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0] 《巡演》: 最喧哗处最寂寞

%title插图%num
Tournée (2010)|©️Cannes

若阿奇姆曾经是法国电视节目制片人,在多年的美国生活后,带领一只美国中年女人组建的表演队伍回到法国 ,开始一轮法国各大城市的巡回演出,主打风格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风靡美国的 “新诙谐派”。然而,虽然若阿奇姆给这只队伍许下美好的愿望,可以在法国举办一轮辉煌演出,同时发掘浪漫国度的风采。事实上,成员们只是马不停蹄的奔波周转在不同的城市车站、社区剧院和林林种种的宾馆间。做为舞台表演独立制片人的若阿奇姆,面对现实世界,也不得不一次次领教生活的残酷。而且,多年前在法国制片业欠下的债务,给他留下不好声誉,让他每一次试图在困境中自我解救时都再受打击。

如果说法国实力派演员马修-阿马力克以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家电影(《国王和王后》、《潜水钟与蝴蝶》、《野草》等),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并赢得国际声誉,他做为导演的才华却似乎少为大众所知。事实上,此前他已经执导过三部剧情长片,具有自传性质的处女作《喝你的汤》获得挑剔的戈达尔的亲口赞誉,第三部影片《公共事件》2003年参加了戛纳导演双周,新作《巡演》则被戛纳相中进入竞赛单元。影片中马修-阿马力克自编自导,扮演领导表演团队的制片人和老板若阿奇姆。然而,这个当年曾获得成功,却在四十岁时突然抛弃家庭远赴美国的男人,怀抱着荣归故里的美好愿望,迎接他的现实却毫不留情,甚至在两个还未成年的儿子眼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同时又是一个事业上彻底的失败者。

若拉奇姆的唯一寄托和全心付出的,是这只由形形色色已经不年轻的美国女人组建的表演队伍,就象他在影片中所说的,回到自己的国家,却同样没有家,只有这只表演团时不时给他家的感觉。影片中许多巧妙却寓意深长的场景,给人们表像以外的遐想伸展空间。如同无论走到哪家宾馆或者饭馆的若阿奇姆,总会有一个习惯,请求那里服务人员将正在播放的音乐以及电视关闭或者调低音量。和这形成有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表演队伍每天在剧院喧嚣音乐声中的舞蹈和歌唱。这个总是在人前表现的从容和坚强的男人,生活中,似乎只有从音乐和所有声音消失的那一刻,才能寻到内心的片刻平静。看似热闹和潇洒的男人,陪伴着内心的挫折感,越是靠近喧哗的舞台,内心深处越是寂寞和孤独。

《巡演》又是一部群戏,除却男主人公若阿奇姆,还有那几个整日举手投足似乎都很夸张的美国女人。她们都已不再年轻,曾经凭借风靡一时的新诙谐风格表演赢得的辉煌也曾为昔日黄花。她们来到法国,渴望追忆昔日,在表面的嘻哈下,隐藏的却是浓厚的怀旧和思乡。几个电话和留言,对大西洋彼岸的家人孩子的思念一展无疑。

这部甘中带涩的影片,在外表的声色下,却可以让人感受到每个人内心淡淡的苦衷和无奈。既导亦演的马修-阿马力克,将片中处处经历挫折,在自己的国家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迷失的中年男人,演绎的血肉具全。观众对他,没有恨,更多的是理解。导演的镜头毫不躲避和迂回,它拍摄那些舞台上的女人的丰乳肥臀,拍摄一个落魄舞台表演制片人的黑眼圈和满头乱发,诚恳又不乏导演上的巧妙精致。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影片没有由此陷入煽情或者悲情的悲剧塑造中,在不断贯穿影片的极具特色的幽默和冷笑话中,你可以感受到这些普通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但是每个人却都尽可能的笑脸相对,为生存找寻一份意义。

《巡演》,法国导演启用一群业余美国演员,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难以定义归类,却决不缺乏创意的作品。

(本文来源:新浪娱乐专稿 )

链接阅读:[Cannes 2010] 《巡演》:谨以此纪念去世的赫伯特•巴尚

刘敏

旅法记者,影评人,曾为《电影世界》驻法记者;十多年来,协助新浪娱乐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及其它重要影展,并受邀为《南方周末》,《周末画报》、《北青报》和《大众电影》等众多国内媒体撰写影评、电影节和文化报道。凭借在法国积累的多年经验人脉,近年来还致力于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