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对话哥斯拉:中岛春雄(作者:John Rocco Roberto)

哥斯拉特摄监督圆谷英二_副本

作者:约翰•罗科•罗伯托(John Rocco Roberto)
来源:译自John Rocco Roberto采写的《An Interview with Godzilla: Hauro Nakajima》
翻译:沈方舟(@淹然ark)

当《哥斯拉》在1954年上映时,许多人还没意识到,它不仅象征着某种政策性的松动(译注:作为战败国,当时日本被禁止拍摄包含战争场面的电影),它还是一种无以排解的影像投射,借以彰显二战笼罩下人类的某种愚蠢,特别是对那些广岛、长崎原爆中的生还者而言,就更明显了。中岛春雄就非常了解这种感受,他曾效力于日本陆军,1954年,他又成为了扮演哥斯拉的演员,一直干到1972年被东宝劝退为止。非常荣幸能再次见到这位杰出的演员,跟他聊聊他对电影的一些想法。

Q: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日本战后民众的普遍情绪么?他们怎么看待未来?

A:人们陷落在巨大的绝望之中,那时连找工作都很困难。

Q:当你加盟《哥斯拉》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你会想到原爆么?

A:原爆倒没立马浮现在我脑海里。我第一次见到圆谷英二时,《哥斯拉》正在前期筹备中,我记得本多猪四郎导演和圆谷桑微微一笑,问我是不是想演哥斯拉,我说好的。我当时觉得又新鲜又兴奋。

Q:演哥斯拉感觉怎样?

A:很快,我就明白了我在剧组中所处的位置,亦即哪怕换掉了整个班底,也不可能有人取代我。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如果我不投入工作,特摄组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展开工作。因为这,我感到了莫大的自豪。我开始研究一些大型动物的动作特征,以便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电影里这只庞然生物的步态。

Q:你认为观众会怎么看待《哥斯拉》里传递出的核爆信息?

A:我觉得观众会被电影里的画面吓到。

Q:《哥斯拉》的制作是是对第五福龙丸事件的回应么?(译注:第五福龙丸是日本的一艘远洋鲔鱼船,因受到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试爆氢弹所产生的高能辐射而导致船员死亡。无线通信长久保山爱吉在半年后的9月23日死于急性放射病。)

A:我觉得,电影中涉及的核爆主题应该是受到了此事件的影响。

Q:《哥斯拉》在多大程度上被当作一部描写核战恐怖的电影,而不是一部怪兽片?

A:《哥斯拉》就是一部怪兽片,但在故事层面上,本多猪四郎导演的确费了不少笔墨,用以表现战争的恐怖。

Q:电影里有没有一些场景,是特为唤起观众对广岛和长崎的记忆的?

A:这我倒不是太清楚。

Q:《哥斯拉》是对长崎、广岛事件的有感而发,还是在一般意义上对战争的评述?

A:这部电影在更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反应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态度。

Q:可以说,《哥斯拉》既是一部表现核战的电影,又是一部怪兽电影,制作班底中谁对这部电影的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A:当然是作为导演的本多桑。
本多猪四郎左和圆谷英二共同缔造了哥斯拉_副本

Q:二战尾声,本多猪四郎从中国战俘营回到日本后,没多久就去了广岛。你认为他在中国的经历,或者他去广岛这件事,对他将核爆主题揉捏进《哥斯拉》有影响么?

A:我觉得本多桑有一种东方人的特质,可以说是他的内在气质,帮助他创造出了《哥斯拉》。

Q:你在拍《哥斯拉》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那段时间对我而言,完全是全新的体验,所以我总是尽全力去演好它。

Q:怪兽皮套有多重?

A:手塚胜巳和我在拍摄第一天的时候,都试过这副皮套,它又硬又沉。穿着它,我大概只能走上个30英尺(译注:约9.14米),但手冢桑却只能走10英尺(译注:约3.05米)。最初那副皮套的重量有200多磅(译注:约90.72千克),后来那套就轻一些了,当然总的来说,还是很重。而且,穿上它后实在是很热。那时候,第一副皮套并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后来才根据我的身材进行改进。

Q: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A:《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对盖拉》是我的最爱,我借鉴了专业摔跤手的动作节奏。当然,我也喜欢《哥斯拉》,因为这可是我扮演的第一头巨兽。

(编辑: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