilander,1884-1917,被评论界誉为丹麦电影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男演员。15岁登上戏剧表演舞台但名不见经传,在出演了奥古斯特·布鲁姆的《监狱大门》(Ved Fængslets Port/At the Prison Gates)后走上星途,并在2-3年内迅速成为全球评论界和观众、读者眼中最受欢迎的男明星。1910–1917年间他拍摄了80余部影片。1917年3月去世时,他年仅32岁,死因一说为心脏病,一说为自杀。

|英译者:Daniel Sanders 译者:keyloque(微博@keyloque)/校对:一个Delpy 编辑:Yunzhi

Peter Schepelern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副教授,国际上最为著名的丹麦电影学者之一,是新丹麦电影、道格玛95和拉斯·冯·提尔的研究专家,在上述领域出版了一系列著作,被翻译成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捷克语和中文等多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