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影片|《伊斯梅尔的幽魂》:过度表达的优质电影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开幕影片

%title插图%num
《伊斯梅尔的幽魂》|©️LE PACTE

找一个对本届戛纳开幕片最准确的描述,大概就是“优质电影”这个词了。该片导演德斯普里钦的口碑极好,卡司则包括马修·阿马立克、夏洛特·甘斯布和玛丽昂·歌迪亚,男神路易·加雷尔也只能出现在四番位,四个人加起来拿过N个影帝影后了;同时影片剧作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制作精良,可谓优质之作,但观感……德彪西厅的媒体场反正没有掌声。

影片主要讲的故事是电影导演伊斯梅尔与现任女友西尔维娅和失踪了21年又重新出现的妻子/前妻卡洛塔的三角关系,所谓“鬼一样的前女友”——这里是妻子/前妻,因为她已经失踪得足够久且被宣告了死亡。谁说德斯普里钦借的不是《盗梦空间》的梗啊?挑了玛丽昂·歌迪亚演这个“幽魂”,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不过情感线上的重点就在于,一旦“悼亡”行为完成,生者实际上已然接受了爱人的死亡,或者“在心里杀死了爱人”,无论是对伊斯梅尔还是他的岳父都是如此。即使八十三岁的岳父会在深夜里歇斯底里地给女婿打电话来抒发自己对女儿的痛苦思念,但当女儿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反应看似不近人情但实际上是极为准确的大喊“你走开”。伊斯梅尔的反应也是如此,所谓“你TMD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来打扰我的生活”。西尔维娅则更悲剧,她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嫉妒,因为她所爱的男人吸引她的最重要的地方正是他用情至深(他甚至精确地记得妻子失踪的时间,精确到天),或者说是她迷恋的正是这个男人身上的悲剧气质。问题在于妻子/前妻的归来,完全抽掉了这一切的前提并否定了这一切的意义。

%title插图%num
《伊斯梅尔的幽魂》|©️LE PACTE

但有趣的是,影片对此并没有过多地解释,或者说影片引人入胜的/优质电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阿玛利克搬演的导演伊斯梅尔的事业上,他处于一部间谍片的拍摄之中,这部间谍片是根据以他的弟弟伊万为人物原型塑造的。导演并没有写完剧本(!!!),并且本来就乱成一团的拍摄又被狗血的家务事搞成了一场灾难,执行制片人各种追债式的催稿下导演玩消失,终于找到了导演后,处在神经刀状态的导演又以常人无法理解的逻辑讲了一个故事——是的作为观众完全看不明白这个故事的逻辑是什么鬼尽管场面看起来蛮high的。片中片和影片叙事的主部之间的关系并不甚明朗,尽管德斯普里钦尝试用对视觉艺术的分析来表明——片中导演向制片人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和另一幅文艺复兴绘画之间的“毛线关系”(确实是毛线啊哈哈哈),通过人物的视线、镜子和窗户之间的毛线(真的是毛线啊!!)在探讨文艺复兴空间的形成,进而展示叙事与其材料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毛线关系正好是……片中导演创作那个以自己弟弟为原型的故事的方法(尽管这个弟弟完全没有在片中片意外的部分出现)的——是的制片人确实没有理解,然后导演还给他……放了幻灯片……最后情绪激动的导演一枪击中制片人的胳膊,在医院导演被注射了镇静剂,然后被拖去拍电影……

总之影片就是由这两个没有那么明显关系的部分组成的,好在德斯普里钦的招牌风格是干脆利落的伶俐剪辑,加上该狗血、该逗乐、该脑洞的部分都有,所以虽然不明觉厉但被片子带着走的话还算观感愉悦。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导演的表达过度。这个故事的框里装着的除了“不靠谱的导演”和“鬼一样的前妻/妻子”之外尚有一堆可以用来展开写论文的有关影像与叙事、影像与生活和影像与记忆的关系的片段(某些地方还颇有值得分析的影片内部的自指性),这里不仅体现着德斯普里钦的作者性同时也体现着他的趣味(这部片子简直可谓是“极多主义”了)。而表演上近乎放任的做法又让影片的某些段落近乎失控,片中片某些地方几乎变成了片中导演的自High——某种并非日常的、属于创作者自况的“非理性逻辑”。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非理性确乎难拍,而这种尝试表达非理性状态的想法,与影片“优质电影”的形态之间产生的张力,恰是《伊斯梅尔的幽魂》走向过度表达,乃至某种意义的过载和失控的真正原因所在。此刻我大概理解为什么德斯普里钦今年又木有挤进主竞赛了……

胤祥

电影学博士,兼职策展人,业余影评人,票友导演,职业电影研究者。