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商业大片的续集,都是走“场面更大”的路子,像《猩球黎明》这般耐得住性子钩织剧情的,还真是罕见。
在上一集猿族领袖凯撒带领众猿猴造反后,本集主要表现人类与猿族之间的争斗。尽管这听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电影的魅力,更在于导向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如何表现争斗。而正是在这一点上,《猩球黎明》出人意料地玩出了一点深度,不仅远超一般暑期商业制作,即使放在单纯的正剧(Drama)类别,本片的故事设定也算是比较用心的。
影片开场,以简要的动画演示,回顾了两集故事间隔十年发生的事情。这看似史诗类大片常用的手法,用在本片中效果却很显著:人类陷入末世的恐慌与绝望、以及为了生存下去无所不用其极的念头,会感染观众,从而在心底埋下“该怎么办”的思索种子。此外,从叙事手法来说,如此交代,也让影片的戏剧冲突变得更对等而直接,不存在一方整体实力压过另一方的情形,这种状况下的族群博弈,自然更有看头。
在“无脑一波流”盛行的年代,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很少触及“博弈”这种高等智慧形态,遑论以此为重点表现对象。《猩球黎明》恰恰很好地体现了博弈的精彩与残酷。尽管是以凯撒为代表的猿族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但在故事架构层次,本片其实是有意将人类与猿族做对应处理。比如说,影片对彼此社会组织形态与日常生活,都有充满细节的描绘。虽说观众最终会将感情重心偏向猿族,但编导并没有因此而低级抹黑人类。人类虽然是以“破坏者”的面貌出现,但其行为动机,从感情的角度又很好理解,也更接近现实逻辑可以设想的复杂情况。这从一个侧面,让影片的故事更扎实。
在表现人类与猿族的博弈过程上,影片也着意突出了复杂性。博弈的精髓,在于其不确定性。处于对抗的双方,只能通过猜测对方的行为与反应逻辑,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及应对措施。而最根本的猜测之一,就在于能否合作或共存。《猩球黎明》故事让人感兴趣的一点,是将人类社会博弈的这种特性,引入人类与猿族的关系当中,实际上等于让博弈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形态。因此,在第一集个体的变异与崛起基础上,这一集真的将猿族当做与人类对等的智慧生命群体来表现,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心理,对观众都有一定的冲击力。
由博弈而引起战争,和人类历史无数案例一样,本片的故事走向,也是必然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设定本身并不新鲜,关键在于编导如何体现必然与偶然。《猩球黎明》最值得赞赏的,是将强烈的戏剧冲突,内化到角色的性格塑造上,由性格决定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行为逻辑,最终通过彼此行为的互动,来推动剧情发展,最终也导致角色不同的命运。
具体而言,编导在人类与猿族阵营里,分别塑造了互相对应却性格完全不同的两对角色。在各自阵营内,“领袖”与“爱将“的关系,都是决定群体稳定与强大的保证;颇具讽刺意义的是,两大阵营内都上演了背叛的戏码;不过,在观众看来,道德评判上会倾向于认同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尽管如此,编导还让观众不得不承认,片中这两场“背叛”,更大意义上是为了“族群大义”。如此复杂而微妙的角色关系设定,之前很难设想会出现在好莱坞暑期档。《猩球黎明》对于角色关系的塑造,还不尽如此,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作为维系人类与猿族友好纽带的那对关系中,各自又有对等而充满变化的家庭关系可供咀嚼,特别是其中的父子关系,更是推动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戏剧元素。
对于习惯于欣赏视觉奇观的观众而言,本片也许在一开始会让他们不适应,尤其是没料想影片会对剧情构建与角色塑造如此重视。不过,一旦他们发现并开始领略本片真正的奇观所在,就会理解如此编排的妙处。简而言之,《猩球黎明》虽说比同期大片们更注重内涵,在制造视觉冲击力方面,也可谓登峰造极,远超好莱坞一般水准。只是,本片所制造的视觉奇观,既张扬到极点,又不显山露水,而且因为张扬而内敛。
之所以有如此奇妙的矛盾效果,是因为其中特效的运用方式。熟悉第一集的观众,应该已经为其中以动作捕捉为基础的特效所折服。在《猩球黎明》中,新西兰维塔数字特效工作室魔法师们的手法,又更高了一筹。本片采用的支持大型外景拍摄的动作捕捉设备,已足够让技术控们欣喜若狂;对普通观众而言,影片的特效无缝融入剧情与表演,真正做到了“动人”的层次。为表现特效的神妙,编导特意设置了不少刻画角色的细腻场景;不要说虚拟角色,对真实演员而言,这些都是极为考验演技的。然而,片中的猿猴们不仅消除了“诡谷效应”,还让人为其“演技”而沉醉。在看片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让画面凝固、好细细体会那真实到令人感动的瞬间。
就形象塑造而言,可能观众会对猿族中的反派“柯巴”印象深刻,甚至觉得比其首领凯撒更真实。这从一方面说明编导的用心:一个立得住脚、让人能感同身受的反派形象,会提升剧情的质感。有关柯巴的情节,甚至隐隐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另一方面,这种观感也反映了虚拟角色在拟人化方面,还存在接受程度的差异。人们对柯巴的印象更深,固然有角色设定出彩的原因,更多是因为这个角色的外在行为,更像猿猴;确切的说,是特效还原了人们记忆中对猿猴的感知,故而觉得真实。反观凯撒,从第一集开始,其动作与气度就处于逼近人类、但又保留部分猿猴体态的层次,这种境界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的,所以对其多了一份戒心。但从特效对神态的表现程度来说,凯撒的表演可以说完美,特别是片中“父子劫后重逢”的段落,神情动作所传递的丰富情感,真实到令人动容,个人认为达到了虚拟角色塑造的最高境界。
相对而言,人类的表演就不如猿猴那么惊艳了。人类“友善大使”一家,尽管有比较多的出镜几率,但也只能说是忠实地完成了交代剧情的任务,却并无让人值得回味的时刻。当然,观众对人类角色感觉稍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演对手戏的猿猴们太精彩,以至于注意力全被后者夺走。反而是加里·奥德曼饰演的人类领袖,则真的是设定上的先天内伤,让他空有多面复杂的意味,但最终仍缺乏足够交代,还是沦为比较单一平面的角色,甚是可惜。
不过,敢于将莎翁戏剧中“性格决定命运”那一套,引入暑期大片的剧情架构,同时又让傲视同侪的顶尖特效,隐身于能激发观众情感交流的角色表演之中;单单这两条,已足够让本片鹤立鸡群了。这样的《猩球黎明》,离“伟大”仅有一步之遥,至少作为“今夏最值得期待电影”,是当之无愧的。
【原载于《看电影周刊》】
(编辑:段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