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zia 2014】《沉默之像》导演:杀戮演绎之后并没结束

%title插图%num
Joshua Oppenheimer

讲述印尼1965年对“共产主义者”大屠杀的记录片“杀戮演绎”令世界对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的勇气和才华侧目,时隔2年,同样题材的纪录片“沉默之像”又在水城威尼斯和观众见面。

“沉默之像”如同前作的姐妹篇,题材一脉相承,角度却发生转化。如果说“杀戮”将摄像镜头对准当年的杀手,让他们在镜头前尽情表演,呈现了建立在恐怖和谎言基础上的社会后果,新片则选择从受害者的视野来审视这段残酷历史,引导人们对丧失人性的集体疯狂做法深思和探讨。镜头跟随一位哥哥惨遭迫害的中年男子阿迪,聚焦他和大屠杀中担任不同角色的杀手直面相对。执导风格上,热带绿色植被葱郁的诗意画面和曾经发生现在没有结束的人类暴力主题内容,赋予影片独特的反差和震撼。威尼斯首映后,“沉默之像”不仅赢得众多影评人的一片赞誉,同时也成为71届威尼斯影展强有力的金狮候选人。

在对话新浪娱乐时,这位有着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学过电影的才华横溢的导演,就影片拍摄幕后,以及大银幕上还无法言尽的观点想法,进一步延伸拓展。

拍摄:80万美金拍出震撼作品

新浪娱乐:你的前作“杀戮演绎”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律片提名,这一次,还是同样的主题,不过换了一个角度来探讨,新片是你早已就有的计划,还是奥斯卡的成功带给你新的拍摄愿望?

约书亚:我从来就认为“杀戮演绎”之后一切并没有都结束,还应该有另一部作品,因为有必要在这样一个大屠杀发生后,展示给人们那些受害者是如何继续下去,并慢慢重新构建生活的。而且也有必要让那些从来没有被法律审判过,今天仍旧在威胁,恐吓受害人们生活的大屠杀郐子手被人们知道。因为人们会担心,曾经发生的悲剧在今天任何时候还可能重新上演。在拍摄“杀戮演绎”时,我就期待向人们展示发生的一切,那些杀人者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然而一切并没有发生,所以我还要接着拍摄,因为很多人还在这种恐吓阴影下生活着。

新浪娱乐:“杀戮演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拍摄这部影片是否容易了很多?

约书亚: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影片的成本一共只有80万美金,在我背后,有一个支持的男人叫做赫尔佐格。影片现在已经在很多国家卖出。希望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之后,影片还有机会在全世界放映。就像你们说看到的,在影片最后字幕上,我没有标注拍摄这部影片的技术人员的名字,因为担心他们遭到当地政府的报复。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和不算昂贵的资金,而且我使用的许多内容是在2003和2005年就已经拍摄完成的,才最终有了这部影片完成。

%title插图%num
The Look of Silence, 2014

新浪娱乐:当主人公阿迪和其中一个杀害哥哥的凶手,以及他的女儿相见时,他说原谅了对方,这是阿迪真的原谅了杀害哥哥的凶手,还是因为在摄像镜头前的缘故?

约书亚:是的,真是这样,我们在摄像机后面,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忍不住流泪满面。就像你们在影片中看到的那样,他也哭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阿迪终于找到了他要寻找的东西。另外,这一刻还很重要的一点是,并不是影片中大家看到的女儿犯下罪行,而是她的父亲。在影片中的6次面对面的交锋中,这是唯一一次让阿迪说出原谅的时刻。

阿迪和大屠杀的帮凶之一——自己的叔叔也有一次面对面谈话,不过他的叔叔是在监狱看守那些被关押等待执行的工作人员,他现在的生活很艰难,因为被揭露后要面对家人和妻子一家对他的指责。我想这部影片为印度尼西亚所有卷入这场屠杀的人的生活指出了一条道路,人们需要找到一个和解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法律正义的介入。阿迪的这一原谅行为还只是一个个人行为,不是一个政治做法,就像南非的种族和解,是在当权政府倒台后才实现的。

后续:对印尼未来依旧悲观

新浪娱乐:影片中有的镜头,我们看到那些杀害无数人的凶手还在镜头前笑?

约书亚:笑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哪怕面对如此恐怖的大屠杀,人们也企图逃避罪责和恐怖的回忆。这些笑着的凶手知道自己做了不正确的事情,近50年之后,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和可能受到的惩罚担心。这绝不是好笑的事情。

新浪娱乐:今天,曾经制造了屠杀的军政府依旧在掌权,这部纪录片放映后,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约书亚:我希望所有应该对这场屠杀负责的人会由此改变观念,最终承认历史上发生的这一切是一场错误。同样的思维观念,在东帝汶,巴布亚省也制造了对“共产主义者”的大屠杀。因此,这涉及的不止是一百万受害者,而是在整个东南亚,受害者更为广泛。当我们把宗教,主义等搅和到一起,实际上只是一个借口来获得权力,这是一个所有独裁者通用的做法。

新浪娱乐:你认为印尼的现状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改变吗?

约书亚:不,我非常悲观。不过就在不久前一位新的印尼总统选举上台,他不是来自军队和富人背景,而是平民阶层,表示要在任期内将遵守人权放在优先位置。不过,很难保证这一定会取得成功。

刘敏

旅法记者,影评人,曾为《电影世界》驻法记者;十多年来,协助新浪娱乐报道欧洲三大电影节及其它重要影展,并受邀为《南方周末》,《周末画报》、《北青报》和《大众电影》等众多国内媒体撰写影评、电影节和文化报道。凭借在法国积累的多年经验人脉,近年来还致力于电影制作和宣传发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