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解救吾先生》:所有人都在那桩苦难面前转过了脸

《解救吾先生》中被绑架的刘德华

香港警匪片末日黄花了,大陆警匪片的好日子快到了。《解救吾先生》为什么好看呢?因为这是一部既政治正确又政治不正确的电影。

为什么说这部片子特别政治正确呢?片子里从绑匪、绑架者到警察,这个25个角色组成的人物关系网,有情的有情,有义的有义。绑匪与人质有时动刀动枪,有时却有说有笑。警察一如既往伟光正,但也有为人父母的隐忧。

归结起来,今天电影的不二法门就是人性论,几十年前的“三突出”拨乱反正了,人性论就成了化解阶级矛盾的万金油。人性的,太人性了!王佳芝不杀易先生是要表现人性间的灰色地带,聂隐娘不杀田季安也是因为人性大于政治。于是,敌我矛盾自然通通转化成了人民内部矛盾。越是在现实生活中以对立面展开的人物关系,放在今天的电影里越行不通。非黑即白的逻辑在今天失去了市场。

正因为人性为大,类型片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也越来越不具有分析的有效性。这是经典的警匪片呢还是猫捉老鼠的喜剧片呢?好像都不是。也正因为这样,电影里绑匪和被绑者之间的谈笑风生尽管在逻辑上非常成问题,温情脉脉地与你聊人生、讲笑话的绑匪是11年前吴若甫遇到的那个吗?再有,片中王千源扮演的绑匪老大从头到尾看不出是一个杀人魔王,相反,刘德华在生死之交唱起《小丑》,没人想哭,只觉得矫情。

王千源饰演的绑匪老大

王千源才是片中唯一的泪点。他是从《钢的琴》里的陈桂林穿越来的,有别于赵本山的另一种东北表情,后工业时代的哀伤。片中王千源被判死刑,但在观众心中,他罪不至死。

但人性论泛滥的政治正确的同时,又会造成另一种政治不正确。本来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政治正确的讲法,明星走下神坛是娱乐生态最大的政治正确。看了这样的故事,芸芸众生才如梦中惊醒,哦,原来明星也挺怂,也这么逗比,唱歌前也会紧张地腿抖打嗝。

当然走下神坛往往其实也在创造另一个神坛:上能顶牢千斤光环,下能接到日常烟火气,今天的偶像们似乎都练就了这样两副面孔。但戏里的吾先生这一次不是走下神坛,他是被绑到了祭坛。有意思的是,被绑架后的吾先生不慌不乱,视死如归,死到临头还唱起歌来为同样沦为人质的小伙伴打气。所以戏演到后来,就有点类似今天最主流的讲法:苦难成为财富,成为加持。譬如癌症归来的李开复已经不光是成功学导师,快成为企业界的星云大师了。今天的主流文化就是这样朝全面保守的方向退却:不是要打破偶像,而是要升华偶像的光环。而且升华光环的手段恰恰是通过打破偶像来实现的。

戏中的吾先生就是这样在一个极端的情境下被卸下光环,历经苦难之后再度加冕。“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比这句话更适合成为吾先生、李开复们的座右铭了。同时,电影尽管以流行的人性论腔调让绑匪不显得那么面目可憎,但绑匪始终没有历史,他们也不需要历史,他们成为绑匪的社会根源不予追究,也不需要追究。戏中真正苦难的不是吾先生们,而是王千源们。吾先生、李开复们归来了,王千源们呢?电影以人性论从道义上给了王千源柔情,也让这苦难变得很轻。

这一出明星绑架案就是这样一方面政治正确,一方面政治不正确,所以拍得那么有情怀,那么好看。走出影院,记者采访观众观后感。一个观众说:这个电影让我意识到人生是多么无常,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我从观众身旁转过脸去,想起奥登《美术馆》的结尾:所有人都在那桩苦难面前转过了脸。


 

【原文发表于《澎湃》,经作者授权转载】

沈河西

媒体人,自由撰稿人,译有《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