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之城》:根茎的启示——一种拜占庭镶嵌画风格的意大利电影

p2172755833
因为拍摄的城市是罗马,因为采取组合段落结构,因为影片主角杰普(Jap)的身份是记者,因为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的自述,《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被媒体誉为是一部“二十一世纪版的《甜蜜的生活》”。

这句宣传语其实存在误导。

先来看影片现在通用的中文译名。“La grande bellezza”直译过来其实是“壮美”、“至美”、“绝美”的意思,影片的主角并非罗马城,主题也与罗马城关系不大(这不是《罗马风情画》或者《罗马人》(Gente di Roma)那种以城市为主角的影片)。美与生活的关系,创作与美与生活与记忆的关系,美与真实的关系,才构成这部影片最内核的主题。影片的风格与形态,每一个镜头的构成、每一组蒙太奇的建构,索伦蒂诺都是在影像化地阐释美的内涵。反观费里尼《甜蜜的生活》,它异常犀利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经济奇迹对意大利人日常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带来巨变,这种现实主义批判并非本片用意所在。所以,如果硬要在精神内核、主题方面攀附费里尼,本片倒是更接近于同样充满自我反身特质的《八又二分之一》。

《绝美之城》的叙事结构虽然同《甜蜜的生活》类似,用组合段落来拼贴出整部影片的结构,但其实两者都源自西方叙事艺术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赛》开创的“旅程模式”,电影史中使用这种叙事模式的影片数不胜数。《绝美之城》在一开场就引用了法国著名小说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的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中关于旅程的一段阐释──“旅程是有用的,可以锻炼想象力,剩下的都是徒劳,我们的旅程纯熟虚构,那就是它的力量”──既向观众宣示影片叙事结构又阐释了旅程的意义。就叙事形态而言,《甜蜜的生活》十二个段落组成近三个小时的故事容量,使得电影更像是一幅大型壁画,相比较,《绝美之城》两个小时多点的容量却有超过二十个段落,它更像是一幅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索伦蒂诺想让观众注意到精美、纤巧的纹理和细节。

就叙事走向而言,《绝美之城》虽然同《甜蜜的生活》或者其他1960年代类似安东尼奥尼《奇遇》等经典现代主义风格的旅程模式电影一样,各个段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必然关系,但是它最终的形态是封闭型的。影片结尾,杰普一直困惑的问题“还要不要写作”得到了解答,而那些现代主义电影的结尾大多如生活之流一般呈现出丰沛的开放性特征,只有死亡才是唯一可能的结局与真相。还可以比较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旅程模式电影往往会走向负面、消极的结局,人生没有出路,存在没有意义,而《绝美之城》是往上走,正面的趋势,结局非常圆满。

影片的二十多个段落,整体上看似无甚联系,都是杰普肆意自为的生活偶遇,但其实内里存在一条隐隐的主线,这就是他原初对于爱情、对于美的记忆被唤醒,创作冲动的重新被激发以及最终的醒悟,这是推动影片叙事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最初,杰普与富豪女的露水姻缘让他忽然觉得物质满足并非他真正需要的东西;接着,青梅竹马但后来分手的初恋情人伊莉萨的丈夫来拜访,一下激起了杰普本能的爱之激情;与脱衣舞俱乐部的舞娘拉蒙娜的几次约会,让他更深地思索着初恋往事,思索对于美的最初感觉记忆(这是个比较重要的段落,强化了杰普对感情的重新认知);参观艺术品收藏家家中的经典画作,让他的艺术灵感升腾;排列人生成长历程的照片展,升化了他的精神成长记忆;最终,修女玛丽亚嬷嬷一番“神启”让杰普顿悟。在此要特别描述下玛丽亚嬷嬷的一段话,因为这是影片主题最直接的呈现。玛丽亚问杰普道,“你为何不再写书了?”吉普回答:“我在寻找一种伟大的美,但是找不到。”玛丽亚再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吃根茎么?”吉普对这话感到莫名。玛丽亚又补充了一句,“因为我知道根茎的重要性。”根茎即是吉普最后获得的启示,这神赐的隐喻如他最后独白所阐释的,其实就是“隐藏在谎言之下的生活”,就是初恋女友当年在夜幕下让他看到的惊心动魄的掩藏在外衣之下的肉体真相之美。

在这条主线索之下,索伦蒂诺嵌入了大量风格形态各异、五彩多姿夹带吉光片羽的无边人生风景,以及所谓建筑在根茎之上的谎言。首先,影片的展开方式就很显导演功力,索伦蒂诺安排了一个日本旅行团在白天游览罗马城古建筑的场景,这是一个观众很容易产生身份认同、较快进入状况的视点。接着是一组女声集体合唱圣歌的场景,还没等观众流连完这充满历史庄严感的场景,影片即刻就跳入了夜色中的嘉年华狂欢舞会。

随后我们就看到了与主线索貌似无关的大量光怪陆离、神秘诡异的场景与角色:开场纪念杰普生日而举办的嘉年华舞会;让人无法理解的整容治疗;艺术品收藏家的暴躁女儿随手涂鸦创作“抽象画”;反讽意味极为强烈的葬礼;居住在隔壁的邻居被警察逮捕,原来他居然是潜逃了十年的通缉犯;与法国女星芬妮•阿尔丹(Fanny Ardant)扮演的优雅女子街头偶然的邂逅;玛丽亚嬷嬷吹了一口仙气赶跑了迁徙之旅中短暂栖息在阳台上的仙鹤;热爱普罗斯特、契柯夫的精神病男孩;在街头喧哗的中国人、在餐馆饮食的神秘阿拉伯人、在迪斯科舞厅狂舞的墨西哥人。而这些片段之间的组接以及片段本身的构建,往往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头无尾。像杰普与拉蒙娜的关系,刚才杰普还在说明天带你去看海怪,下一段场景就又跳到了另外一个片段,而拉蒙娜这条线也永远断掉了。

当然,作为一部意大利电影,并且是一部与传统意大利电影至少在表层上有关联的意大利电影,视觉方面的突出亮点自然不能忽略。索伦蒂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擅长视觉构造的导演,在《明星总理》(Il Divo)中,他用极端外显的移动摄影风格去构筑讽刺性的情感效果,无比惊艳。在本片中,开场伊始索伦蒂诺就用一连串角度变幻各异的移动摄影镜头组合而成的蒙太奇,让观众以一种类似伊文思《雨》开场的诗意感觉进入了罗马城。本片的移动摄影与《明星总理》一样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但绝大部分镜头的用意并非展现与杰普有关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一个闪回性质的童年时在花园中嬉戏的移动镜头非常美),也与时间维度有关的悬念-惊奇-满足模式无关,而是与主体无关的独立运动,目的是不断地改变空间结构,并且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一切还都是与美感的构筑有关。在开场狂欢舞会的戏码中,索伦蒂诺会让镜头慢下来,直至超慢速度的推到杰普面前,展现出一个狂欢中别样的独立于众人、独属于杰普个人的宁静化、孤独化的感悟时刻。动与静的调适,也是影片节奏的重要特征。

除了移动摄影之外,影片另一大特色,就是夜戏占了很高的比例,这使得所有的灯光都变成了舞台光(顶光、侧光尤其多),所有的角色都变成了罗马城的演员。影片中的天气绝大部分时刻都是晴天,骄阳下的罗马显得气势恢宏。片中唯一的一场雨戏是象征性的,那是发生在杰普听说了初恋情人去世的消息之后,两个男人的悲戚眼泪化作了纷飞的雨水。

如前文所说,整部影片索伦蒂诺在御用摄影师Luca Bigazzi的帮助下,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在阐释着美的潜力,美的可能性。就我个人看来,感觉最精妙的是杰普在楼梯口与前来拜访的伊莉萨丈夫攀谈的那场戏。对方告诉杰普,伊莉萨不幸在昨天去世了,这个消息让两个同时深爱过这个女人的男人陷入到哀伤之中,这时视觉透视的中心是一个由楼梯扶手卷曲而成略显扭曲的“心”型构图,而整个场景的画面条线,也呈现出了弧形状。如此婉转、细腻充满艺术直觉依靠着对生活万物(这是实景拍摄)深入体肤,化入心灵的观察创造出来的美妙场景,真的是只有在传统经典意大利电影中才可看到。另外一个让我感觉别有匠心,具备非凡感染力的场景是一个月亮升起的镜头。背景声是杰普在用讽刺口吻谈论即将参加的葬礼,画面中呈现的是缓缓升起的月亮,当独白说道“很多人觉得葬礼是个偶然事件,没有任何规则可言,这不是事实……”,月亮忽然展开了双翼,变成了一架冲上云霄的飞机,可以说这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甚至费里尼式的幽默。

在影片中扮演杰普的托尼•瑟维洛(Toni Servillo),他是当今意大利家喻户晓的明星,是那种变色龙型的演员,任何角色他都能轻松的灵魂附体。索伦蒂诺在《明星总理》中与瑟维洛有过极为精彩的合作。对比下两部电影中瑟维洛反差极大的形象,就可以见识到他惊人的演技。一个是极为沉默、内敛、奸猾的政客,一个是极为洒脱、超然、感性的艺术家。有不少人还将杰普与《甜蜜的生活》中马斯楚安尼扮演的记者相比,但其实这两个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渐渐地找到创作的灵感、领悟到创作的真谛,后者则是沉沦于甜蜜的生活不可自拔,在性格方面后者也有着更多的无奈、自嘲的特质。而本片美中不足的地方恰恰就是杰普这角色过于超然潇洒的精神特质,毕竟他在影片中是以渐悟的方式完成了心灵与灵魂的升华,洞悉了美与生活的真相。他由始至终始终如一的精神状态,使得最后的感悟高潮没有把情绪升到顶端,那种豁然开朗的无限欢喜显得不那么绝对。纯粹,不是这部影片所要追求的状态。

如今的意大利电影百般凋零,每年出品的佳作寥寥无几,如果再要回到1960年代那种电影文艺复兴时代的盛况已绝无可能,但传统意大利电影宏大丰富多变的艺术资源万万不可丢弃。至少《绝美之城》就证明了,一旦意大利电影人能够准确、耐心地找到他们传统资源中最适合自己利用的那个部分,他们仍然能够拍出堪称伟大的作品。

【原文刊于《虹膜》杂志。用户可点击 http://magazine.tangcha.tc/iris/app(IOS系统)或 http://www.wandoujia.com/apps/tc.tangcha.book (Android系统)进行下载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