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独立之光

2
2003年,刁亦男的导演处女作《制服》出征鹿特丹、温哥华、釜山等电影节均有所斩获,其后至2007年,又凭借《夜车》入围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这两部作品也均有在国内最为重要的独立影展之一的“中国独立影像展”上进行展映。熟悉和喜好中国独立电影的观众,对于刁亦男应该不算陌生,虽然近十余年的时间,他在独立电影领域里的创作并不算特别频繁,但这两部作品连贯的阴郁、冷峻风格,以及相对欧式的艺术流,再加上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都使的他在独立电影观众群里占据着一席重地。相信今日看到《白日焰火》的登顶柏林金熊的消息,不少观众其实也是有所准备的。

十年独立与坚守

恰巧,2003年到2014年,也正是国内电影产业近乎癫狂式高歌猛进的十余年,途经第五代的大片综合症、香港导演的北上淘金潮、再到近几年对于电影营销的传销式崇拜。以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王全安等为代表的第六代身处产业浪潮其间,相继也推出过《紫蝴蝶》《三峡好人》《日照重庆》《图雅的婚事》等作品,但一一在产业市场面前均完败阵势。与此同时,独立电影的十余年,也正是民间最为重要的三大影展(盘踞南京的中国独立影像展,立足宋庄的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边陲昆明的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的兴衰十年,中国民间三大影展在产业大发展的浪潮之外,吸纳了十余年来最重要的独立创作,同时也在某种抱团取暖的意义上推动着国内电影的作者化、自由式的创作表达。它具体到的个案现在已然不少:1999年程耳《犯罪分子》参与首届独立影像展,后来有了《边境风云》;早年凭《香火》入围中国独立影像展的宁浩,现在已然是玩转内地商业片的大咖;《惊蛰》后的王全安,也产出了话题之作《白鹿原》;《光棍儿》之后的郝杰,《美姐》在2013年也收获更广范围内的赞誉……。这种个案在剧情片领域,相信刁亦男也只是暂时性的新添一例“金熊”。从坚守自由创作,个性发声表达开启的电影之路,自然会有着更加靠近着电影艺术光芒的可能性。

自由之声

近些年主流电影圈一直呼吁的“自由创作与表达”,实则仅是这些年独立电影艺术的基准所在,独立电影创作群十余年来,或自我流放于国内电影产业体系之外,或从未主动靠近过电影审查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创作层面上的自由早已是不争之事实,而多元化的表达在独立电影领域也从未欠缺失过自由探索,唯一堵塞的其实是这类影像艺术的传播渠道。此次柏林之师,光环耀眼的《白日焰火》和《推拿》以外,《鬼日子》的赵大勇同样是近几年独立电影的中坚创作力量之一,即便未能获奖,但对于真正的独立电影观众而言,仅关照聚光之作是远不够的,在被雪藏的更多独立电影精品中,观众们可以感受到更为自由的呼吸以及更多深邃的目光如炬。

艺术与资本的衔接场

闪耀在聚光灯之下,收获艺术家应有之光芒,也可能地点亮更多的观众的银屏之光,自然是电影艺术表达的良好出口之一。独立电影领域的锻炼和创造为主流电影圈储备能量和人才,也是欧美国家的固有传统,这种良性衔接,而非官方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对立,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资本在其中扮演“星探”之角色,去懂得和发掘市场所需要的能人巧匠,这种角色需要更加专业的敏锐嗅觉。诸多电影节的创投市场应该更加专业地完成此种衔接和输送。《白日焰火》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项目之一,或许可以更好地借鉴于后续内地电影节,让资本和艺术家的合作努力达到一种平衡之势。

励志之外

但如果仅从某种“成功学”的励志模型里来阐述《白日焰火》擒熊归来之意义,就未免太过低估中国独立电影的魅力所在。自由、开放、多元、未知等,独立电影艺术所能抵达的广袤领域,远非国际节展即可收纳。问鼎节展自然是追寻目标之一,但绝非是每个独立电影艺术家都追寻的方向。有人拼命地挤入主流,规模投资,明星配戏;有人深深扎入更为尖锐的公民影像,舍命陪君子;自然也有人疏离人群,去山野去田间;更多的人原地踏步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制作方式,他们并不着急“上升”或“回落”,保有自身对影像创作的最初欲望,推陈出新。此几种兼容并包,才能共同维系丰富饱满的中国独立电影群落。

(编辑:李首琦)

水怪

原后窗放映联合创始人,现中国文艺院线发行放大影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